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英姑端出了几碟腌菜和一碗辣汤,又在天行前面放了四个大馒头,才撇了眼天行。
只见天行噘着小嘴,坐着没动,一副不高兴的小模样,英姑一脸气笑,用手敲了敲桌子。
天行撇了眼英姑,嘴里不高兴的嘟囔道:“我记得张大婶家的鸡都是两只脚的,为什么咱家的鸡只有一只腿呢?”说完好似很委屈一般,嘴巴撅起老高,只怕是水壶都能挂的住了。
英姑气的白了一眼天行,指了指晾在门口的草鞋,又指了指张大婶家。
“原来拿草鞋换的啊!”天行看懂了英姑的意思,气头顿时一消,旋即眼珠一转,左手竖起两根手指,右手竖起一只手指,在桌上一阵比划,道:“哎呀!英姑,我们吃亏了啊!你用两只草鞋才换一只鸡腿呢!应该一只草鞋换一只鸡腿的嘛!”
英姑听完胸口剧烈起伏,鼻孔喷出一阵白气,只觉得头上白发又多了一根。
※※※
晚上,天行手握毛笔,坐在桌前写字,但两眼却是前视,半晌都没落笔。
此时,英姑坐在天行前面的炕上,低头就着一盏小油灯,在帮天行缝制衣服。
轻轻摇曳的灯光照亮了周边一小块地方,而在灯光的边缘处,巧英正在低头缝衣。阴影正好遮住了她的左脸,灯光却把右脸照的红彤彤的,一条细细的柳眉延伸至鬓角,清透泛光的眼睛仔细而又认真,不时嘴角撅起,抿了抿线头,更添几分秀气。
天行只觉得这时英姑美极了!看的不由呆住,眼里的思绪也渐渐浮起,自小到大,都是英姑一人照顾他,没有言语的交流,英姑自然付出了更多。隔壁的张大婶都四十多了,头发也未现白,英姑自然比张大婶年轻漂亮,但鬓角却已经有几丝白发了。
想着自己还不时气英姑,天行心里一阵内疚,眼里却有点点泪花泛起,情到深处,嘴里不由叫道:“娘!”
巧英正在帮天行缝制来年的新衣,平时农忙,只有趁晚上赶上一阵,每天都缝上一点,等到过年时才能做好。
今天也和往常一样,只是这袖口平时最是易破,得缝的密些才能多穿些时日,正待下针,忽然听到天行叫了声“娘!”。
巧英手头不由一抖,神情一呆,竟连针头扎破了手指也是未觉。不多时眼里隐有泪光,泛起几丝难言的神色。
“呀!英姑!你的手指留血了!”天行看到叫了起来。
英姑像似被叫声惊醒,忙将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侧脸翘眉,嗔的瞪了眼天行,似是少女埋怨,又似母亲责怪!
天行见英姑瞪来,忙吐了吐舌头,道:“嘿嘿!刚才叫错了!真是叫错了!”
※※※
夜色渐深,天行早已睡了,英姑似不放心般,又将薄毯帮天行拉了拉,两边细细塞好,这才轻轻下床,把针线收拾一番。
把还未缝好的衣服叠好,放进炕头的柜子里,不由抬头看了看挂在柜边的铃铛,楞了一会,随即又轻轻摇了摇头,才从柜下抽出一半黄历来。
黄历往后翻了十几页,待翻到七月十五那天才停下,只见黄历上写的三伏,在下面便是有人用红笔写了两字“开门”,还在两字外面有画了个圈,像似十分要紧一般。
巧英手指连点,像是在计算天数,眼神闪过一丝坚定,似是下定决心般,喃喃道:“算算时日,也是该回去一趟了。”
看了看熟睡的天行,巧英神色一阵复杂,清澈的眼里闪过几道难明的意味,似是溺爱,又似下定决心,最后尽隐有死意浮现。
巧英看了看窗外,只见外面黑色一片,夜色浓重而死寂,连天上的星光也似被遮盖,只有竹叶轻摇声阵阵传来。
※※※
次日,阳光透窗照到了床上,缓缓上移。
天行正在酣睡,忽的觉得热了起来,睁眼一看,“啊呀!日头都晒到屁股了!难怪这么热呢!”说完,一溜的下了床。
穿好衣裤,再套上鞋,天行心里一阵高兴,“嘿嘿!英姑定是忘了叫我起床了,睡的真是舒坦,嗯!就是腰有点酸!”来到窗前,“英姑!英姑!我起来啦!”
天行叫了几声,也没见英姑,不由的挠了挠头,便开门看了下。
“挂着的草鞋也在,今日又不是集市,英姑去哪儿了呢?”天行一时想不明白,便只好回了屋里。
只见桌上叠了十几个大饼,边上放了一罐腌辣椒和一碗子甜酱,让天行不由一喜,顿时什么烦恼都不见了,抓起大饼抹了点酱,就着辣椒便吃了起来。
不知道是天行的肚子变小了,还是今天这饼有些厚实,只吃了一个便觉得饱了。
天行摸了摸肚子,不禁打了几下饱嗝,走到水缸边舀了瓢水喝下,喉咙顿时舒服了,只是肚子又鼓起不少。
抬头看了看天色,天行嘀咕道:“外门这么热,去练功的话怕是要中暑的!既然英姑不在,不如去河里抓鱼好了,要是抓到大的话,晚上就能加餐了!”说着天行还掰起了手指,“嗯!一条是不够的!起码要两条!晚上和英姑一人一条!”
说完,天行就屁颠屁颠的跑到驴棚后面,从后面摸出一支钢叉来。
这钢叉是天行下河摸鱼时找到的,原来时都长满铁锈,天行硬是磨了好几天,直到钢叉闪闪发光;自从有了这宝贝,那在河里抓鱼顿时轻松不少,而且叉到大鱼也是不在少数。
天行摸了摸叉头,见没什么锈迹,才整个从稻草里抽了出来。待整个钢叉抽出,天行顿时一楞,“咦?”
钢叉的木柄上贴了一张纸头,纸上好像写了字,天行扯了下来,看了看,念道:“天行、不准下水抓鱼、好好练功、三日便回。”下面写着“英姑”。
“英姑”两字下面尽然还有副小画,上面画了一个屁股和一根竹棍,傍边竟然还有“啪啪!”两字。
天行看了不由摸了摸屁股,脑门上不由三道黑线浮现。
距离县城十里的地方,英姑骑在一头驴上,慢慢前行,抬头看了看天色,似是想道了什么,竟是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