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帝给守卫边疆的士兵,赏赐绵衣,这些绵衣都是由皇宫里的宫女制作的。
有个士兵在拿到的短袍里,发现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
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
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
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
结取后身缘。
那个士兵把这首诗报告了将官,将官又上报到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让人把这首诗宣示给皇宫里的所有宫女,问她们说:“谁写的这首诗,不要隐瞒,我不会怪罪你的。”
有一个宫女就自己坦白说,是她写的。
唐玄宗很怜悯她,就把她嫁给了那个拿到诗的士兵。
唐玄宗还跟他们说:“我让你们结下今生的缘分。”
因为那首诗里说,要结下辈子的缘分。
守边的将士听说这件事情后,都感动得哭了。
******
唐朝诗人顾况住在洛阳的时候,有一次他得空,约了几个诗人朋友,一起到花苑去游玩。
他们坐着游船,在水面上飘荡。这个花苑就在皇宫外面,这条河又正好穿过皇宫里面。
顾况偶然地从水面上捡起一片大的梧桐叶子,发现叶片上题了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
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
寄与有情人。
这应当是皇宫里的某个宫女写的。这片树叶,是顺着流水漂出皇宫来的。
第二天,顾况他们来到这条河的上游,也在一片树叶上,题了一首诗,然后放进河水里。他们的诗是这样的:
花落深宫莺亦悲,
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欲寄谁?
这片树叶,顺着流水,就漂进了皇宫里。
过了十几天,有个诗人到皇宫下游的花苑里踏春游玩,也捡到一片树叶,上面题了一首诗。他拿着树叶,给顾况看。
树叶上的诗是这样的: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春取次行。
******
唐朝时,河北定州的博陵崔氏是天下闻名的高门贵族。有个叫崔护的人,外貌俊美,举止文雅,却不苟言笑、孤芳自赏。
他科举考试落地以后,就住在京城里。这年的清明节,他独自出了南城门,踏青游玩。
他路过一户人家,是个独门小院。一亩地大小的房舍,却花草如茵,树木环绕。房舍边一片寂静,悄无人声。
崔护叩打木门,等了很久,才有一个女子从门缝隙里向外张望,问道:“是谁啊?”
崔护就自报了姓名,然后说:“我一个人在外游玩踏青,因为口渴了,想讨碗水喝。”
那个女子打开门,搬了凳子请他坐在院子里,又端了一碗水给崔护喝。她自己倚靠在院子里的桃树矮枝旁伫立着,不时含情脉脉地注视崔护。那种妖娆妩媚的神情,无法以言辞形容。
崔护有意无意地跟她说话,她沉默无语,只是羞涩地看着他。
崔护告辞离开时,那女子把他送到门口,神情中带着无限的留恋。
崔护也依依不舍地走出去,回头看着她好几次。
之后,崔护一直没再到那里去。
过了一年,又是清明节,崔护忽然想起那个女子来,无法抑制地想去看她。他就直接到了那个农舍。
他看到房舍和围墙,依旧如故,只是木门紧闭着,上了锁。
崔护就在左边半侧的木门上,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崔护偶然又出南城门,再次来到那家农舍,却听到里面有哭声。
他扣门询问,有个老汉出来,说道:“你就是崔护吧?”
崔护说:“是的。”
那个老汉又哭泣起来,说道:“你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惊诧不已,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老汉说:“我女儿十六岁及笄了,念过一些书,还没有许配给人家。从去年开始,她就常常恍恍惚惚地,象是丢了魂。前几天我们一起出去,回来的时候,看到左侧院门上有字。她读了那些字以后,进门就生病了,几天里一直不肯吃饭,就死了。我年老了,女子所以还没有出嫁,就是想寻个好人家,我也好有个依靠。现在她不幸夭殒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老汉拉着崔护,放声大哭。
崔护也不由感动地流下泪来,请求到里边去吊唁。
他进屋后,看到那个女子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悲痛万分,上前抱住她的头,枕着她的腿,一天嚎哭,一边哀声祝告道:“我来了,我来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子睁开了眼睛,半日以后,她就复活了。
女子的父亲大喜,就把她嫁给了崔护。
******
刘禹锡自从被贬官到湖南常德,近十年才被朝廷召回到京城。
当时正是春天,他写了一首送给一起看花的朋友的诗,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时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一传出去,立刻风靡京城。
那些一向嫉妒刘禹锡的人,就向朝廷里的权臣告发,说他心存怨愤。
过了几天,他拜见宰相。宰相很亲切地跟他交谈,临告辞的时候,说道:“近来你新写的诗,给你带来一些麻烦,怎么办啊?”
没几天,刘禹锡又被贬职出京城。
很多年后,他再写了一首诗,在诗前面,还做了序言道:
二十四年前,我在京城做官,当时玄都观里还没有种花。那一年,我被贬官出京城。
几经周折,将近十年后,才被召回京城。到处传说玄都观里道士亲手种了满院子的仙桃树,鲜花盛开,所以我写了前面的一首诗,不过是记录一些事实而已。
不久,我又出京城做官,到今天十四年了。现在回到京城,又到玄都观里游玩,发现那些桃树荡然无存,却种的满满的葵花和燕麦,在春风里摇曳不止。
我有感而发,再写了二十八个字的诗,题在墙壁上,等待将来再次来游玩时,作为纪念。
刘禹锡的诗道: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
宋之问有一年经过江南,到灵隐寺游玩。
那天夜里月色很是明亮,他站在长廊上构思新诗,头一句是:
鹫岭郁岧峣,
龙宫隐寂寥。
可是,他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满意的下一句。
有一个老和尚点着一盏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他道:“少年这么晚了还不去睡觉,却这样苦苦地吟诗,为什么呀?”
宋之问答道:“弟子正在做诗,刚才就想在这座寺庙题一首诗,有了上一句,后面的诗句找不着灵感了。”
和尚说:“把上一句说来听听.”
宋之问就把那句诗吟诵了一遍。
老和尚也接口,再三地吟诵那句诗,忽然说道:“何不这样接下去‘楼观沧海月,门听浙江潮’?”
宋之问听了这样遒劲又怡丽的句子,惊愕了半晌。
宋之问最后把接下去的诗句也写完了: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和尚给他添加的这一句,是整首诗里的警句。
第二日天亮后,宋之问再想去寻找那个和尚,却不见了。
庙里的和尚有知道的,说道:“那个老和尚就是骆宾王。”
宋之问请教详情。那个和尚说了经过:
当年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以后,他和骆宾王一起逃走了,官府也一直没有捕捉到他们。
武则天派出来的那些带兵的将领,担心没有抓到主犯,被武则天惩罚,就在被杀死的几万叛军当中,割下两个头颅,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上报了朝廷。
后来的官员,即使知道他们二人,也不敢来捕捉了,怕连累先前冒功的人。
所以,徐敬业安然地在衡山出家做了和尚,活到九十多岁才过世。
而骆宾王也落发为僧了,他遍游名山,到了灵隐寺后,过了一周年后,才去世的。
他们当时虽然失败了,可是他们的目的是匡扶李唐王朝,所以有很多人庇护他们的。
******
唐朝初年,长孙无忌看见书法家欧阳询的外貌矮小丑陋,就写诗嘲笑他:
耸膊成山字
埋肩畏出头。
谁言麟阁上,
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也回复了一首诗给长孙无忌:
索头连背暖,
漫裆畏肚寒。
只缘心混混,
所以面团团。
唐太宗听了这首诗,大笑,说道:“欧阳询这样嘲讽长孙无忌,难道不怕被他的姐姐长孙皇后听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