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李茂贞和唐廷这事似乎进入了僵局。
可是还没过多久,李茂贞就收到来自唐廷高层,代号为“深喉”的密信,事情因此出现了转机。
深喉在信中透露,唐廷高层近来频频对凤翔的事进行商讨,种种迹象表明,年轻的皇帝已恨不得对他下手,只是碍于一些理智大臣劝阻才暂时忍让,看形势不会善罢甘休。
令人吃惊的是,“深喉”给出的建议不是让李茂贞未雨绸缪,准备挨打;而是让他帮皇帝李杰一把,把对他下手的事给做成。
帮别人做成打自己的事,这到底是什么讲究?可是,李茂贞看完信竟满脸奸笑。
随后,李茂贞就给当今首辅杜让能写信,信既没内涵也没内容,就是“骂”,对老杜个人以及家族里的大小、男女亲戚都一一进行问候,完了直接指老杜“无能”。
骂了一阵不过瘾,李茂贞又给李杰上奏章,依然是数落和辱骂,语气强硬,用字措辞都十分嚣张。这其中有一份奏章让历史记录了下来:
李茂贞说道,“陛下贵为皇帝,却不能保护舅父一命,权盖天下,连杨复恭家的一个小子都不能诛杀。”这两个事都是李杰的“无能”的痛点,一戳就要疼好几天。
又指责李杰说,“皇帝只看谁强谁弱,不管谁是谁非。对方的声势衰败,帝国就对其下狠手;对方军力强盛,皇上就无限宠爱,评估物体的轻重,给于不同的待遇,衡量人物的身价,来做判断的标准。”穷尽实例证明李杰既“无能”又“昏庸”。
最后,李茂贞发出警告说,“人心容易改变,战马难以控制,我唯一忧虑是,帝国的臣民会因此受到灾祸,不知道到时候皇上你要往何处逃?!”
“好个李茂贞,口出狂言,毫无君父,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威胁!”皇帝李杰气得声音发抖。“孰可忍,孰不可忍,朕就是粉身粹骨也要将他千刀万剐,诛他十族!”
李杰气势冲冲,召来了杜让能,一边嚷嚷道一边把奏章丢给杜让能。
这些日子,杜让能一直为李杰出谋划策处理凤翔事务。上次在李茂贞的任命上耍了一下手段,未想结果不尽如人意,老杜也觉得过意不去。
杜让能虽然也让李茂贞骂得狗血淋头,但他年纪大,血气没那么足,而且对局势比较清晰了解,内心也明白李茂贞是个不好惹的主。
“陛下刚登上宝座,各方势力独大威胁朝政,李茂贞就在京师门口。臣以为,不应该跟他结怨,万一不能取胜,后悔来不及。”杜让能一边收起李茂贞的奏章,一边苦口婆心地说道。
李杰听不进去,瞬间悲从心中来,含泪说道,“皇家地位日益卑微,命令出不了长安城门,这正是有志气的男儿悲痛愤发的时候。《书经》说:患病吃药,如果不吃到头昏眼花,病就不能痊愈。”
李杰悲伤,杜让能也跟着悲伤起来,一时间竟让李杰的激情演说所感染,眼圈发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爱卿,朕不甘心当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无所事事地过一天算一天,坐在这里看着王朝在朕手里衰败。”李杰反过来安抚杜让能,激扬地说道,“你只管给我准备粮食,至于征讨之事,朕会交给几位亲王,无论成败,都与你无关!”
“陛下一定要出兵的话,应该交给全体高级官员,共同合力,完成陛下大志,老身怕力不从心啊。”讲到实际问题,杜让能还是很清醒的,这明显是“坑”,跳进去,必死无疑。
感性得以宣泄,理性才抬头。
李杰听完,有点不悦地说道,“你是当朝首辅,跟朕祸福与共,不应该逃避。”
“我怎么敢逃避?何况陛下今天所做的,正是先帝李纯想做的。只因为实际不允许,形势也不可能。”杜让能流泪说道。
“恐怕到那一天,我即令晁错一样,受到诛杀,也不能消除七国灾祸。既然如此,我不敢不接受命令,生不能完成,死后也当继续。”
李纯就是唐宪宗,最突出的成绩就是削藩,重振唐廷威望,创造了唐史上的“元和中兴”。
晁错是西汉名士,主张削藩,剥夺诸侯王特权以巩固帝国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最后,汉景帝将所有罪名推到晁错身上,将他腰斩于东市,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替死鬼”。
一段话,连续引入了两个历史人物。这是杜让能在表决心,事情至此,他已经想到了自己如同晁错一般的结局。
无论如何,抱着必死之心,勇气令人敬佩。
随后,李杰就命令让杜让能在朝廷住下,目标就是讨伐凤翔李茂贞。老杜也是尽心尽力,以办公室为家,指挥策划。
唐相首辅一个多月没回过家,这事在唐廷高层就传开了,唐帝李杰要攻击凤翔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很快,李茂贞也收到这方面的信息,一时间竟甚为得意。
实际上,不仅李杰想打李茂贞,李茂贞也巴不得打入长安,将李杰狠狠教训一顿。但是身为臣子主动去攻击皇帝,于情于理都不合;但是,倘若皇帝反过来打他,那他就可以“不得已”而予以反击。之前,李茂贞对皇帝和杜让能的多次挑衅,就是他和深喉定下的“激将法”。
不过令李茂贞颇感意外的是,给他传来消息的不是深喉,而是唐廷的次辅崔昭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