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鲁在第三天中午排队走出贡院门口时,就看见宗坤在焦急的等自己呢。
手里拿着一件外棉衣和一个号牌子走上前来。
“三少爷,你快去茅厕吧,我已经给你交银子排好队了。”
宗坤说着把号牌递给诸葛鲁,诸葛鲁看着宗坤笑起来,多好的管家啊,这个都知道。
这害人的科举要把人活活的在号房里憋三天,多么无耻的做法啊。
这大明朝的商人也真会做生意,每期的会试期间上个茅厕都要二百文铜钱,这临时的经济搞得真火,整条长安东街都是酸臭味弥漫。。。
“三少爷,走吧,我已经在对面的饭馆定好饭了,我们先进去吃完饭再说吧。”
宗坤笑嘻嘻的看见诸葛鲁好像有些瘦了似的说道。
宗坤并没有问诸葛鲁考的怎么样,也许他认为那个真的诸葛鲁三少爷一定能考中进士,就像他陪着考秀才、举人一样的势在必得,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可是在自己的心里并没有那么轻松,恰恰相反,也许还会有不测风云在等着自己。。。
当诸葛鲁再次的又回到五十七号房的时候,看到发下来的试卷是《五经》里的两道题目。“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这个题目出于《诗经--国风--王风》。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诸葛鲁看着这个题目想到,这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可真的会玩,还真能玩。
左爱妃右爱妾的,不时的还出宫游猎天下美眉去。
诸葛鲁忽然想到,大明朝科举制度是代圣人立言的,怎么还出个声色犬马的题目呢?难道是在试探谁?还是想做一个反面教材呢?或者直接就是来显示皇权,君权的威严呢?这让自己怎么写呢?好几条岔路口自己到底走哪条呢?
一时间诸葛鲁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入手了,诸葛鲁沉思片刻。。。
浪淘沙--万水千山
明月照云川,万水千山。
江风海雨卷苍天。
人物是非多少事,一夜凭栏。
魏武已千年,对望人间。
汉宫留得铸桑田。
秦殿风流都作古,今是炊烟。
浪淘沙--魂梦长安
东亚切初元,大美中原。
玉门关上抱楼兰。
汉雨唐风吹野草,多少心寒。
流寇又东观,惊现珊阑。
赵城燕地有龙盘。
几度风云刀系马,魂梦长安。
写完这两首宋词,诸葛鲁感觉有些饿了,就随手拿起带来的干肉慢慢的咀嚼起来,这干肉怎么感觉就像这两道题目似的,看起来很难啃,怎么越嚼越有味,还慢慢的渗透到血液里。
自己是从这个题目的反面入手的,提醒当今的统治者,家国来之不易,江山更替太快,希望他们不要从蹈覆辙,不要造成生灵涂炭,万里河山破败不堪。
诸葛鲁美美的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开始琢磨第二道题目了。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这是孔子说的。
出于《礼记--大同篇》,这是一道扩展题目,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
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恐怕其放在那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必私藏在自己这里。
力气唯恐没有全部从身体中使出来,而不必计较是不是为自己做事。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诸葛鲁仔细的推敲这两道题目,忽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这是一个世界的两个极端,统治者想过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又想让天下的老百姓都做个顺民,希望统治者能世世代代就这样过下去。
诸葛鲁不知道这是不是万历这个小毛孩子想出来的还是那些忠君爱国的大臣搞出来的,尤其是第二道题目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程朱”这两个儒家学派的大成者极力提倡的。
尤其是朱熹这个老顽固,那更是不得了,他竟然提出灭“人欲”的思想。
大明朝的科举考试都有他俩的影子,要求考生们要围绕着他们的注解来答题,还要引经据典,否则,要被落的。
诸葛鲁想到这儿还真有点担心,自己都是用词的形势表现出来的,虽然具备八股的要求。可是,并不是一句一句的论述的,是用词的意境表达出来的,自己认为是“高一级的八股”。
诸葛鲁心里还真没底当考官看到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不幸被取中,在金銮殿上那个小毛孩子问自己的时候,自己又该如何对答呢?
算了,先不想这些了,怎么自己也有YY症了啊。。。
一斛珠--秋事【一】
水云深浅,斜阳铺在秋江晚。
暮潮烟处流寒转。
对影青山,纵纵横横线。
无限剪秋秋有限,阑干冷雨谁人管。
不开窗月临安怨。
一节秋愁,正瘦飞来燕。
一斛珠--秋事【二】
晚晴初翠,重重山叠层层几。
晓光翻照何容易。
北外南朝,寄影谁滋味。
摇首出尘无意志,临窗酒满人间事。
欲来千万江城水。
滴滴行行,尽是西湖泪。
自己的这两首宋词,是给大明朝统治者提出了反问。
你不是想要老百姓安分守己吗?你不是想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女子要三从四德吗?你不是想要江山千秋万代吗?你不是想要一个大同世界吗?
如果你不好好的统治,如果你要祸害老百姓,如果你想风花雪月,如果你行不易之政,如果你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两首宋词就是老百姓的代言,就是老百姓给你们的忠告、就是老百姓切身的感受、就是老百姓之生存现状、就是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你们丫的看着办去吧。
当诸葛鲁写完这些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这小号房真是憋屈。
在里面睡不好,吃不好,还不敢喝太多的水。
这封建科举制度对一个穿越者来说真是个牢笼,可是没有办法,再难受也得受着,挨着,熬着。
怎么就没有现代高考舒服呢,想到现代高考,诸葛鲁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每一年高考中都有不同于常者出现,尤其是作文,在现代本来要求要用白话文写的,可是就有那么一些“骚年们”偏偏写成文言文,连阅卷的老师们都难以应付。
大明朝的八股,也是有规定的,尤其是“四股”,更有严格的要求。
最主要的就是要求要有对偶排比句子,这也是决定你能否考中的很重要的一环。
诸葛鲁自己的宋词虽然都符合八股的要求,但是还是没有按要求成句,成段,成章的写,就是现代高考要求写白话文,你就是写文言文一样。
现代的教育开放啊,现代大学可以特招你,给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就算你其他的科目不怎么好,也照样可以让你读大学的。
诸葛鲁想到这儿,有些心凉,心冷,心疼,更有些心动。这万历小毛孩子,有没有这样的胸襟和报复呢?
自己的这些宋词在意境上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就看万历这小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了。
诸葛鲁又在脑海里哗啦了一遍万历的一生,前期还行,还有他的“万历三大征”。
虽然他隐居起来,看上去像是不管朝政之事,成天的喝花酒找美眉,还想着长生不老,到处求仙拜佛炼丹药;把个大明朝的一切推给大臣小人们来管理,实际上他还是后台老板在操纵。
如果自己的这些“宋词八股文”能得到他的首肯,那么大臣们也是没有办法的;这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还是说了算的,毕竟人家是帝国的一把手,有钱有权任性嘛。。。
诸葛鲁现在真的有点相信宿命论了,相信真的有幸运儿存在了,真的相信时空可以转变,可以叫人来去自由了。
这个馅饼能砸在自己头上吗?如果能,那将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红橙蓝紫白黄绿的七色之光呢?还是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呢?
哎,好吧,自己在被“喀嚓”掉头之前,先YY一下吧。
不管怎么样,反正就那样了,你还能怎么样啊,大不了去找小白“白无常”呗。
诸葛鲁看着如豆的蜡烛,吃着小干肉,浮想着“美好的未来”,唯一不敢的就是不敢多喝水。
这逗比的大明朝,这逗比的科举,自己怎么就这么逗比的趴在木板上想起白玉婵,戚布妙,高虹还有那个鸽儿来了呢?难道这科举还能引起男人的雄性激素冲动来?
得啦!我还是躺好,吹灯拔蜡根屁的睡吧,明天还得交卷出去上茅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