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深处的一座小山村,随着朝阳的升起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清晨,淳朴的村民们在朝雾的笼罩下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村尾处有两间略显破旧的土坯房,房顶枯黄的茅草在晨风的抚动下轻舞飞扬。门口处一位中年女人正坐在一个缺了一条腿的小板凳上,仔细的缝补手中的衣服,虽然那件衣服上已经有了好几块补丁。
女人的手艺很好,针线翻飞中已然将手中的衣服缝补完毕,她将衣服翻了个面,却见那干净整洁的灰色中山装如全新的一般,补丁的针脚巧妙的隐藏了起来。她盯着手中的衣物,似乎想起了些什么,眼神中透着一股安详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福。良久,她转头望向屋内的破旧木床,木床有一个人影似乎正在沉睡。女人眼中的幸福更显得浓重起来。
李静安躺在床上,睁着无神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斑驳的房梁。随着太阳升起,房间内越来越明亮,他的眼神也不断的变化着。有震惊,有疑惑,有不安,有喜悦,最后却全都化为了一抹浓重的化不开的哀伤。是啊,怎么能够不哀伤呢?
挣扎了一生,终于混出了个人样,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却将他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之中。终于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抹杀了他所有的努力和过往的荣光。
李静安深深的吸了口气,坐起身来,摸索着身边的衣服,然后他看到了门口那个对着他微笑的女人。强压着情绪,用颤抖的声音喊出了一声:“娘!”
女人冲着他笑了笑,用浓重的乡音道:“饭烧好了,赶紧吃吧,要不一会儿该凉了。”
李静安走出房门,接过女人手中的衣服,他皱了皱眉头,一声不吭的穿在了身上。女人神色平静,心里却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好养活,对于吃穿从来不挑,却唯独反感这件样式老旧的中山装。她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他是在痛恨这件衣服的原主人,那个一声不响便离开了这个家,一心想去做那陈世美的父亲。
李静安蹲在压水机前,就着一碗稀饭,囫囵的吞下了两个窝头。大叫了一声:“我吃饱了。”便顺手将碗筷刷洗干净,身后的女人心疼道:“行啦,放着我来,赶紧收拾收拾去上学。”
李静安冲着母亲笑了笑,没说什么,转身走进房间,提起了床边的书包,便大步走出了房门。
循着记忆,李静安漫步在田野间的小道上,在一处河湾旁的梯田边,他看到了一道熟悉的佝偻背影,心中一暖,他冲着那道背影大喊了一声:“爷爷,我去上学了。”
那道背影转过身来,一头灰白色的头发迎风飘扬,老人放下手中的锄头,说道:“安娃儿,好好听课,别给老师添麻烦。”
李静安回道:“知道了,我先走啦。”
老人呵呵一下,目送着李静安渐行渐远,然后低下头继续侍弄着脚下的土地。雪亮的锄尖在老人的手中上下翻飞,不断挥动的锄柄,就像淳朴乡民们那道看似弯曲,却永远不会折断的脊梁。
三河县武安乡只有一所中学,也是整个三河县十几所乡镇中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而在今年这所中学也许将不再平凡。
在武安中学任教了几十年的老何很清楚这是因为什么,看着校门外那道弱不禁风的身影,老何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道身影叫做李静安,他最得意的学生,也是他此生最大的期望。三年来,这个拥有一个好名字的瘦弱学生,一直雷打不动的第一个赶到学校。
他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早上,当他顶着寒风,天还没放亮就赶到学校的时候,看到的那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男孩。之后的几周,雷打不动。老何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除了他资格够老之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倔脾气,想当初为了多争取几本教科书,他敢跟县教育局的领导正面顶牛。
当时,教了一辈子书的老何就在想,自己好歹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可不能就这么被一个娃娃给比了下去。摸清李静安的规律后,他坚持每天早起,第一个赶到学校。每当天气冷下来的时候,他便将家中唯一一个火盆带到学校,赶到学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点起柴火。为此,他在家里也没少挨老伴的白眼。
对于老何所做的一切,李静安自然心知肚明,那时的他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老何,他很想对老何说声谢谢,但是他知道如果开了这个口,恐怕迎接他的便是一顿教鞭。老何需要的是什么他当然知道,是期望,具象化来说就是成绩,一个能让他足够满意的成绩。
所以,李静安只能拼了命的去满足老何对他的要求,而老何也自然十分疼惜这个肯吃苦,肯上进的好孩子。今天,该李静安交出这个答卷了。
6月的早晨自然是极为凉爽的,班上的几位起床困难户,也十分意外的早早赶到了学校。老何站在讲台上,抚摸着凹凸不平的粗糙桌面,在几位‘钉子户’学生畏畏缩缩的眼光中,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掏出自己这辈子最值钱的家当,一块断了一根针的老旧怀表,看了看时间后他走出了教室。
不一会儿老何神色庄重的捧着一堆试卷走回了教室,他清了清嗓子道:“李静安,把试卷发下去。”
李静安赶紧起身,接过老何手中的试卷,一一分发下去。良久后,李静安捧着一张试卷端坐在座位上,老何的眼光扫过,微微皱了皱眉头。县教育局资金紧张,根本配不齐县里所有学生的考卷,有限的资源又得优先倾斜给县城的几所学校,分配给武安乡中学的考卷自然是不足数的,不得已老何只能动员校内仅有的几位老师手工誊写。
而因为赶时间,手工誊写的试卷自然会有些或多或少的纰漏。他有点担心李静安,因为李静安手里拿着的正是一份手工誊写的试卷。
老何的为人还做不出把别人的试卷换给李静安的事情,而且他相信这孩子是故意将这试卷留给自己的。他走到李静安身边拿起试卷,仔细的排查了一番,再三确认后便将试卷还给了李静安,转身之际,他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便又一一的将学生们手中的试卷检查了一番。虽然私底下会经常给李静安开小灶,但是至少正常任课时他还是会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般都藏不住话,也不乏有学生酸溜溜的说他老何偏心,而每次老何都会理直气壮的说,如果你们谁能在成绩上超过李静安,我不介意多开几个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