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300000007

第7章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2)

这让我想起了13年前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去一个心理热线实习,观摩一个心理志愿者接电话。听众讲到了她童年时被针扎到的疼痛和没人管的辛酸。听到听众的故事,那个志愿者特别兴奋,因为她童年时也有一次被针扎得鲜血淋漓。她开始讲述她的体验以及后来的感悟,最后问对方:“你和我是一样的吧?”对方显然没有认同,在沉默中挂掉了电话。

看起来,这个故事和前面的故事完全不同,因为前面的两个来访者似乎有了共鸣,而后面的听众显然对心理志愿者起了抵触心理,但是,这两个故事真的有什么不同吗?前面两个来访者,他们真的是知己吗?所谓知己,是“你深深地知道我自己”。但我认为,这两个人不过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而已,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也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例如他们在那番“对话”中根本没有给予彼此回应。

你可以仔细观察任何两个在喋喋不休的人的对话。在多数情形下,你都可以看到,他们说得越高兴,就越是对对方不感兴趣。

在那些特别有表现力的影视作品中,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常会出现长长的沉默,但这沉默不是令他们更远,而是令他们更近,便是同样的原因。

我们内心越矛盾,就越自恋

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称,绝大多数人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将“我”等同于思维。关于这一点的最经典表述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此前的文章《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中也谈到,因为我有一个想法“我是一个睡眠很浅的人”,而我果真被这个想法所左右,真的变成一个很容易被惊醒的人。这类故事典型地反映了我们是怎样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的。

思维只不过是“真我”的一个功能而已,而我们却将思维视为“真我”自身,这导致了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真我”是恒定不变的,如果我们能与“真我”合一,那么我们将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感。相反,由无数种思维组成的“小我”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所有的想法都是有严重局限性的,而每一个想法的消失都会令“小我”感觉到自己要死去,所以,惧怕死亡的“小我”会极力维护自己的想法,以此维护“小我”的恒定性。

这是我们喜欢评价的根本原因,评价自然是来自思维,而我们如此挚爱评价,是因为我们多数情况下将“我”等同于思维,但这只是“小我”而已,而非“真我”。

“小我”的重要特征是自恋和二元对立。自恋,即“小我”会认为自己左右着世界,而“小我”既然是由无数种想法组成的,那么这种自恋的具体表现就是捍卫自己的所有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什么,都急于将其付诸实施。

二元对立,即“小我”是矛盾的,“小我”的任何一个具体想法都有其对立者。譬如追求成功的对立是惧怕失败,渴望快乐的对立是惧怕悲伤……

二元对立带来了冲突,“小我”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想法的争斗,这种内部冲突令“小我”感到痛苦,于是“小我”渴望将内部冲突转化为外部冲突。那样的话,“小我”的痛苦不仅会有所减轻,而且外部冲突中的优势感还满足了“小我”的自恋需要。

结果,原本内心中喋喋不休的念头的争斗变成了外部的争斗,而评价便是外部争斗的初级表现,再发展下去便是控制、暴力和战争。

怎样才能放下评价,停止想喋喋不休的思维,而拥有清澈的感受呢?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允许“空”的出现。

沉默便是“空”。在咨询室中,如果心理医生容纳沉默的发生,并帮助来访者捕捉到沉默中的信息,那么会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投射和认同的游戏,而这些游戏都是极具局限性的。例如,依赖者以为自己只有依赖别人才会被人爱,控制者以为自己只有强大才会被人爱,但这是真的吗?只要能清晰地觉察到这个游戏,来访者会很容易明白,自己所执着的逻辑是非常片面的,自己完全可以换一个活法,甚至换无数种活法。

聆听:你能给别人的最好礼物

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人能不加评价地倾听并容纳沉默的发生,一样可以导致类似的结果发生。对此,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给予了引人入胜的描绘:

当你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要仅用你的大脑去聆听,还要用你的整个身体去聆听,在聆听的时候去感受你内在身体的能量场。这会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带走,并创造一个真正没有思维干扰的、便于真正倾听的宁静空间。这样,你就会给予其他人空间—存在的空间。这是你可以给别人的最珍贵的礼物。

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去倾听别人说话,因为他们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思维所占据。他们赋予自己思维的注意力比赋予别人说话内容的注意力要多得多,而对于真正重要的东西—别人的话语和思维之下的存在却丝毫未留意。当然,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存在才能感受到别人的存在。这体现的就是合一,就是爱的开始。在存在更深的层面上,你与万物是合一的。

这是“空”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其他关系中,“空”也具有神奇的力量。

我爱玩摄影,而资深的摄影爱好者知道,一张好照片的一个特征便是有“空间感”。要拍出这样的照片,就需要去注意取景范围中的空间,而不是将注意力全放在实物上。

并且,想拍出任何一张好照片都需要先腾空自己的脑袋,也即放下自己的思维,那样才能将注意力投诸被拍摄的对象上,从而能用心碰触到被拍摄对象的迷人之处。如果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思维上,不管你怎么拍,都很难拍出震撼人心的照片。

一张照片并非仅仅是对拍摄物的表现,一张照片表达的是一种关系,是你的“真我”与被拍摄物的本真的关系。

心理咨询也一样,心理医生并不能“治好”来访者,而是提供一个关系,这不是心理医生野心勃勃的“正确小我”与来访者“错误小我”的较量,而是心理医生的“真我”与来访者的“真我”相遇。哪怕这样的相遇只是一瞬间,它也足以颠覆来访者的“小我”对自己某一片面逻辑的执着。

急于追求确定感,就会丧失创造力

为什么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会不断问来访者的感觉,一个好的督导老师又不断问被督导的心理医生的感觉?

这涉及一个核心问题:感觉是什么?

对此,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回答是: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那一刻的产物。

不过,因为关于感觉的说法很多,不妨给这一定义加一个形容词:纯净。纯净的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那一刻的产物。

依照这一定义,假若你执着于“小我”,你也就不可能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了。

所以,不管一个心理医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那些知识必定是思维层面的内容。如果他执着于这些知识,他就不可能与来访者的“真我”相遇,好的疗效也就不能发生。

一个心理医生执着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执着于“小我”的自恋—“我早就知道咨询室中会发生的一切,我能左右咨询室中的一切”。而沉默则会突破这一自恋,它不仅会打断来访者和心理医生的投射与认同的孤独游戏,也是心理医生已事先假定“我并不知道咨询室会发生什么,我也不了解来访者,除非来访者映现出其真我”。

这一假定本身即“空”,只有当我们真的相信了这一点,我们的“真我”才能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本真相遇。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喜欢使用评价的人喜欢确定感,说起话来斩钉截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却势必能容忍甚至喜欢模糊状态。

这是因为,评价源自“小我”,而“小我”无比自恋,真以为自己知道一切、能左右一切,所以喜欢评价的人就喜欢表现“小我”的自恋。相反,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会急着去解释。他们知道,所谓的模糊状态,也即自己的“真我”还没有和事物的本真相遇。这时,假若急着去解释,就是强行将“小我”强加给事物,于是就远离了事物的本质了。所以,容纳模糊状态也就是他们的“真我”和事物本真慢慢相遇的过程。

苏格拉底说,知道得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而只有接受自己的无知状态,才可能知道更多。相反,那些总以为自己知道很多的人,也就是真的无知了。

牛顿构建起经典力学体系后,有物理学家开始认为,物理学走到尽头了,其他人只能弥补一些细节了。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又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结果,量子力学又出现了。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对比,而这种对比也体现在一切关系中。那些自以为掌握一切、能左右一切的人,最多只能将自己的“小我”凌驾于某一领域之内,他可以获得权力感,但总是会阻碍这一领域的进展;而那些能对这一领域真正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总是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人。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内容简介:感悟心智成熟旅程,品味五彩人生智慧,人生总是充满遗憾,爱欲改变了生活的轨迹,物欲引发了世俗的纷争,权力欲点燃了心中的战火,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头再来,所以人们应当学会并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享受人生,不要敷衍度过,我们只要给自己一分钟,静下心来,读读下面这段刻在纳德·兰塞姆墓碑上的文字: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 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本书是中国故事集。针对心态、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逆境、选择与放弃等重大人生课题,用启迪思想的哲理和触动情感的文字,引导帮助读者洗去心灵的浮躁与疲乏,重新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以一颗健康的心灵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 思考致富

    思考致富

    拿破仑·希尔的经典著作,个人成功领域畅销的《思考致富》一书揭示了财富制造的秘密,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这位著名的成功学大师花费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才发现了“成功法则”,而这一思想是其所有著作的基础,并且在《思考致富》中得到了集中总结。年,千百万人通过学习《思考致富》的实用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济上的独立。在你手中的是一本能使你跻身于世界上最成功人士行列的行动指南!
  •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所谓善良,绝不仅仅是指我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会丢给他一块钱,而是即便我“一无所有”,我还是愿意给他丢一块钱。我们时常说的“善良是一种美德”,究其根本是指一种心底里发出的善的意愿。张海君主编的《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收纳整理的诸多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再现让我们感受善良的力量,进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的意愿。不谈因果循环,单单就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带给大家小小感动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大家心中那一股最原始的、小小的善念!
  • 伏尔泰思想录

    伏尔泰思想录

    本书分为品德·情操、友谊·爱情、善美·幸福、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科学·教育、哲学·哲理、人生·命运以及伏尔泰年谱等13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原来我还在这里.

    原来我还在这里.

    学校里,情系于他,毕业后多时,情归何处,还是依系于他。。。
  • 本王的痞子王妃

    本王的痞子王妃

    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夜王;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缕幽魂;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场赐婚而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都市魔修录

    都市魔修录

    睥睨千秋万世众英雄,谁与本魔争锋?“这个世界,可否承受得了我的魔?”大魔修重回都市,是安稳于现实的温暖,还是继续崎岖坎坷的修魔之路?魔心不死,魔火不熄,一代修魔巨擘,纵横现代!
  • 南风解我意

    南风解我意

    眼见未必为实,一天,柴焰发现她生活里的男友其实早已经去世了,一切不过是竹马陈未南为爱虚设的温柔谎言,是她的一场心魔。本以为可以重拾爱和温暖平静生活了。可一个神似已死前男友的人突然出现了,并声称如果她不重新和他在一起,就要展开报复。可笑的说法并没有让她在意,谁知报复行为真的随之而来……而这一切针对她和陈未南的报复行为都来自一个署名为C的神秘人。柴焰努力想找出这个人,可结果却异常让人心惊……陈未南,如果有天你发现眼前的我并不真实,还会爱我吗?
  • 日记强化

    日记强化

    通平无意被卷入一个选神的事件里,被美女芊芊守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阴阳禁术

    阴阳禁术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一吻心动:男神老师么么哒

    一吻心动:男神老师么么哒

    老天的一次玩笑,让桥川中学的一名女生物老师郑欣桐与初来乍到的高冷装X技术型人才电脑老师季君华因为倒垃圾事件而灵魂互换。两人不得不开始隐瞒周围的人,来掩饰两人的不对劲。但是当季君华看到生物书上的那四张人体生殖器官的图片时,他整个人都不淡定了……当郑欣桐发现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把自己要追的电影美剧韩剧动漫全部追完的时候,她只有仰天长啸……嗷呜~~~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灵魂互换之后,闹出大量爆笑事件,两人逐渐被对方吸引的故事。
  • 食疗方

    食疗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之仙旅

    梦之仙旅

    叶浩,小人物一个,从小便被老头子拐到了“修炼界”,然而那不怎么负责的老头子只是教授了他十数载,便光荣的“挂”了。而叶浩却不得不抱着老头子的遗愿,踏上了一条惊险、奇特的修仙之旅。修炼境界:感气、练气、固气、金丹、元婴、灵成、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