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作大气磅礴,一扫文人文人墨客无的放矢花前月下的陈规陋习,开创了豪放派诗作的极致。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扬之。
这首《七律:答友人》引用了湘妃斑竹与舜帝的神话传说,还提到了道教名山九嶷山。读之清丽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芙蓉国里的九嶷山,远古称为苍梧山,纵横两千里,南接罗浮山,北连南岳山,九峰耸立,迭嶂层峦,溶洞密布,绿水常流,乃南国之道教名山。有关九嶷山的神话传说不计其数,感人肺腑的莫过于湘妃竹的动人故事。
晋代张华《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任昉《述异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美丽的神话传说,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人们无限遐思。古代文人墨客就此吟诗,如李商隐在《潭州》中言道:“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白在《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中写道: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韩愈在《送惠师》中说道:“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凡此种种汗牛充栋的诗作,吟诵朗朗上口,无奈就事论事,未免狭隘肤浅,徒然使人落寞忧伤,催人泪下罢了,远不及这首七律诗做的一波三折,气势磅礴,读之慷慨激昂,催人奋发向上。
相传远古尧舜时代,舜帝南巡苍梧之野,看到大片良田淹没在波涛汹涌之中。南国湘江、潇水一带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舜帝耳闻目睹,忧心如焚。他长途跋涉,明察暗访,方知是罗浮山上的六条孽龙在作怪。
舜帝不忍黎民遭殃,百姓受苦,决心铲除那些孽龙,遂与六条孽龙酣战了九天九夜。一时九州振荡风雷急,四海翻腾云水怒,直叫日月也无光。舜帝遽然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半空。手中降龙宝剑光华大盛,瞬间化为了六张符契。
符契迎风暴涨,如同天罗地网,挟气吞山河之势,终于将那六条孽龙笼罩在了苍梧之野,舜帝不幸受了重伤。
符契浩浩荡荡,气吞山河,势不可挡。一时风云变色,地动山摇。
六条孽龙暴戾恣睢。它们张牙舞爪,吞云吐雾。弥漫开来的雾气瞬间化为了六道黑雾。只见黑雾迎风暴涨,气冲斗牛,骤然化作了六座大山。
孽龙之头化作了山峰,尾巴化作了山涧,身子化作了山脉,龙鳞化作了植被,利爪化作了巉岩。它们龙盘虎踞,沆瀣一气。峰峦起伏间,大山重峦叠嶂,山势狰狞,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六座大山遽然膨胀,声势赫赫。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只见符契水涨船高,威风八面,遮云蔽日,大有席卷寰宇,冲破苍天之势。
眼看大劫降临,势必生灵涂炭,舜帝当机立断,不惜将自身精血化为了巍巍大山,那就是舜源峰。
一刹那,舜源峰七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芒冲斗牛,分出六道除魔剑,斩妖除魔做神仙。
其时,舜帝体力透支,虽然除魔剑无往不利,毕竟只是强弩之末,斩杀六条孽龙力所不及,将其镇住却绰绰有余。此刻,六条孽龙终于化作了六座大山,再也无力遗祸人间了。
后来,每到艳阳高照之时,舜源峰便会光芒似箭,一旦到了月圆之夜,又会月华如练,据说那些光华正是舜帝的时光之箭。
六条孽龙的戾气慢慢被时光之箭消磨殆尽了,化为了青山,绿水,巉岩,幽谷。它们与苍天白云遥相呼应,庇佑着炎黄子孙。这些山峰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眦,老三嘲风,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霸下。
只因老大囚牛爱好音乐,人们就将它的形象蹲立琴头;。老二睚眦嗜杀好斗,人们镂刻它的形象置于刀环、剑柄吞口之类的兵器上,据说能增强杀伤力;老三嘲风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楼阁角上的走兽就是它的遗像。古代建筑,飞檐走壁,美轮美奂,象征吉祥威严,还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如今有人专门用它化解风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老四蒲牢平生好音又好吼,人们报据这个特点,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形。敲钟时,让鲸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清扬激越。老五狻猊其形如狮,喜烟好坐,人们将其形象铸造到了香炉上,使其吞烟吐雾,辟邪镇凶;老六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后来被夏禹收复,为夏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夏禹治水成功后就把霸下的功绩让它自己背着,故中国的石碑多由霸下背起。霸下和龟十分相似却有一排牙齿,而龟类没有,麟甲数目也不同,故此,霸下又称龙龟。它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总是昂着头顽强地负重爬行,永不停歇。
舜帝许久未归,这可急坏了他的爱妃娥皇和女英。两女原本是尧帝的掌上明珠,后来嫁于舜帝为妃。她们深受尧舜影响,均有一颗善良之心,时刻关心着民间疾苦。舜帝南巡之际,两妃依依不舍,但一想到夫君是为了解民倒悬,两妃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他上路了。
娥皇,女英日思夜盼夫君凯旋,谁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忧心如焚。娥皇说:“莫非前途茫茫,夫君被孽龙伤了?”女英说:“莫非路途艰险,夫君一病不起了?”
娥皇,女英思前想后,商榷后决定,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她们饥餐渴饮,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到湘江潇水沿岸去寻觅。
翻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娥皇女英终于来到了罗浮山畔。游目四顾,空无一人,惟有舜帝源主峰傲然屹立,隐隐透着皇者气象,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亲情。两女了然于胸,迅即扑在舜帝英灵所化的山峰上嚎啕大哭。
一旁六山拱伏,山势狰狞,矮了主峰一大截,显然,它们是六龙的精血和魂魄化成的精灵。
娥皇,女英抱头痛哭,伤心欲绝,不吃不喝,一直哭了七天七夜,她们的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泪,就此香消玉焚,化为了两座大山,那就是现在的娥皇峰和女英峰。她俩至死也不愿与夫君分离,依旧恋恋不舍地依偎在舜帝源主峰的两侧。就此,九嶷山天造地设,正式矗立于南国。
后来,九嶷山的那些山峰名称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成为了如今的舜帝源,娥皇峰,女英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朱明峰、箫韶峰、桂林峰。
九嶷山之所以山势峥嵘,据说是老三嘲风在眺望;每到月圆之夜有琴声低吟浅唱,据传是老大囚牛在操琴;到了黑云密布的雷雨天,山峦阵阵肃杀之气令人却步,那是老二睚眦在任性;到了刮风之时,山峦呼啸不绝,那是老四蒲牢在吼叫;山林云雾缭绕,那是老五狻猊在吞云吐雾;山峦凝重如岳,那是老六霸下在施法。自此,六条孽龙化为了山的精灵。
九嶷山有许多洞穴,传言是六龙的精灵不小心打的喷嚏或者是唾沫日积月累穿凿而成的。所谓水滴石穿,何况是龙。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世那些道士开拓一些洞穴作为容身之所的缘故。
民间传说,朝真太虚洞天乃舜帝的英灵吞吐山河时的呼吸通道。它上达天庭,下连地府,从此成为了道教的洞天福地。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的,那就是湘妃斑竹,简称“湘妃竹”。有的湘妃竹上的斑纹极像人的手指印,传说那正是娥皇与女英擦拭眼泪造成的。有的竹子上有鲜红的血斑,据说那正是两位妃子的血泪。
自此以后,人们摩肩接踵前来瞻仰,缅怀祖先的英灵,激励后人自强不息。九嶷山因此成为了道教圣地。
正是:常闻九嶷群山莽,今望舜帝古陵深。奇峰秀水五岭范,茂林修竹帝女荫。箫韶来凤潇湘翠,南风化琴乾坤分。五千春秋圣德在,十万河山明月清。
随着舜源峰时光之箭的消磨,后来又被一位明朝的仙侠杨咏芝施展手段削去了一截,九嶷山从此变得一般高了。
《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此处重峦叠嶂,山高林密,洞窟幽深,神奇不可方物。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到了大明皇朝洪武末年,民间甚至传言,要是谁能够得到九嶷山上的湘妃泪哪怕仅仅一滴的洗礼,也将超凡入圣。一时闹得纷纷扬扬,让人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