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破后的第三天,蔡州皇帝秦宗权以弟弟秦宗衡为统帅,大将孙儒为副统帅,率兵一万,抵达扬州西北。
蔡州军大阵中还有对扬州城了如指掌的秦彦和毕师铎。这俩逃出扬州后,投奔东塘,被本地军头张雄所拒绝。本来想着灰溜溜返回宣州基地,却收到秦宗衡邀请,联合对付杨行密。
蔡州军住进了杨行密原来的大营,并取得了大量庐州军尚未运走的粮草和辎重。
风水轮流转,杨行密见蔡州军势大,闭城不敢出,双方对侍。
一连3天,蔡军毫无动静。
第4天,探子来报,蔡军的军旗变了,从“秦”姓大旗变成姓“孙”。
“袁公,蔡军易帜,你怎么看?”杨行密得到消息后,又请来了袁袭,商谈对策。
“这其中恐怕有诈!”
“何解?”
“扬州城坚固,强攻无利,这是敌人故意制造内乱,迷惑我们,引我们出击。当下应静观其变,待机而动。”
“袁公高见!”
第6天,探子报,蔡州军在扬州附近到处抢劫,拉壮丁。
“秦宗衡到底要耍什么鬼把戏?不攻城,不掠地,毫无章法。”杨行密收到消息有点懵,又问袁袭。
“大帅,秦宗衡大营中恐有巨变!”袁袭说。
“啊…?”杨行密心想,老袁头,你可别玩我,前两天还说人家是迷计,这会突然换了个行头,这是要闹哪样?
“事出跷蹊,我认为…”袁袭正想往下解释,突然外面传来了急报。
“报,蔡州军将领安仁义求见。”通报人员大声说道。
安仁义沙陀人,五代十国第一射手,作战勇猛。此人曾是李克用的战将,后来被秦宗衡高价挖了过去,在其扉下效力。
“单人前来?”杨行密问。
“禀告大帅,单人前来。”
杨行密看了看袁袭,只见老袁微微点头,于是朗声说道,“快请。”
安仁义带了蔡州军的这几天的发生的事情。
原来,蔡州军达到扬州的第二天,就收到蔡州皇帝秦宗权的召令,命令他们火速返回蔡州,因为朱温又来进攻。
蔡州军淮南征讨副统帅孙儒却不听命令,对统帅秦宗衡的多次催促也没任何反应,声称得了大病,无法拔寨。实际上,孙儒早有自立门户的打算,此次带兵出来,机会难得,早已心有所动。
秦宗衡见哥哥处于水火之中,孙儒还不听使唤,便摆下了“鸿门宴”,想在全军军官的宴会上对孙儒下手。安仁义也以“外应”参加了本次任务。
孙儒也非等闲之辈,嗅到风声后,就和蔡州远征军的主要首脑人物刘建锋、马殷、许德勋密谋。在军官宴会上,孙儒率先下手,令人暗中解除秦宗衡的武装,直接将秦宗衡咔嚓掉,自立门户。
安仁义侥幸逃过追杀,才有前来扬州投诚的事。
自立门户后的孙儒,工作方向就自然从之前的“攻打扬州”到现在“增强实力”。于是到处招兵买马,抓壮丁,充实兵源,将自己养肥了再说。
杨行密非常高兴,马上封安仁义为骑兵司令,命其组织骑兵部队。之后,安仁义还将在淮南大放异彩,与田頵合称“江淮双璧”,这是后话。
淮南人口密集,在极短的时间内,孙儒的“拉壮丁计划”就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人数翻了三倍多,部队供给开始紧张。
正当孙儒非常郁闷之时,毕师铎和秦彦告诉他,高邮有个粮仓,有了它吃饱饭不是问题。之前,杨行密攻打扬州,首先打的也是高邮的主意。
孙儒非常开心,命他们立即攻取高邮。
887年11月17日,蔡州军攻破高邮。孙儒沿袭了秦宗权的恶习:屠城。
两日后,高邮司令带着近千士卒,逃到扬州,投奔杨行密。
“袁公,张神剑突然从高邮来投,是祸是福?”杨行密说。他对张神剑来投心里没底,“孙儒恶狼,踏平了高邮,何以会让张神剑千把人突围?其中恐怕有诈。”
“大帅的担心不无道理,况且张神剑反复无常,周旋于敌我之间,不可不防!”袁袭说。
“嗯。正是如此。”杨行密答到。
袁袭趁机又进言道,“如今,大帅扉下将领大多是高骈的部下,必须有厚恩信义和有力的统制才能使他们心服。现在孙儒军势正盛,将领们大多见风使舵,摇摆两端,大帅应有所作为。”
“善。”杨行密说。
随后,杨行密采纳了袁袭的计谋将张神剑带来的军队以混编为名,分散到各营,再密令各营暗中予以击杀。张神剑也被秘密处理。
处理完后这茬事后,杨行密又启动了“内部清算”计划,将蔡袭提及的安全隐患一并消除。
887年11月下旬,杨行密借口“使用坚壁清野战术”要求海陵镇全体居民搬迁到扬州。
高霸不知杨行密已起杀心,率领部队及泰州居民,抵达扬州。为了不让高霸生疑,杨行密又演了一出戏,亲自出城迎接,并与高霸在军前结拜为兄弟,将海陵部队安排在法云寺。
十天后,杨行密突然秘密出击,将驻扎在法云寺的数千海陵部队和主将高霸,全部砍杀。第二天,借着检阅部队之名,又杀吕用之。
几场屠杀下来,杨行密在淮军的威望如日中升,军队也听教听话,自以为可抗孙儒。然而,从手下第一谋士袁袭那里得到的答案却是: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