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萝莉扶上床,脱掉鞋子,盖好被子,又将锅碗瓢盆收到厨房放好。单是一顿晚餐就让顾枭精疲力尽。
看来全职的家庭妇女还是相当重要的,就像东边那个岛国,据说有七成的女性在结婚之后都会选择做全职太太。岛国盛行的男权主义自然是不容忽略的原因,即使是付出同样的劳动,女性获得的报酬也远远不如男性,而职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作为家庭支柱的丈夫回到家工作回来,看到饭桌上温馨的饭菜的确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不过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却未必如此。即使在男权盛行的岛国,某女编剧就在织田裕二的《OH,DAD》里做了类似的反思,至于香港那群半拨编剧都是大妈的香港,更是强烈直接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顾枭想到以自己这种八卦的潜质,如果《黑白映像》不录用自己,那真是太有眼无珠了。
话随如此,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多一分准备,多一分把握”这些道理,顾枭还是明白。
打开电脑,顾枭开始为明天的的面试做最后的准备。
姓名:苏舒
年龄:23
身高:172cm
星座:狮子座
简介:拥有号称华夏商业帝国“华夏制造”董事长苏问天的掌上明珠,华夏学院博士学位。母亲舒宁,舒远山将军长女。
简介后面附有十多张相当文艺的照片。
“白富美霸纯,白富美霸纯。”即使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份关于苏舒的个人档案,但顾枭还是不由的羡慕嫉妒恨,抛开苏舒身后“华夏制造”苏问天那尊大神,但是苏舒本身就已经开启了自带光环,华夏学院那是常人可望而不及的存在。前世的顾枭的母校虽说也号称211,但是这二者显然没有可比性。教育制度早就已经改革掉了,顾枭那种学校只能被称为“学府”,也就是综合性大学,而能被称为“学院”的,则是专业性相当强的大学。
当年教育改革之初,这两类学校各有千秋,这就是华夏历史上所谓的“院府之争”,然而不过五十年的时间,“学院”的风头便盖过“学府”。
当然这学院与学院自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华夏国第一学院无疑是“华夏学院”,只是这些年,华夏学院开始设立相关专业,俨然一副“学府”复辟的套路,教育部就是喜欢瞎折腾,这点顾枭倒是深有体会。
至于苏舒后面那串诸如“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之类十分唬人的头衔,顾枭就懒得去了解了。
顾枭深感疑惑地是,凭这家庭背景,这学历这长相,苏舒干嘛非要去弄这样一本毫无前途的杂志社呢?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顾枭又很希望,苏舒办杂志社不仅仅是三分钟热度,富家千金花钱了心愿,毕竟这位大小姐很可能成为自己未来的衣食父母。
下一页便是关于杂志社的简介,包括人事呀,栏目呀之类的。创刊号定在下个月的。
以顾枭对于这类文艺女青年的了解,创刊号很可能代表着一个特殊的日子,苏舒是狮子座,那么首先可以排除掉的便是苏舒的生日。难道是她爹的生日?做为拥有“华夏商业帝国”苏问天的爱女,找老爸拉个赞助,然后把创刊号当成礼物,并不奇怪。
顾枭倒不是看不起花父母钱的富二代,顾枭当年每月还要管父母要点零花钱呢,世道艰难,职场新人更艰难。
顾枭在电脑上搜索着和苏舒有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人。
“苏问天,2406年05月13日,不是。”
“舒宁,2403年03月09日,不是”
确认了苏舒父母的生日后,顾枭又花了十多分钟,排除掉几个合伙人的生日,难道是她男朋友?
“苏舒、男友、绯闻”
顾枭噼里啪啦在搜索引擎上打了几个关键字,接着电脑上唰唰唰显示了两百多万条相关信息。
“这小妮子还挺浪。”粗略看了一眼,这些绯闻里有政坛新星、军界新贵、学术新秀、职业老干爹。
绯闻这种事情本身就是捕风捉影的事情,随手排除了五六个之后,顾枭便懒得再继续尝试下去了。
难道她有养宠物,这是她家汪星人的生日?唉,这怎么查,顾枭心中泛起一阵强烈的无力感。
点了一只烟,顾枭开始在网上找苏舒的各种视频(想歪的同学墙边罚站),希望从中找出线索。
记得一部日剧里说,如果和一个人对视超过三秒钟,那么彼此的好感会增加百分之五。看着视频里,苏舒那双大眼睛,越发觉得苏舒美丽动人,充满灵性。
“这样的妹纸应该不会用自家狗狗生日做杂志的创刊号吧。”顾枭不养宠物,自然不能理解主人对自己宠物的感情,前世的顾枭倒是十分讨厌那些爱狗人士的嘴脸,只要看到网上关于爱狗人士和普通人的纠纷,顾枭便“只论立场,无论对错”,旗帜鲜明的加入反“爱狗人士”的喷子大军之中,做喷子不需要讲道理摆事实,惯用的手法便是“狗是你亲爹吗?”
念及自己昔日也做过网络喷子,顾枭不由一阵脸红。但是,顾枭还是认为爱狗或者吃狗谈不上善恶,也扯不上什么文明与野蛮。“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喜食狗肉,据说郑板桥喜欢将狗腿放在瓷缸里,就跟思密达腌制泡菜一样。好友到访,便取二三狗腿,以待之,友人大悦。再则,就是顾枭小时候看到的一篇新闻报道,讲的是某村民舍不得丢掉被毒死的狗,于是,将狗头清理干净,放到锅里细火慢炖,最后一命呜呼。写这篇文章的那厮文笔胜佳,一篇普通的社会新闻居然看得顾枭食指大动,垂涎三尺。再加上“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之类的吃货心得,貌似《本草纲目》还有“狗肉性温补”的记述,顾枭隐约觉得狗肉还是好东西。
其实无论是对于网络喷子还是对某类事情特别“狂热”的人群,正常的人都很难对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
就比如对于“狂热”的爱狗人士,和他们讨论“应该不应该”或者“可以不可以”吃狗肉,那么赞成或者不反对者的观点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说因为狗是有生命,吃它残忍,那么动物,哪怕是植物都有生命,吃别的动物不残忍吗?西方圣诞节食用火鸡,在我看来,火鸡这样可爱,吃火鸡就不残忍吗?
这时候,“爱狗人士”通常便会变喷子了,这就像你身边的逗比朋友,有一天他让你问他是小白兔吗?于是,你为了配合他逗比个性问他是不是小白兔,他会回答:“我是小白兔。”但是如果他接着让你问他是不是大灰狼,你就可以直接骂他:你个臭傻比,你不是说你是小白兔吗?
自己先做网络喷子的目的,自然是防止别人做喷子。就像米国的防御政策那样,只要我觉得你对我有危险,那么我就揍你。从这个角度说,顾枭倒是很羡慕那些好脾气的人,显得那么高冷有品味。
顾枭没吃过狗肉,相反对犬类甚为恐惧,每次在街上看到流浪狗下意识的动作就是捂住小丁丁,脑子总是浮现出流浪狗会突然袭击自己的场面。
顾枭就这样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收集着苏舒的资料。还别说,香烟真的有助于灵感,在顾枭掐灭第五只香烟之后,脑子了突然灵光一线。
“世界上诞生的第一部电影”
顾枭在搜索引擎上敲出这句关键词。
“世界上第一部诞生的电影……”
这个显然也不是正确答案。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网上的观点不是很统一,顾枭直觉离正确答案一步之遥,略微思索了一下,再次输入一个关键词: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集。
在电脑系统反应的那么一瞬间,顾枭忍不住闭上眼睛,这种场景十分类似昔日香港赌片的桥段。明明可以直接开牌,却非要将扑克牌一点点的卷起,嘴里还要神神叨叨的念着:吹边边,吹吹吹
“《花言巧语的人》,1930年11月23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世界第一部电视剧。在播映中,观众可以听到演员在屏幕上的对白,同时又可看到放在桌子上拿着雨伞的手以及不同的手势和面部表情。由此揭开了电视文艺的历史。”
顾枭再次张开眼睛,只见屏幕上显示着一个数字“1930年11月23日”,这正是“创刊号”的日子。(日期是作者胡诌,勿当真。跪求答案)
呼~
顾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创刊号果然代表着特殊的日子,文艺青年套路深。苏舒选择世纪上第一部剧集首播日作为创刊号,显然是更加青睐电视剧,从这点上来说倒是和顾枭很像。
对,顾枭而言,不是很喜欢电影落幕还未从剧情中抽离,电影院便灯光亮起,四周人潮涌动的感觉,在那一瞬间,心里会生出一丝落寂。
不知道苏舒喜欢哪类电视剧,有的人喜欢用类型片来分类,而顾枭喜欢用产地来分类,泰剧、台剧、美剧、英剧、内地剧、港剧。即便是同一类型的类型片,不同产地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顾枭最偏爱的是2009年之前tvb的港剧,对他来说,那代表的不仅是娱乐,还有情怀。
对于明天的面试,顾枭又多了三成把握,只要不是泰剧,其它国家的剧集,顾枭敢说大略看过主流剧集。
一看时间,已经快是十二点了,肚子饿的有些呱呱直响,顾枭收拾好资料,准备出去吃个宵夜。
江阳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说起江阳,除去白酒颇有影响之外,美食也是相当不错的。这里自古就是内陆航运中心,码头众多,人来客往,各地的菜式也流入进来,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地菜式的影子。
唯一或缺的就是海鲜,不过也有河鲜做为替代,这个季节,河里的黄蜡丁甚是不错,不如把鱼竿带上,吃完宵夜,去桥上钓几条黄蜡丁,回来用油煎一煎,再熬一锅粥,给小妹当早餐,她肯定喜欢。干脆再带条毯子,就在桥上钓一晚上,早上店铺开门再买点小笼包回来。
顾枭有个坏习惯,在做决定或者重大事情的时候都会特别亢奋,乃至失眠。
准备好一切,顾枭蹑手蹑脚的关灯查看煤气门窗,便开车朝夜市大排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