4月份,浙江天气宜人,王式风尘仆仆到达萧山。
要是裘甫采用刘暀的策略,这会王式就够呛了。下面这一系列事也不会发生。
王式前脚才抵达浙东境内,裘甫的信使就到,两层意思:一来送礼,打关系;二来请求投降。
说投降为时尚早,这是裘甫一个小策略,以投降为名进行必要的接触,探听一下王大人的态度以及底线。说白了就是拉拢,退一步说则是侦察。
“你让裘甫来跟我说,我可免除他死罪。”王大人见过世面,一眼就看穿了裘甫的破伎俩。直接丢下了一句话,就将来使和财物一并送了回去。
王式看似很牛逼,表面也很镇静,但内中却着实给吓了一大跳。此时,唐廷给他指派的军队只有义成兵到位,若是裘甫来袭,他必定很麻烦。更让他不安的是,裘甫居然对他的行进路线了如指掌。
人之所以说狠话,说大话,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掩盖心虚。
4月16日,王式入驻绍兴,成为浙东新一届话事人。
当天,王式大摆宴席,宴请老领导郑祗德。欢宴以流水席方式,一大帮人海吃胡喝,十分欢快。
到了晚上,王式让手下燃起灯火,将城里照得如白昼一般,其实,这又是王式在演戏。一来是稳定军心,二是营造一种“运筹帷幄之中”的效果,让敌人觉得此君深如大海,实力超群。
暗中,王式还派出大量宣传人员,到处宣扬他的神威;同时,加强城门防范,没有王式亲自签发的特别通行证,任何人一律不准进出,此条专门针对奸细。此外,又让兵士满城走动,增加曝光率。
大多时候,强大都是看上去很强大而已。
宴会上,老王虽看上去谈笑风生,极为从容,但内中却是高度警觉。滴酒不沾,怕出什么变故。还屌屌地向同僚吹牛,有我在这里,盗贼怎敢来妨碍我们取乐。反正,吹牛也是一种不错的宣传。
信不信由你,反正裘甫是信了,他也安全了。
送走老领导郑祗德后,王式开始着手烧他上任的“三把火”。
事在人为,治事必先治人,而治人却重在诛心,王式深谙此道。
“各位,从现在起,风向变了,规则也变了,以前要财要物不干活,偷懒装逼消极怠工,以升官要挟谈条件,现在统统行不通了。”王式突然换了一张臭脸,在干部训话大会上重申纪律。
这就相当于在原来的纪律上再加个“八项规定”。
会开了,形式上的流程也就走完,接下来开始烧第一把火:诛军心。
萧山的事让老王吓得不轻,内鬼不除,一举一动都在裘甫眼皮底下,连点私隐都没,更别说打仗。进入绍兴后,这一茬就提上日程,早前王式已派出心腹暗中调查。
果然,问题非常更严重:大部分文武官员都暗暗和起事军勾结。更有甚者甘愿充当起事军的间谍,收集情报。
王式想都没想,大笔一挥,杀!杀!杀!
除了锄奸外,平常特别横暴狡猾的将领和低级官员也被卷入这场杀鸡儆猴的游戏。反正杀人还属于权术概念。一时间,绍兴官场风声鹤唳。
三五天的功夫,本来懒庸散的军队也换了另一个精神头,说供应不足的不再开口,声称有病的人一下子起床,跑官要官的也全都无欲无求,人模狗样,对王大人点头哈腰。上梁正了,下梁也不歪。
诛完军心,第二把火是诛民心,分三步层层推进。
第一步,命令打开米仓,救济穷苦人民。
王式打小没穷过,出手相当阔绰,要求从市到到县,将粮食都拿出来。底下有人警告他说,盗贼还没有消灭,粮食需要正急,不可以散到民间。王式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严令照办。
第二步,严令不准焚烧民房,不要杀平民充战绩。古代的平民也真是猪狗不如。既然需要严令来禁止的,也就证明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第三步,对被迫参加盗匪的,做好和平演变工作,鼓励投降。管理就是打和疏,只打不疏,只会把人逼上绝路,然后狗急跳墙,最后鱼死网破。
三步走完,百姓拥护,声名远扬。许多盗匪也都跑到政府投诚,称是“被迫的”。裘甫的两大手下,别帅洪师简、许会能也率自己部队投靠王式,称是“被迫的”。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便延伸出第三把火:诛贼心。
王式将各路说书人、戏曲家、文学家、诗人、自由撰稿人等等全都请了过来,特别召开了一个盛大的表彰大会,对洪师简、许会能两人大加封赏。并当场宣布要上奏朝廷,将他们拉入公务员队伍,给予高官厚禄。
随后,以洪、许俩人为前锋,带着浩大的宣传队伍向裘甫的驻地走去,一路敲锣打鼓,四处吆喝,特别给起事军带来了两条好消息。
第一条,对于俘虏,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优待释放,不秋后算账。
第二条,对于盗匪财产问题,现在在你手上,就归你了,不管你以前是抢劫、敲诈、勒索,还是收红包。
史称“大得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