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离下蔡二里之遥,这恐怕还要从老旧的中心广场算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黑蛋和他哥哥也到县里读书了,他们的妈妈慧儿调到城关小学教书。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娘儿仨在校外租了两间民房,这房子租下以后长时间闲着,第二年,我家和他家在育英街建起了相邻的两个宅院。我家早先在县城的宅院,由于建设步行街将街道拓宽了,院子被失去了一半儿,在旧房址上当街翻盖了五间三层的小楼,还没盖成就有两家商户订租了。
我和黑蛋这辈子参加了N多校外培训班,学习美术、音乐、功夫,家长一方面受了潮流裹胁,为了让笨蛋们将来能有出息一通押注乱赌,一方面家需要一个或几个"托蛋所"把调皮的笨蛋们寄存,就象把儿童送去托儿所那般(懂意思吧)。当然,多数家长未曾有过类似的冲动。以前高考能凭借特长加分数儿,机率不高希望却能够被放大;逐渐的,连一流的大学也通关艺考来扩大招生名额了,文化课成绩一般,也可以迈进高门槛的学府去了,有实力又生下了笨蛋的家长怎能不对各类培训趋之若鹜。有的家长自己就是被训狂,参加某某理财培训参加某某会所,花费n多在所不惜哩。
说具体的,黑蛋的音乐天赋不如我,我能把他甩出八条街。黑蛋学音乐的热情比我高涨。论绘画的基本功,我与黑蛋不相伯仲。我们李家我曾曾祖开始的这一脉,有六、七个男生年龄与我相仿的,学生时期都曾接受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文艺体育方面的培训,只有我和黑蛋把兴趣保持得最长久。
只有黑蛋小时候上了文化体育学校,这个经历让他汗颜哩,不堪回首似的,别人一提惹他厌烦,黑蛋会说:"哎哟的死了的提什么提。",黑蛋奥悔的事儿后来又添了一桩,那就是念工艺美术学校时又选修错了行当。当初之所以转到民办的业余的学校去,黑蛋曾经的说法:一是成绩差厌学,二是听信了文体学校与某体育学院和某艺术学院订立了输送人材的协议。黑蛋大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妨举个事例从侧面了解一二,办校期间,他自编自导筹拍了一部武侠电视剧,还分上中下三集吧,这神剧反正没有几个人看过,但是花了费了二十多万多呢,这可是两千年的时候呀,自娱自乐不带这样玩的。下蔡村俱乐部编排的家庭伦理短剧,不要花一分钱,我四奶奶果儿参演了几集,虽然是正剧,看着却能把人笑翻了,视频放到网上,连上蔡村的人也频频点击呢。
我的祖父在学生时期参加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学会了几种乐器,精于演奏手风琴,离开学校之后当兵了,还因这个文艺特长被部队的文工团选拔了,退伍转业之后被安排在建筑公司就业。浏览很久以前的照片,看得出我祖父曾是一位又积极又活跃的文艺分子。
我四岁的时候,祖父教我弹钢琴,他一边学一边教我,我表现得既认真又有耐心,让人称奇。他教一教我也是他的一时乐趣,我上了培训班之后他就很少开导我了,我直到十一岁的时候在属市接受了专业的钢琴训练。我私下里有自己的玩法,对着音像教材一边学习一边模仿,比如把理查德的《梁祝》反来复去的学练,乐此不彼,连我那年近百岁的曾曾祖母都被潜移默化渐渐听得入耳了,她坐在一边安详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为之神往的神情。有些客人初见钢琴不免露出诧异的神情,家里人便笑着一语带过,介绍钢琴时会说:"可可的琴,堵的堵的……"
我坚持临摹几幅画儿,长时间反复练习,不对照原画也能画得维妙维肖了。我祖父在两千年代有所收藏,其中有国画也有油画。我从前有小心思,以为艺考就是当堂演奏一首曲子或者画一幅作品,我把单一对象无休止的反复临摹模仿,多少有点儿小打算,准备将来投机取巧的。有一点艺术功底也有派上小用场的时候,比如衣服被意外挂破了,便在开挂处设计一个图案,我祖母凤儿用缝纫机就把绣制了。
我高考之前好整以暇,设计绘制了一系列体恤衫,主图是"六月份日历",把7、8、9三天的三个数字搞得显眼一些夸耀一些。李家亲属的小字辈儿里边,1岁到5岁的孩童就有6个,每人送一件,分别印上"可可哥哥加油。""可可,我相信你,你能考到300分!"等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