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华阳阁,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御林军,让这临华阳湖而建的华阳阁显得越发威严。当今圣上宣武皇帝今夜将在此设宴,接待天下才子,临场开题辩论,共话大齐盛世。
这华阳阁乃先皇文帝所建,规制和体例都是按照宫廷惯例,气势恢宏,王气逼人。此次御前答辩设在此处,彰显出宣武皇帝对天下才子的重视。
进入阁内的安检从午时就开始了,来自大齐各地的才子手持名帖在阁外广场依次排队核验入场。
醉月楼的姑娘和随从们因要提前进阁内排演而得以走贵宾通道,祝骢与其他小厮扛着乐器、道具顺利进入阁内。
这华阳阁内有两层,每层设有12个包厢,阁正中设舞台,天子包厢位于舞台正前方的二层包厢内。参加答辩的才子则集中在舞台的正后方,两边各留出一条回廊,供歌舞伎进退舞台使用。
醉月楼的包厢位于一楼右侧回廊边,左侧回廊是东京城内与醉月楼齐名的满庭芳。本是对手的两家青楼,每每遇到这样的场合,主办方总是会将二者都请了来,颇有坐山观虎斗的意味。
同是今日的陪衬角色,他们两家却是卯足了劲,各自拿出了看家本事。撷芳作为醉月楼头牌,又位居“东京十媚”之首,必定全场瞩目,是当仁不让的明星,今天她显得有些紧张,不知是因为座上有天子,还是因为有梁煦。
祝骢按照撷芳的要求,与众人将乐器、道具等器物准备妥当后,便借着帮助现场仆从的名义细细查看今日的宾客坐席布局。
二楼天子包厢占据了一整面,届时宣武帝牟恒、二皇子牟彧的生母陈贵妃、御前管事许公公,以及陪同前来消夏的一众宫人,都将在此包厢,二楼左侧的包厢分别是文相陈城、二皇子牟彧等一众随同消夏的朝中大臣,右侧的包厢则依次是东京令等一众本地臣子。梁家虽贵为首富,却并不能上二楼包厢,商人身份总是上不得台面的,一楼主位空置,侧依次是梁家包厢、醉月楼包厢、东京士族,左侧依次是各地来的士族大户。
牟彧与梁煦二人一向交好,按照他以往的行事风格,他必然不会在二楼的包厢中独坐,他也许会请梁煦上二楼包厢,或者索性到一楼梁家包厢。祝骢心里暗想,如果牟彧到一楼梁家包厢还好,那样自己就不用到二楼涉险了,万一梁煦跟着去了二楼,他还得再想一个法子名正言顺的上去。
夏日白昼很长,夜宴时分,天还未黑尽,落日的余晖斜照在华阳湖上,映衬着华阳阁金光灿灿,又为这皇家阁楼增添了几分天家贵气。
宣武帝在众人的簇拥中落座,群臣、士族、各地才子纷纷跪拜自不必说。祝骢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兴奋且紧张着,感觉自己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此时他穿着醉月楼的小厮服,站在醉月楼包房中,撷芳姑娘对着他若有若无一笑,他摸了摸藏在内衫中的锦盒,轻轻的点了点头。
醉月楼的包房恰好能看到牟彧和梁家包厢的情况,祝骢看似面无表情看着舞台,实则一直观测着对面包厢的情况。此时,二皇子牟彧正斜倚在包厢的围栏边上,似乎在和对面的某人打招呼,对方却并没有理会他,他显得百无聊赖;梁煦则在一楼的梁家的包厢中端坐着,他的父亲梁臻正在对他说些什么,他表面谦恭的听着,手中却一直把玩着一只玉壶,显得心不在焉。
等到答辩开始后,大家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些才子身上后,他们也许会有动作。梁家包厢人太多,自己送过去锦盒,很有可能也无法直接被送到梁煦的手中,看他父亲母亲的样子,很可能会截留了,即便是不截留,也会刨根问底,万一被现场拆开,伤的可就不止是自己,还有撷芳姑娘的清誉了。现在宴会才刚刚开始,贸然行动目标太明显。祝骢想着,自己还是等到答辩开始后再去找梁煦。
歌舞暖场过后,许公公宣读了皇帝的旨意,为此次御前答辩设了第一道论题——财税与社稷。这是典型的经济题,考的是才子们经世治国的才干,这题也是给足了东京的面子,谁都知道东京财税丰厚、富甲大齐,皇上出这么一道题,不就是明摆着让众人以东京为例,使劲的夸吗?
论题宣布后,撷芳按要求现场抚琴,这对她而言没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选择哪一首曲目。只是这曲目的选择就大有文章了,既能让才子们安静下来思考,又能体现她个人的水平,不至于完全沦为陪衬,还要和这论题遥相呼应。
撷芳对着天子方向微微福身,身姿婀娜,体态典雅,落座后缓缓弹奏出一曲《碧涧流泉》,这曲子在技术上不算太难,妙就妙在其意象之美,既安静淡远,又自比清泉,抒发了天下才子的拳拳赤子之心,比兴格调高雅,不着于刻意。宣武帝听着曲子,嘴角也浮现出一丝笑意。
祝骢听着这如山间清泉般清澈的琴音,只觉得整个人都被洗涤干净了,通体的洁净清雅,他这腔忠君报国的心,岂不就是这样的孤独而高洁,自己从东越千山万水马不停蹄来到这华阳阁,不惜脱下士服,穿上这小厮的衣衫,他所为的,不就是能够面见天子、倾诉自己的报国之心吗?
只是,他穿着这小厮的衣服,站在这醉月楼的包厢中,只能看着各地才子各抒己见,做一个安静的看客罢了。等到答辩开始,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他就要想办法将锦盒送到二楼梁煦的手中,这才是当下他最重要的事情。只是每间包厢外都站了两名侍卫,楼道上也是十步一立的御林军,自己想要顺利到达二楼,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琴声结束,思考的时间即到,才子们即将开始答辩。
“时间到!请各位才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许公公高亢的声音在阁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