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得唐廷关于浙东的人事安排时,裘甫正和亲信们在喝酒取乐。感觉唐廷开始认真起来,要派人来收拾他,心情十分沉重。
“有这么多人,而今大计还不决定,真是可惜。”副帅刘暀(wǎng)见主帅面露惧容,独自叹息道。
刘暀不仅是裘甫的副手,还兼首席谋士,起事以来裘甫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开国后,刘暀也为罗平国定下了“发展壮大,占地为王,虎视唐境”的大战略。
早些日子,裘甫按照此思路,分兵四掠。分别劫掠了衢州、婺州、明州、台州,攻破了唐兴。将整个浙东搞得鸡犬不宁。之后,刘暀更提出了攻击绍兴的提议。
人类都习惯于处于一种机械可控的的生活常态中,一旦被打破,就会焦虑不安。作为私盐贩兼职神棍,裘甫一夜之间登上首领高位,掌握了几万人生杀大权,除了飘飘然外,也心生惶恐,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个叫王辂的落魄进士前来投靠,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策略”。
王先生的主要策略是,维持已有,增加筹码,混进公务员队伍,做大官,光宗耀祖。作为体制内的人,策略明显带有体制痕迹。对读书人而言,造反毕竟不合礼。
王先生的出现就如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裘甫的前路,让他看到辉煌的前程。喝过墨水,有文凭的人,果然不同凡响。
碍于刘暀的脸面,裘甫并没马上改变大战略,但对于刘暀多次催促攻击浙东首府绍兴的请求,多有推脱,含糊其词。刘暀也似乎嗅到一点风声,因此闷闷不乐。
此番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言不逊,刘暀便是故意呛王进士。言下之意说,你不是进士嘛,倒是拿出个计划来啊。当然,这话也故意激裘甫,发泄自己的不满。
“那将军的意思?”裘甫听得出刘暀话中有话,但事出紧急也顾不上发脾气。
刘暀本来还相当不情愿,见在座的人都向他投来期待的眼光,也就不再摆一下谱。
“当下之计,必先攻取绍兴,凭借坚固城池,夺取丰富的粮食和钱财。”刘暀还是以一贯的观点为开头。对王式来浙,刘暀也有应对“以钱塘江为屏障,修筑一条从萧山西北到绍兴的防御工事,抗击王贼。”
这是一个短期的策略,有攻有守,非常漂亮。
对于中期以及长期的策略,刘暀也有铺排,攻守兼顾,有进有退,深入细致。
中期策略是,集结船舰,等待有力时机,长驱直入,攻取浙西,北渡长江,抢劫扬州,进一步充实自己力量。此后,修建南京作为根据地。发动宣传攻势,发动各地的英雄起来反应。
长期策略是,派勇将刘从简率军南下,袭取福州和建瓯。
“如果以上策略能完全实施的话,那么全国最富有,缴纳赋税最多的地区就都是我们的。”刘暀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全盘策略围绕唐廷的痛点展开。
“大家都醉了,明天再说吧。”正当刘暀说得凤飞龙舞之时,裘甫却硬生生打断了他。估计是给副手抢了风头,觉得脸上无光。
刘暀秒怒,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直接装醉,拍屁股走人。
历来,大咖们都极为推崇刘暀的策略,说裘甫鼠目寸光,如能采纳,估计历史得改写。其实,那有那么多改写,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刘暀的策略就算再好也注定无法被采纳。
首先,局布得这么大,听起来“高大尚”,但也“假虚空”,其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侃侃而谈就容易,真正实施起来,鬼才知道。其次,此时的唐廷还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孱弱,十几万神策军摆在哪里,瘦死也比骆驼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刘暀风头过劲,裘甫也不得不防。你要是私下把这个计划告诉领导,由领导来发言,那就是领导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但这样大庭广众出风头,置领导于何处,甫帅这张老脸该往哪里放。年轻人就爱犯这毛病。
刘暀走后,裘甫将王辂请入内账商议。王进士表示,刘副司令的策略是孙权模式,趁天下大乱之机,夺取江东。但此时,唐境内一片和平,这种策略看来难以成功。为今之计,不如先自保,退到舟山群岛,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王先生的分析也不是没道理,起码脚踏实地,符合实际情况,符合领导的心理要求,要说是“万全之策”也未尝不可以。
裘甫表面虽还是犹豫不决,其实心理已经有谱,也就是找人证明一下他的想法而已。于是,裘甫带着全部主力,弃攻绍兴,转而进攻上虞,往海边寻找退路而去。
860年3月20,裘甫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攻陷余姚、击破慈溪。
攻击相当顺利,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打击手段仍以大规模抢劫为主。在王式还未来到之前,再增加一些人手,增加一些财物,增加自己的“量级”。
如果还有其他考虑的话,那就是增加“谈判筹码”。打得越热闹,到时候和政府谈起来越有底气,混进公务员队伍,捞个大官做的可能就越大。不论如何,没有实力就没有任何话语权,这是公理。
奇怪的是本来大军都接近宁波的舟山群岛了,但裘甫带着部队入奉化,抵宁海,南下到达象山。估计是认为象山是他的福地。
整个小浙东地区绕了一圈,裘甫又回原地。跟上次意气风发离开不同,这次回来带点落寞,还有点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