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一片安静,老何掐着时间走出教室,拿起窗台上的小铁锤,敲响了上课铃。随即便搬着一条破板凳,老神在在的沏了一壶野茶,静静的听着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几壶茶下肚,正值尿意上涌之时,却发现已经到了收卷的时间,不得已老何只得忍着尿意开始收卷。
李静安安静的等着老何收完卷,说实话,刚刚重生的他也没有预料到今天便会有一场至关重要的中考,幸好这也只是一场中考,如果是高考,相信此刻他已经抓瞎了。
这个时代的中考其实需要考的科目与后世大致相同,不过在有些地方比后世简单,有些地方却又比后世难上许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却发现想要记得曾经的中考题目实在是有些困难,不过李静安曾经好歹也是三河县的第一位名牌大学生,对于考试结果他自然是不太担心的。
虽然科目多,但是一天的时间怎么也能考得完,这就意味着李静安的初中时代结束了。与班上显得有些疯癫的同学们不同,李静安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反而会觉得有些怪异。无它,一个心理年龄已近半百的准老人与一群孩子一起考试,不觉得古怪才有问题。
收拾完书包,李静安准备离开,却见老何急冲冲的又走进了教室,对李静安说道:“安娃儿,你等下在回家。”不等李静安答应,老何又急冲冲的冲出了教室,继续去阅卷了。李静安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百无聊赖的坐在原地,等老何回来。
天色渐黑,老何揉着疲惫的双眼走进了教室,他招了招手,李静安只得乖乖起身,跟上了老何的脚步。李静安知道老何是什么意思,这个暑假,注定不会过得太轻松。
不一会儿,一老一小两人便到了老何家中,老何的老伴正坐在门前纳着鞋底,见到李静安,她慈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李静安装作怯生生的样子规规矩矩的站在她面前,喊了一声师母,老人脸上的笑意更浓。她起身拿起两幅碗筷,帮着盛了两大碗米饭,便又坐回原地继续纳着鞋底。
屋内的饭桌上已经坐满了人,主座上坐着一位端着碗的中年汉子,见老何回来他便主动的让开了座位,对着老何身后的李静安点头一笑。李静安自然也依规矩叫了声何叔叔。这汉子叫何三省,是老何的小儿子,虽然已经成家,但是依本地的规矩,小儿子成家后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自然也跟老何夫妇住到了一起。
何三省的妻子正坐在床上做针线活,见到李静安热情的打了声招呼,跟他唠了几声家常,李静安也得体的一一作答。到是此刻饭桌上的一位半大姑娘见到李静安显得有些不开心。
此时的李静安心里直打鼓,这位半大姑娘叫何睡莲,目前在县城上高二,老何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老三何三省除了伺弄地里的庄稼外,偶尔也会客串一把行脚商,在这个交通落后,物资匮乏的小地方,何三省这种乡间小贩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虽然谈不上吃穿不愁,但是何家也能在支持何睡莲上高中的情况下,勉强混个温饱。
至于何睡莲为什么不待见他,李静安自然心知肚明,这么多年来老何可从来没给何睡莲开过小灶,偏偏李静安这个外人,备受老何青睐,何睡莲能舒服才有鬼了!
虽然老何温情的一面,何睡莲从未感受到,但是老何严厉的一面,她可是深有体会的。何三省夫妇本就宅心仁厚,因为老何的原因,对李静安自然也是爱屋及乌,所以何睡莲也不敢发作,只能在心底记下这一笔,日后再跟李静安算账了。
对于何睡莲的敌视,李静安没怎么放在心上,明年这丫头就高三了,学习繁重,也不大可能有什么机会来找自己的麻烦。李静安依稀记得,那时的何睡莲考上了一所南方的大学,之后两人再也没有相见。
吃过饭后,老何爬上了床,在床头的柜子里翻找了半天,良久后,他拿着一本破旧的书籍递给了李静安。李静安望着手中的书,不禁愕然。忽然间,他想起了这本书的来历。老何的父亲在明国时期曾是一名买办,为一位德国人服务,所以会说上几句德语,而这本书便是当初何父学习德语是的教材。
李静安汗颜,前世的他对这本书很好奇,只是每当想偷偷翻上两眼的时候,便被老何用鸡毛掸子追着打,只是不知此刻老何是个什么意思。
老何给自己倒上一盅酒,美美的喝上了一口,砸吧着嘴道:“知道你小子一直眼馋这东西,今天考的不错,这本书就当做奖品吧。”
一直在边上扮乖乖女的何睡莲此时却不干了,“爷爷,这本书是太爷爷留下来的,怎么能说送就送了呢?”
老何重重的放下酒盅,瞪了何睡莲一眼:“大人的事情,女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何睡莲还想争辩,却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只得翻了翻白眼便闭口不言,只是她看向李静安的眼神更加凶恶了起来。而此刻的李静安却只得保持沉默,以免被何睡莲更加记恨。
从何家出来,老何在前,李静安在后。李静安想告诉老何自己一个人回去就行,却也明白老何的脾气,只得任由他在前面带路。
“安娃儿,明天没什么事的话来我家,我给你补补课,顺便教教你德语。”
李静安默然,心底满是感动,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得低声应是。前面的老何却不自觉的摇了摇头道:“这时节正值农忙的时候,估计你也不一定能抽得出空来。”
山路崎岖,月光正好,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向着李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