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7800000024

第24章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在一股强烈的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中,“莫名其妙”地发展起来,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则指向了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否定,此时艺术家所做的并非延续现代主义的自我证明、价值体现等行为,而是选择消解,无限地消解和淡化这些勃发行为的功能,将世界变成一个无原则、无中心、无意义的场域。

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最热衷的事情。

当尼采“上帝死了”走向福柯“人死了”的境地,当荒谬、孤独、厌恶、死亡等关键词充斥艺术创作观念的时候,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中抽离,逐渐走向与大众更为紧密的普泛化和大众化。

艺术可以打破对整体性的迷信,表达更加感性和含混不清的创意,内核却指向更加犀利地审视。

后现代主义经历从结构到解构的演变,在当下也延伸出更多新的阐释。

1.从结构到解构。

后现代主义时代被称为“空虚年代”,两种对立的研究浮出水面:对人的消解以及对人的圣化,其中消解的部分是结构主义情有独钟的产物。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涌现的取代存在主义的思潮,也是对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抗争与回应。

它摒弃学院主义的权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仇恨,一定程度的对传统西方文化的排斥”,其中,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首先,以拉康为代表的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受达达主义、黑格尔思想等观念,又从处于结构主义核心的“无意识”概念中受益匪浅,他强调“欲望不是去欲望他者,而是欲望他者的欲望”,客观性可见一斑。

同时,他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的解读,使得精神分析再入观者视野。

在这种哲学氛围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呈现出某种看似无意义、无中心、无原则,却与人们内心更加贴近的形态。

其次,以索绪尔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学,以及由此发展的符号学。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所指是概念。

苏珊·朗格从情感的角度,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解构主义的理论,“符号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福柯则用“疯癫”的解读,力图解构和反抗相待政治表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化趋势。

这里的“解构”,顾名思义,是对结构的拆解重组,也可以说是二度结构层面。

解构主义出现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后现代主义遭到厌恶的时期。

此时的后现代思想极力避免成为主流的美学思想,对于主流的解构工作成为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制造出的不确定感和支离破碎成为艺术创作的推进器。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思维灵感,为观者解读创作者意图提供较为合理和准确的支撑。

后现代从结构到解构的观念发展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当艺术从作品转化为可被解读的文本和符号的时候,创作从思维到实践再到呈现的过程,每个部分都可以被直接解读,并引申为更广泛的间接解读。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才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2.后现代观念的延伸。

后现代主义时期,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克林普称当时的艺术是“你必须在场”的艺术,这是艺术走向呈现性场域和制造互动体验的结果。

第一,提供新的语境。

在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期间,语境的转变与之前的艺术之间的跨界尝试相似,但表现为更加注重感知、体验和互动的特质。

第二,新媒介的影响。

随着媒介作用的逐渐加深,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当下及未来艺术发展的某种趋势。

第三,体验与感知的未来。

观者褪去被动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

身份的转变使得传统艺术从创作者到观者观看的过程转变,人们的存在感和身份逐渐得到确立。

当体验和感知成为生活常态的时候,后现代主义无论语言、符号还是解构等关键词也随之成为常态。

由此,我们很可能产生疑惑,当代艺术的创作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何后现代主义不革新或更迭为其他主义?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后现代的特征:无中心、无意义、无原则以及消解一切,这使得后现代成为多元文化的代表。

其次,制造“新的立场、新的语境”是后现代的责任,从目前的艺术发展来看,这种责任依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潜意识影响因素。

第三,当代艺术家的创新多于之前若干年提出设想,艺术家似乎再将前辈的设想变成现实,这与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程度正相关。

当“后”不足以跳出现代的鸿沟时,更为新式的主义也不足以脱胎于“后”。

因此,想要实现主义的更新换代,需要时间、科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3.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文学思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要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复古意识。

文学家在创作时不仅继承现代主义的某些观念,也在创新的同时加入部分对更为久远的时代的复古情怀。

作品在此时既成为现代主义的外指文本,又成为后现代典型的反身文本,自我建构和颠覆的表征成为当时小说不可缺失的表达。

第二,对不确定性形式的迷恋和拆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家与现代主义文学家一样,对文学的形式有深切的迷恋之意,将拼贴、重组等特质融入文学撰写中。

当“人死了”之后,强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影响后现代创作,形式不再是目的,而指向过程。

形式往往展开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中,并在不确定的思维中完成作者的意图。

第三,注重语言的本体论观念。

后现代文学的创作主要“以语言为中心”和“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语言尤其是符号的意义与革新,以期通过构建独立的语言符号体系,使文学作品具有小说指向性之外的独立文本和语言。

后现代文学力求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打破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呈现某种与亚文化相对应的亚文学倾向。

以罗伯-格里耶、西蒙、杜拉斯等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胡塞尔的现象主义等的影响,强调削弱作者对小说的控制以及思维情绪对小说的影响,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打破时空结构和叙事结构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客观的理性再现,从而改变僵化的、墨守成规的传统语言和写作方法。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思维影响,在文字中突出对荒谬、病态、嘲讽等的看法,强调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力感。

其次,科幻小说、通俗小说等亚文化成果成为文学养分的来源,与消费时代的广告、标语、流行歌词等形式结合,极大拓展文学的疆域。

如今,文学创作走过自嘲式的反讽与自省,人们进入了以网络为媒介的“娱乐至死”时代,狂欢成为时代最具有麻痹性的针剂,网络文学、草根文学等出现,“原创”成为作者的标签,而“作者”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4.后现代主义绘画。

罗伯森认为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和精神性是过去几十年艺术实践领域广为流传的七个主题,艺术通过各种方式与流行文化相遇,并且产生融合。

身份的建立占据首要地位。

从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之后,身份成为一个标签,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第一,波普艺术。

早年杜尚的小便器开启了某种现成品挪用的艺术概念,现成品可以成为艺术,通过展示环节,在与观众目光与认识的互动中完成自身的建构,建构的内容即为身份。

波普艺术继承了杜尚的挪用概念,将身份与消费时代的广告、美女、口香糖、可乐等联系,通过印刷和新闻式的形式展示对大众文化元素的平庸和媚俗进行反讽。

英国诞生了第一件真正意义的波普艺术作品,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家里如此不同,如此动人?》。

沃霍尔的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将成名十五分钟”成为波普的符号。

第二,光效应艺术。

光效应艺术可能源自包豪斯风格,注重造型使用特性,又带有构成主义对空间动势的强化效果,瓦萨雷利的作品利用人眼对光的视觉暂留与案例,设计图底交替的多次元空间,让人在观看过程中逐渐产生对自我认知的怀疑。

第三,超级写实主义。

超级写实主义起源于美国,模糊了摄影术与绘画的界限,克罗斯的吗欸长作品都像是高分辨率的照片,但鲜有情感,“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回话的信息”,这些令人信服的冷漠幻象,映射了茫茫都市中人与人关系的疏离。

第四,极少主义艺术。

极少主义信奉简化为先,莫里斯的作品L仅有单一的L型木材,但因为摆放位置的不同,充满力度和张力,艺术家只提供一种局部的排列方式,整体感由观众自己发挥想象力。

第五,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旨在建立新的观念,林克的《循环水流》看似一套流水系统,却暗示了印刷机对他所认为的某种存在感短时体验快感的追求,使物体有了生命,有了身份。

第六,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走向自然,史密森逃离都市的压抑和浮躁,在与大地的亲密接触中发现了创作灵感,《螺旋形的防波堤》中漩涡式的图案与流动的湖水交相辉映,艺术突然有了浑然天成的魔力。

在后现代概念中,媒介不仅作为艺术的载体,而直接构成艺术本身。

与媒介紧密相连的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制造场域的艺术形态。

场域指向真实或虚拟场域,这个场域在逐渐“扩大”而不是被无限“解构”。

此时的艺术与绘画相关,但已经超越了传统架上绘画的定义,走向多维体验的境地。

第一,装置艺术。

装置的意念是重拾被忽视的实体,也就是跟达达主义者、波普艺术家一样利用“现成品”,“在空间中有秩序地拜访各种物件和材料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当废弃物与综合材料、自然物、新媒体等成为“现成品”来源的时候,装置给予实体明确的身份,指向以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为主要表征的更加随性和自我的艺术探索。

第二,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与行为密切相关,属于观念艺术的一部分,由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份与观众的交流组成,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和表演性。

第三,多媒体艺术。

与之前的艺术风格不同,多媒体艺术需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电脑作为普及媒介工具,虽然它不能直接代替人脑生产艺术,但可以用来辅助处理艺术思想创作。

5.后现代主义音乐。

对音乐而言,后现代主义音乐反对中心论,辉煌的传统音乐时期逐渐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通俗的多元音乐形态,主要包括五个类型。

第一,解构音乐。

随机创作或即兴表演,造成无明确结构的音乐,如偶然音乐、概念音乐及行为音乐等。

约翰·凯奇的《变化的音乐》根据《易经》写成,以六十四卦为基础,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音乐创作的卦象材料来源。

第二,拼贴音乐。

将不同风格的现成音乐片断进行重构式的拼贴,消解统一性和规则性因素,使音乐出现多元中心(实则无中心)表达。

第三,电子音乐。

主要指利用一切电子手段产生、加工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类型,当合成器和计算机等技术逐渐引入之后,音源、声音处理、控制器软件等成为新的音乐结构方式,无限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可能性。

第四,摇滚乐。

其来源于爵士、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音乐,逐渐发展为民谣摇滚、迷幻摇滚、乡村摇滚、朋克、金属等风格,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潘多拉乐队等成为一代青年愤怒、躁狂、失望等情绪的发声器。

在当下,摇滚乐成为与通俗音乐相抗衡的“地下状态”,表达自始至终的反主流、反中心的态度。

第五,媒体音乐。

作为文化产业中的大众音乐与专业音乐,属于非音乐厅方式,包括电视、录像棚制作、音像公司操作、MV等通过电视台、CD、网络等进行传播,呈现出越来越通俗化的趋势。

后现代音乐人并不局限于单一化的艺术表达,而是投向多领域尝试。

6.后现代主义建筑与雕塑。

后现代时期的建筑风格,一派继续创新,如路易斯·康的孟加拉首都达卡市国家议会大楼,用类似哈林波普艺术作品的方式,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空间层层构建,令人想起粗粝的古代文明,因此他的建筑风格也被称为原始后现代主义。

另一派选择复古,詹森认为这些建筑“有时会投射出一种场所感,使自身产生出独特的光环”。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建筑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一批形式主义雕塑家,主张用类似数学的几何构成方法,呈现无情感、无意义的观念表达,也被称为极少主义艺术。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后极少主义雕塑,“雕塑家保留了极少主义的几何性,但是几乎从不创作超然物外的朴素作品”,如海瑟的《无题》。

大地艺术与某些特定地点艺术也与雕塑息息相关,使雕塑从原来的空间战友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西方当时文化的标志之一。

7.后现代主义摄影与设计。

哈尔斯曼称其“不满足于摄影只作为记录现实的镜子,我要通过镜头走入我设想的奇境”,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他创作的核心理念,使一张照片成为“一张视觉上有意思的图像”,“捕捉人物的本质”。

辛迪·舍曼的“电影剧照”系列作品,拍摄对象是她自己,完成每张照片的女性角色扮演,当男性观者对人物心怀同情并清楚地知道她所展示的角色时,作品似乎呈现出某种反女性主义观念的表达。

画家大卫·霍克尼钟爱照片的拼贴,这种艺术的灵感取材于立体主义,崇尚“我们对世界的印象受摄影术影响”的他将不同角度拍摄的宝丽来照片重构成一张完整的图像,组成“观看世界的新方式”。

设计是一门新兴艺术形态,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主要与商业行为相关,包括平面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以平面设计为例,“平面设计师的任务是努力限制解释,尽可能地控制意义。平面设计的目标是把某个具体的信息传递给一群人,一个设计成功与否,是由信息传达是否充分来衡量的。……致力于信息的视觉呈现,把信息具体化为文字或图像”。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互艺术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结合,形成可参与、可体感的新式设计。

8.后现代主义时期的电影。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电影主要有两个特征。

第一,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消费性。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同步性,决定了电影这个从一开始就具有商业指征的艺术形式,与市场之间产生更多、更广泛的关联。

类型化是电影市场的主要表现之一,以好莱坞为甚。

延续经典好莱坞时期类型片的蓬勃发展趋势,类型片在新好莱坞时期出现更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更注重对人物心理反应的刻画、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面对影片的多义表达和诠释,包括以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人为代表的技术派和以科波拉、斯科塞斯等人为代表的故事派。

第二,作者电影与电影理论出现多元发展趋势。

当后现代主义打破传统哲学的整体性原则之后,更多元化的作者电影出现,与社会发展、战争创伤、大众文化和生存境遇等关联密切。

首先,各个国家作者电影的表现。

费里尼用爱包装自己几乎所有的电影,充满自我审慎的态度。

安东尼奥尼借鉴绘画观念,《红色沙漠》、《放大》等作品通过色彩的暗示和构图的设计,指向当时人们具有强烈共鸣的疏离感。

伯格曼的《第七封印》、《野草莓》等似乎开创了作者电影真正的先河,多主题、多层次、多线索叙事与视听语言构建起一个向精神的指向性和肯定性拷问的过程。

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新电影运动”,反对商业化倾向,尤其注重个人意识的表达。

《变形金刚》、《终结者》等系列电影的出现,一方面使得作者电影在产业化电影发展中形成自我类型化和粉丝聚类化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内容与机器、科技等息息相关,也与机器人与人类共存的机器至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化程度相适应。

英国“新电影”继承早年纪录电影传统和自由电影运动对新现实主义的表达,沿袭“新浪潮”的开拓精神,表现处于边缘化境地的反叛青年。

电影与其他艺术结合的形式,在后现代时期也较为多见,成为创作者更多元化的个性表达。

1995年,Dogma95(或Dogme95)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等人提出,共有十条内容,包括实景拍摄、取消导演冠名、现场录音、手持摄影机等。

中国电影在1978年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第四代”、“第五代”、“后五代”、“第六代”以及“新生代”导演的不断涌现,给世界电影带来一股东方文化之风。

其次,电影理论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也产生与之对应的多元解读,无中心的表征下提出先对宏大以及跨领域的迷恋,从语言系统到符号学、从精神分析到恋父恋母情结、从女性主义到窥淫癖再到酷儿文化等都成为研究的对象。

鲍德维尔和卡罗尔曾提出回归式的现代电影理论,要求“不必在某一个研究领域里运用一种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去指导工作”,实现碎片化的解读,理论所要做的就是与之对应和提出前瞻性预测,而不是选择宏大的自我封闭式远离。

艺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过程,各种观念与主义、流派与方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选择继承还是反叛,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给予了不同的答案。

如今,文本模式已然转变为图像模式,视觉文化的普及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时代影响,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参与感的实现使大众具备向创作者转化的可能,交互式艺术、数据库、义肢化等延续后现代之“后”的热度也有增无减。

当时代赋予我们更多选择的时候,作为生产的媒介、作为思维的创作过程以及作为流派的作品等,也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未知的体验和快感。

同类推荐
  • Nozuonodie说的就是爱
  • 穿越虫洞找妈妈

    穿越虫洞找妈妈

    特色:1.是一部让成人回归童心并关爱孩子和动物的儿童文学,一部让孩子了解和走进成人世界的成人童话,一部关于寻“找”亲情爱情的言情文学。对小孩、成人的可阅读性都非常强,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回忆年轻的温情的好作品。2.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文学精炼和提升,有四川的风土人情、美食、民生;又兼具了科学幻想、人文幻想、童话幻想、神话幻想。3.警醒人们爱护动物、警醒成人关爱孩子、警醒人们在忙碌繁杂的红尘中药回归内心淳朴善良等......4.融入了中国国粹艺术“京剧”的元素:“生、旦、净、丑”等......5.全文共三卷三十一节,每节里都有一段唱词,或原创或引用。
  • 顾十一,原来你爱我

    顾十一,原来你爱我

    我要说一个很平淡的故事,关于刘晓晟跟顾十一。故事很短,一如顾十一的一生。
  • 仅爱仅退

    仅爱仅退

    我与我的四个我。一个真实的我。一个暴力的我。一个伤感的我。一个滥情的我。
  • 与死神直播

    与死神直播

    我记得第一次打开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不凑巧的巧合,之后我便开始了无止境的游戏。在那种刺激中我沉迷过,我也失望和痛哭过。因为它我失去了好多,我不敢说这个东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渴望有这个一个东西在世间上,我很害怕所以我不敢再把这个只能用思维来感受的东西变得更加可怕,至于我是怎么逃脱的我想写成一个故事,他是我的主人公。
热门推荐
  • 末世斩仙

    末世斩仙

    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时代,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末日危机,不明原因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挚爱走上了一条救世之路!结果如何?这场危机是一个怎样的阴谋?敬请期待!
  • 守护甜心之风筱雪落

    守护甜心之风筱雪落

    她被伤害,被抛弃,这一次,她以全新的面貌身份归来,秒渣男,虐白莲。她,就是守护世界的主宰。他,冷漠,生人勿近,唯独对她一展笑容,宠她上天。
  • 永远的六二班

    永远的六二班

    六(2)班是一个有趣的集体,她(他)们在班级里嬉戏打闹,因此创建了美好而纯真的友谊。友谊将她(他)们串成一串珠子。但她(他)们的友谊并不像普通的线,那么容易就扯断。她(他)们采用的线可是扯不断,分不开的友谊线。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去看她(他)们有趣的校园生活了!
  • 崇武纪元

    崇武纪元

    2070年全球首脑一致决定,摧毁一切热武器,以单兵个人为主要战略。资料的意外泄露导致,全球都兴起练武狂潮,看龙辰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蜕变成绝世的强者,又如何在群美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 葬仙穹

    葬仙穹

    一气破万法,一血撼天地,这是属于仙的世界。我说每一人都是仙,每一物都为凡,一个只求仙路的少年,经历世间险恶,屠尽前路艰难,横霸天地之间,超脱生死之外,只为超然。
  • 重生福满家园

    重生福满家园

    周暖一睁眼回到了人生的转折点村里到镇上还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下雪天就封路的土路菜园子里到秋天就只剩下晚豆角和腌蒜茄子的小茄子妞儿但是水灵灵的大白菜可劲儿吃商店卖的最好的布料将近20块钱一米要做裤子得自己另外买兜布和里衬十八寸的熊猫彩电全村只有一台一到了晚上半个村子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等着看中央台的电视剧周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后来总想着,不论亲情还是爱情,要是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就好了……
  • 外星合伙人

    外星合伙人

    大学毕业,杨叶找了份看管仓库的工作。却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竟遇到外星人,而且对方和他一样,也是个穷吊丝……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在两个不同的时空,创办了同一个公司——无限梦(英文简称:ID)(新书《无象天道》上传,从都市开始的修真文,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 俘虏公主很倾城

    俘虏公主很倾城

    林子伊,25岁,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白天,她是美丽、乖巧、温婉的平凡女子,晚上,她是神秘杀手组织‘冥’里的那个神秘杀手‘K’。白天是天使,晚上是恶魔,她就是看不怪现实的虚假,所以肆无忌惮的着过着双重的生活,可是就在她游戏人间的时候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华丽的死亡并没有给她带了结束而是将她带到了陌生的时空…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你以为我是谁

    你以为我是谁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选择了你;主角品味人生百态,无奈,获收,失望,喜悦;少了一些轻松,多出了一些平淡。有能力站在顶点,却选择了最不平凡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