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在经济改制转型的大潮中,严琦辞去了原本稳定安逸的工作,投入了创业的人群中,以五张桌子起家,当时的她,被唤作“田螺姑娘”;今天的严琦已经是陶然居集团董事长,立志打造中国川菜第一品牌、在全国26个省市拥有91家全国大型中餐连锁店,陶然居集团年营业额达22.3亿元,为社会提供7万余个就业岗位,营业总面积62万平方米的“餐饮航母”。
五张桌子起家
1967年11月,严琦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
1984年,高中毕业的严琦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巴县支行担任会计一职。从事金融行业,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这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职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在机关工作的父亲对她的要求更为严格,经常教育她要勤奋工作;在商贸业工作的慈母则教育她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严父慈母的关怀下,严琦倍加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后来,她调入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巴县分公司。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环境,在当时足以让许多人羡慕,可在严琦心里,早就酝酿着自己的梦想,她希望到大千世界里去奋斗,去拼搏。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都是两方面的:工作,创业?机遇,风险?赚钱,亏钱?成功,失败?……怎么选择?没有完美的答案。这个时候就要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如果风险有限而且可以承受,但是回报巨大,那么这个风险就必须要承受。回避风险,其实就是回避成功。人总要多走些路,才有可能知道哪条路通向成功。站得再高,分析得再久,永远都不知道前面的路上会有什么。也许没有万事俱备,但是只要方向不错,走出来、在路上,总会柳暗花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了,深化改革的春风一霎时就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那是一股催人奋发图强的春风,那是一个胜出“春天的故事”的年代,“改革”的一声召唤,为各行各业的有志青年洞开了大展宏图的门框。
早就立志干出一番事业的严琦,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再也束缚不住她的勃勃雄心,她不愿意在机械枯燥的账簿中消耗青春年华。经过多方调查后,1995年,严琦毅然辞职下海。
辞职,受到了父母亲的一片斥责二老认为,严琦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每月的收入一千多块钱,现在自己当个体户,而且是干餐饮,很辛苦不说,还让人看不起。全家人都劝她别出去干,说她放着国家公务员的架子不端,跑去端盘子,肯定是晕了头。但严琦没有动摇,她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肯定会做得很好。
许多创业者都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地经营一家店铺,想出人头地。在大千世界里,时常可以见到一些看上去匆匆忙忙的人,同时也是碌碌无为的人,如果你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大多数人会回答:“找不着机会”。如果你继续发问:“到哪里去找机会?”可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回答不上来。答不上来的人,即是不善于寻找商机的人,他们寄希望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又不知道如何验证媒体上的信息,他们中的多数就成为平常人,或为别人打工,按点上下班,打发日子;或是做辛勤耕作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幸运的是严琦拥有寻找商机的能力。
下海干什么呢?严琦结合到自己的特长爱好,分析了当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时的社会经济形态,最后还是决定投资餐饮。因为自己在母亲的指导下,从小就会做家务,而且特别喜欢做饭,同时,搞餐饮业投资可大可小,一个街边小店也可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重庆的火锅不就是靠担担挑出一片火红的天下吗?“旧时王谢堂前燕”,不是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么”?餐饮业,起点不是很高,又能与自己从会计上面学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功率比较高一些。在下定决心后,她在成渝高速路边的白市驿立交桥旁,租用了当地一牟姓农民的房子,开始了自己的餐饮创业之路。
白市驿位于距重庆市中心西北部略三十公里处,既为“驿”,可知是古时的交通要道,百年前通往成都的石板大道就横穿整个小场镇。十三年前,中国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在白市驿镇边擦肩而过,机场、高速公路,加上横贯东西的“赖白”公路,使白市驿成了重庆西北部的交通枢纽。尽管交通便捷,但十年前的白市驿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集镇,经济并不发达,常住和暂住人口并不多,严琦“落脚”的小餐馆,无论是距白市驿还是另一乡场含谷镇,都有两公里远近,食客到餐馆就餐也不方便。何况小餐馆立在一条石子公路旁边,整天尘土飞扬,车声隆隆,环境不好。严琦选择在这里作为打“江山”的“根据地”,应当说是冒着极大风险的。精明能干的严琦,当然想到在此安营扎寨的不利因素,但当时她只有那么点资金,又要创业,只得舍近求远,因陋就简了。
“陶然居”的店牌挂出来了,整个小店,就三个人员:老板严琦,一个厨师,一个店员。店堂就五张木桌子。开张之初,严琦既是老板,更是给自己打工的“丘二”(重庆人旧社会对员工的称呼)。她一天就像街头里巷的家庭主妇,背着背篓,天不亮就到两里远的农贸市场采购蔬菜、肉和禽蛋,十点钟前背着采购的原材料回店,又一头扎进厨房,洗菜、择菜、切菜,添煤看火,蒸、炒、炖、煎、熬,十八般手艺,样样都得亲手操作,般般都得精通。一整天和粗活重活打交道,每天劳作下来,累得她腰酸背痛,四肢乏力,有时两眼直冒金花。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周身脏兮兮的。这一切和她以前舒适的工作环境,真有天壤之别。更令严琦困惑和失望的是,付出的巨大心血,回报的却是:某一天的生意可能有几百块钱毛收入,而某一天却一个人都没有。一个月下来,付了房租和两名员工的工资后,资金所剩无几,创业的艰难,有时令她不禁怀疑,自己脚下的路,究竟还有多少坎坎坷坷;自己所憧憬的宏伟事业,究竟有多遥远?
这样辛苦的干了一段时间后,效益并不理想。严琦看看自己的小店,看看百公尺外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的车辆,看看四周不断变化着的村社,她想得很多很多。服输么?不是她的性格;退却么,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虽然对自己的事业没有给予太多的支持,但是父母从小对她的严格教育,让她学会了坚强,而且培养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她母亲教育她,女人一定要学本事,一定要学会自强自立,不能一味的依赖别人,只有自己能干了,才会有地位,人家才会尊重你……现状必须改变,创业不能这样窝囊!重庆处处是商机,怎样才能牢牢地攥在手里,而不是被它活活扼杀?白市驿也有崛起的条件,怎样利用它发展自己,而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严琦冥思苦想,她深知川菜的经营之道在于求新、求异、求变,她不断地寻找着小店经营的立足点和兴奋点。
在一次次肯定,又一次次否定后,严琦得知西南农学院一位教授培育出人工养殖的生态田螺,这种生态田螺以新鲜蔬菜和野生草类为食,个头硕大,肉质饱满鲜嫩又无泥腥味,属生态食品,食用后,对人体具有滋补保健作用。她抓住了这一机遇,冒险烹制了一道全国独一无二的菜品:辣子田螺。
严琦和厨师陈小彬将田螺剥出肉来煎炒,不行;连壳带肉一起煮,做白灼的,做泡椒的,做香辣的……做了很多,经过反复试验,都没有成功。严琦和厨师一起试验了多少锅菜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耗费的田螺至今仍难忘记:共炒了千多斤田螺!严琦想,重庆人擅长吃麻辣,干脆把它做成一种辣子田螺吧。结合四川人嗜麻辣的口味特点,把辣椒、花椒的量加大,通过那种起火爆炒,兼顾它的卫生性和安全性,经过与厨师不断地努力反复烹调试验,一道辣子田螺新鲜出炉:麻、辣、鲜、香,令人垂涎欲滴。严琦最终用传统川菜技法首创出日后的中国名菜“辣子田螺”。
为了推广创新菜,严琦又亲自将辣子田螺免费送给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过客吃。顾客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严琦的小店迅速由5张桌子扩展到了30多张桌子,辣子田螺成为陶然居每桌必点的招牌菜,人们从四面八方,乘车几十、上百公里专程到白市驿陶然居品尝辣子田螺。昔日几乎门可罗雀的餐馆,现在每到就餐时,停泊的小车达到几十辆,多的时候达两百多辆,成了白市驿街尾一道奇特的风景。经营规模也由过去的五桌迅猛地增加到几十桌,一百多桌,仍然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田螺经济不仅给陶然居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为陶然居赢得了“田螺第一家”的美誉。
辣子田螺成了陶然居的招牌菜,也为陶然居赢得了美誉。1998年,辣子田螺被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名菜”,以此为主题制作的陶然螺之宴在第三届中国美食节上荣获中国餐饮界最高奖“金鼎奖”。辣子田螺成功之后,芋儿鸡、泡椒童子鱼等创新菜,在陶然居接二连三地被摆上餐桌。
要强大,一定要连锁
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严琦开始规划陶然居更加长远的未来严琦常常想,重庆与成都当时同属四川,口味接近,况且,当时很多成都人早已慕名来重庆吃辣子田螺了,甚至有人抱怨说为什么不把店开到成都去,害他们跑这么远。顺应广大群众要求,1997年,成都金牛区二环西三段陶然居诞生了,面积3000多平方米,但地段异常冷僻。严琦做事,从来不按牌理出牌,可事实就是按着严琦心目中的样子走,就算地段冷僻,由于严琦的精心管理,注重质量,不到三个月,成都店的生意也异常火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