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南梁国梁惠二年五月,刚刚登基两年的梁惠王开始推行扶助私营手工业小作坊经营并统一赋税的国策,流民有了稳定的收入,百姓不再因为苛捐杂税惶惶度日,受到大臣们的广泛认可和老百姓的大力拥戴,国民经济大幅提升,梁惠王也因勤政爱民成为了百姓口中的一代明君,坊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梁惠当政,谷黍丰收;梁惠当政,穿金戴银!
而南梁国更为人称颂的却是梁惠王和梁惠王后的伉俪情深。梁惠王后是当朝右相杨权的独女,在梁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嫁与他为妃,一路相伴扶持不离不弃恩爱有加。且为梁惠王育有三子一女。
南梁国上下皆知王后杨氏不仅精通音律饱读诗书堪称南梁第一才女,而且为人纯良大度,从不参与后宫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管理后宫恩威并施无人不信服。而最令梁惠王欣赏的则是杨氏为女儿身却对国政大事颇有一番见解,古训道“后宫不得干政”也因她变成了“后宫除杨氏不得干政”。大臣们一开始对此议论纷纷颇为不满,但是杨氏在赈济救灾、推行国策、征战讨伐等国家大事上的策论却着实令人称赞,久而久之竟也有了“国政大事,相不敌后”的说法。
相传梁惠王曾有意让王后旁侧听政,但是杨氏颇识大体自知身份,只是浅笑道:“陛下可曾听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说?陛下您已经为了臣妾开了后宫女子干政的先例了,臣妾已经知足。臣妾平时评论朝政虽有陛下亲准但也毕竟违反古训,如若再邻朝干政定会使朝中大臣心生不满,渐渐对皇上失了初心,您是成就千秋霸业之人哪里值得为了这些小事动摇了您的根基?朝中大臣皆是先皇亲选辅佐陛下的,个个皆是人中龙凤,朝堂之上哪里还有臣妾一介女流的立足之地呢?”一番说辞既体谅了皇上也体现了对大臣们的尊敬,从此之后,不仅杨氏恩宠更甚,杨氏论政也再无人异议。
直至梁惠十一年,梁惠王在王后和大臣们的辅佐之下出兵先后讨伐打压了北疆国、西翼国和东陵国,收复南梁国周围小国十数,本来四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南梁独大,一时间南梁国力达到顶峰。
然而正如古话“凡事盛极必衰”,人算总是比不上天算。梁惠十三年九月,一场天花恶疾在南梁都城爆发,不过三日竟感染者上千,家家闭门不出街道上空无一人,再没有了万人空巷的繁华。天花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梁惠王紧急下令封锁都城避免天花蔓延,又命太医院配制对症良药,但时间紧迫加之天花是从未见过的病症,太医院配出来的药只能延缓病症却无法根治。为此,梁惠王日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相比之下,后宫却是井井有条。
“传令下去,各宫嫔妃近日务必待在各自宫内严禁外出减少走动,各宫每日清晨正午傍晚各消毒一次。后宫众人必须面带纱巾以防感染,吩咐膳房每日供给后宫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太医院配制的汤药每日要按时发放给各宫嫔妃,各宫有什么特殊需要或情况及时报给本宫!”循声而去,正厅上端坐着的女子正是梁惠王后杨氏。从天花爆发之日起她就没怎么合过眼,几日来的劳累使她的脸上少了几分血色多了一抹苍白,嘴唇咬地微微泛红,原本如瀑黑发简单挽了一个发髻,如雾美目透着疲倦竟也失了神色,不施粉黛的她却周身散发着一股女性的成熟美。
面前的小太监得令后匆匆退下跑去各宫传旨,杨氏这才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将整个人嵌入柔软的坐垫。
“娘娘,您最近太过疲累了,咱们去好好睡一会儿吧,前几日陛下吩咐送来的安神香您还不曾用过呢,奴婢……”
“各宫的皇子公主可都安排妥当了?”杨氏用手撑着头轻揉自己的太阳穴,打断了婢女香儿的话。
香儿楞了一下,“回娘娘,都照娘娘的吩咐安排好了,咱们家的大皇子二皇子和二公主照您的吩咐安排在咱们延阳宫东偏殿的三间房,七皇子尚年幼由奶娘照顾也安排在西偏殿住下了,其余的皇子公主都安排在自己母妃的宫中,照娘娘吩咐每日都有太医去各宫诊脉!哦对了,秀兰宫的良嫔已怀孕八月有余,奴婢也请了女医日日贴身伺候。”
杨氏点了点头,皇嗣乃国之根本,一定要确保皇嗣无恙平安度过此劫才是。
“香儿,把本宫那件素衣取来,随本宫去佛堂祈福吧!”杨氏起身拿起桌子上的佛珠,“可是娘娘,您再不休息身子就熬不住了……”香儿的声音已经开始有些发颤,
“胡说!陛下还在前朝为天花疫病日日烦忧,本宫乃后宫之主不能为陛下解难已经很是愧疚了,哪有安乐享福之理!”杨氏眉头紧蹙训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