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害怕被别人遗弃、害怕独处。
忧郁:常感到苦闷和孤独,事情总往坏处想,没有精神。
幻想:常带有几分冲动,充满信心,但总是在下一次的希望中陶醉,却总也不在希望中行动。
焦躁:坐卧不安,忙忙碌碌,心烦意乱,什么都想干什么又都干不好。
恐惧:担惊、焦虑、害怕,白天疑虑重重,夜晚噩梦呓语。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懒散:无所追求,松松垮垮,得过且过,对一切事情都无动于衷。
自卑:自以为什么都不行,从来不敢奢望成功,而失败又导致往更坏的方面想。
自负:往往自视过高,自以为比谁都强,对别人傲慢无礼。结果又是一事无成,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默从:谨小慎微,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嫉妒:不能容忍他人的优点和进步,经常诋毁他人的名誉和成绩。
失意:期望值太高,却总是达不到目的,最后丧失自信心。
……
不良的情绪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障碍,但是快乐的情绪是青少年获得健全发展的要素。因此,在认识事物时,应该从事物的积极一面入手,对事物应该抱有更为现实的期望,用热情、欣喜、平静、自信、自尊来应对自己所面临的事物。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更多的时候是不以青少年的意志为转移的,老师及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另外,由于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痛苦的。虽然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处理不满的事情,用科学的方法调整不良的情绪。由于人自身存在的弱点,所以,宣泄情绪是一种生理需要,只有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后,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宣泄,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
五、青春期早恋现象解析
学会与异性同学交往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一的第二学期后,大约30%的学生会产生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愿望,大约到了初三第一学期有70%的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早恋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但是早恋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情绪上的异常亢奋和惊恐,家长、老师稍有干涉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在学习上,作业马马虎虎,听课时魂不守舍,行为上出现极大的偏差。
在青少年的早恋中,能做到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比较少,仅占2%的比例。
从成长的角度讲,青少年在早恋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体贴人,学会替他人思考,有了爱憎的情感体验,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认识,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
另外,早恋是交友的另一种方式。交友的愿望是青少年社交能力的最初形式,可以使学生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渐渐体验到爱、喜欢、爱慕,以及不喜欢、讨厌等情感体验,渐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依从他人的期望主动改变自己,学会将自己融入一个团体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同时也渐渐学会适应别人,愿意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顺从他人的要求。能勇敢地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但是,由于很多青少年认识的局限性,因为怕孤独、寂寞,再加上有脱离家长、老师管理的愿望,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偏差。所以,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交往愿望是非常必要的。
(一)早恋形成的原因
1.生理成熟的表现。在学校的生物课上,初中生已经学到较为详细的生物知识,生物体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繁衍后代。人与自然界中的动物一样,伴随着性的成熟,自然会对异性产生明显的关注,有追随异性的愿望。
动物只要成熟,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追随异性,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但是人就不同了,每个人做出的事情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对周边的人负责。
2.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错觉。进入青春期,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这时会把对某一个人的好感误认为是“爱”,便开始自己“爱”的体验,不考虑为什么爱,以及爱的后果等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有异性朋友,会在同学的心目中显得比较潇洒。还有人把异性朋友看做是自己的精神寄托。他们爱的标准非常简单: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爱。因此,早恋中“爱”的行为具有盲目性、不专一性和随意性,也许没几天“恋人”就会换掉。
对早恋的需求是一种心理错觉。有很多早恋的青少年或是有自卑心理,当得到异性朋友的称赞时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才感到自己的价值;或是虚荣心较强的人,当得到异性朋友的礼物时,感到自己很有面子……
3.家庭情感危机的补偿。有部分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常常感到困惑,却没有家人指点迷津,孤独时无家人陪伴,遇到困难时无家人帮助,与父母难以沟通,因此,心理上渴望得到依靠,便会从与异性的恋情中找到支撑。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在受别人吸引时,一种感情上的依附。在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发生早恋是一种在同龄人中寻找可依附情感的表现。
4.不良信息的诱惑。从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网络或现实生活中恋爱男女那里获得的不良或不健康的性信息的影响,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向异性表示爱意。
由于青少年的早恋缺乏感情基础,所以男女生的恋爱具有很大的情景性与短暂性,当环境改变时,两人的恋情也会发生变化,或处于热恋之中或随之消失。
(二)青少年早恋带来的危害
1.青少年在恋爱的过程中,喜欢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派头、情调,会逐步学会吸烟、喝酒等。为了得到足够的钱摆排场,有可能发展为偷窃、抢劫,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若有第三者介入,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结伙斗殴、吵架、打架等现象。
3.由于青少年的情感处于盲目和幼稚的阶段,缺乏理智的引导,一旦遇到坏人的勾引或进入一个恶劣的环境时,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轻则荒废学业,重则被拖下水,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继而破罐子破摔,不能自拔。
(三)从早恋中摆脱出来
如何建立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的意识,如何从早恋中摆脱出来呢?
1.一定要认识早恋的危害,辩证地看待“情”字
能感受到恋情,说明青少年的身心是健康的、健全的,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当陷入早恋,不能自拔时,只能说明这种情感缺乏理性,导致青少年处在失控的状态中。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不能等到全品尝一遍之后,再说它的好与坏,因为有些事情会使人付出一生的幸福,这是很不值得的事情。早恋把握得不好,就成为毁掉一个人前程的事情了。有时早恋中犯下的错误,用一生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2.勇敢地面对困难,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在遇到困难时,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害怕、困惑、孤独,出现心理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为早恋提供了土壤,使青少年错误地感觉到,只有在恋人那里才能找到安慰,才能拥有平静的心理。其实不然,战胜困难的正确方法就是自立、自强、自爱、自尊,有勇气面对一切,知错必纠,将家长、老师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当一个人拥有自强不息的心态,儿女情长就会被淡化的,早恋现象自然就会被克服。
3.与大家分享快乐
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从个人的情感世界中跳出来,与同学们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分享快乐和痛苦。很多早恋的青少年内心深处是孤独、寂寞的,早恋后又将自己进一步封闭在狭小的两人世界,沉湎于感情,不思进取。因此,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尽量避免两个人单独接触,多与同学们交往,积极地参加文体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中,自然就会淡化个人的情感。
中学时代积累的一切体验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论是酸、甜、苦、辣,都将成为将来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应该丰富自己的中学生活,使这个阶段成为一个读书学习的黄金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因此,学会珍惜自己的青少年时光,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这个打基础的最好时机里,积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早恋的困惑。
(第二节)认识叛逆期心理
一、叛逆心理类型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次形式多样的叛逆行为。每一次叛逆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在挑战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某种角度上讲,叛逆行为的出现是一个孩子长大的表现。
青少年叛逆期最初的表现是:听不进成人的话。在家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不愿意听老师的话。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叛逆心理是青少年进入初一第二学期至初二第二学期期间的主要心理特征。
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常常表现为:冷漠、反叛、敌对、消极、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等。
叛逆心理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分析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自负型叛逆心理
调查表明,95%的青少年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独生子女病”严重,所以养成了自傲、自私、心胸狭窄的性格,听不进不同意见,听不得善意的劝告或批评,总是自以为是,从而出现叛逆的表现。
(二)困惑型叛逆心理
青少年由原来在小学阶段的“依赖性成长”转变为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成长”,心理年龄、智力年龄、生理年龄、情感年龄等会出现许多的不协调或跟不上的现象。因此,眼里看到的、实际能做的与所受的教育相互之间有许多矛盾,心里不免产生怀疑、恐惧、困惑、不安等心理,从而表现出走极端、消极、图痛快等叛逆的表现。
(三)失落型叛逆心理
由于得不到别人的赞美、理解、表扬或肯定,特别是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因此,失去了上进心、自信心和勇气,消极、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人或事,使自己变得消沉,从而出现了叛逆的表现。
(四)受挫型的叛逆心理
面对失败,无法振作,沉溺于烦恼和痛苦之中,失去了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对周围的人或事充满了怀疑或敌意,借此缓解自己内心的不满,从而导致叛逆的言行。
(五)不相容的叛逆心理
家长、老师、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如果不能相互理解,这条心理鸿沟的缝隙会越来越大,青少年由此产生巨大的叛逆冲动。
二、叛逆行为的危害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叛逆行为是初二第二学期至初三第二学期的主要行为特征。青少年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能力的不断丰富,在不同的阶段里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现象,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干扰,从而引发了叛逆行为。这不仅会伤害青少年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
成长中的青少年,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总想挣脱成人的监护,但却又时时刻刻观察成人是否关注自己,不希望成人过多地干涉他们,但又无法容忍成人对自己的漠视。过多的关注,他们会感到压力太大,表现出不安或不耐烦;若对他们漠不关心,他们也会感到恐慌不安,甚至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试探成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在这种状态下,采取叛逆行为成为青少年获得亲自体验生活的主要方法。叛逆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叛逆会伤害到青少年自己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叛逆期的学生故意做出反常举止,故意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故意表现出与众不同……在当时,这样做会使自己感到很痛快,但过后内心深处留下的是痛苦、悔恨,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伤害。有些男生非常烦父母管理自己的吃穿,大冬天里穿得非常少,家长叮咛多穿衣服,他们不仅不穿,还说“烦死人了”。结果感冒了,照顾他还是父母的事,这时他可能觉得父母的话是对的,可能会听父母的话,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离不开父母……可是病好了之后,仍会我行我素,仍然要独立、要自由。
处在叛逆期的学生一定要非常小心,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是否有过激的言行,是否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否则,叛逆行为首先伤害到的是自己。
(二)叛逆行为会伤害自己的父母
很多学生特别想离开父母的管理圈,早早独立。他们的叛逆行为常常使父母感到害怕、担心、着急、不知所措。在这个时期,父母受到的伤害最大。
一个叛逆的孩子会经常给父母带来麻烦、痛苦、烦恼,会刺痛父母的心。叛逆行为会严重地伤害自己的父母。
(三)叛逆行为会伤害自己的朋友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怪现象:几天前还是非常好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会大打出手,翻脸不认人。对手往往是自己昔日的好朋友或同学。
外在叛逆期的学生,既然有了离开父母的愿望,自然也就越来越觉得朋友很重要。对那些不听自己话、不按自己要求做事、不向着自己说话的同学,不论从前有多么好,一概视为敌人,成为被打击的对象。而对那些能像自己一样“敢作敢为”的人,则视为朋友,并形成一个“死党”。当发现“死党”不可靠,有被出卖的感觉时,就会气得失去理智,变得无情无意,残酷无比,无视对朋友、同学的任何伤害。
(四)不能顺利度过叛逆期的青少年,一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叛逆时期的学生虽然残酷无情,但是他们却很无辜。每一个有残酷心理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经受着痛苦的折磨。他们只有在折磨别人的时候才能安慰自己的心灵。而这些痛苦的折磨仅仅是因为孤独、无知,及成长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但是,如果不能超越这些障碍,就不能完成这个阶段的各种学习任务,无法获得健康成长的新体验,从而影响自己整个的人生。
三、消除叛逆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约有98%的青少年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或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都能顺利地度过叛逆期,叛逆心理得到改善,叛逆行为得到纠正。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顺应时间的早晚上。其中60%的学生大约在初二第二学期结束时,基本处于平稳的状态,30%的学生约在初三毕业时处于平稳的状态,还有8%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获得平稳的状态。
为了顺利度过叛逆期,青少年首先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然后学会与父母交流。在顺利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时学会接受老师的教育,最后学会接受社会的考验。
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如果每一位家长、老师能从内心深处感动学生,那么教育学生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引导学生走出叛逆心理的怪圈。
为了平安地度过叛逆期,青少年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应对自己的各种叛逆行为。
(一)认真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叛逆心理
找到叛逆心理的根源,才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法。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更适应于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学会经常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