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后,前来包抄秦军的联军终于被杀尽了。两路屠夫军胜利后,又按白起之前的吩咐迂回来包围进攻中路的公孙喜大军。
公孙喜见十万大军被杀得落花流水,有些慌了,进又不能进,才要想退,只见后军大乱,看时才知是秦军杀到了,公孙喜自然不信他的左右两路大军已全军覆没了。
公孙喜惊恐道:“不可能,这绝不可能!秦军怎会出现在我军后方!”
这一下,秦军前后夹攻,把公孙喜大军团团围住,尽情屠杀,可怜这十万联军有的被杀,有的落水,有的被踩,一时间都作了冤魂。
只公孙喜凭着勇武,将围上来的秦军一一砍了,却仍逃不出包围圈。
白起回见只剩下公孙喜一人还在拼杀,包围他的秦军近身不得,甚是恼火,只大叫一声,已闪身影到公孙喜周围,只见闪烁几下身影,才回到原地立定了身。
等秦军看时,公孙喜立定不动,全身上下血淋淋的,不知被划了多少千刀。
白起叫人将公孙喜绑了,秦军这才一涌而上将其活捉。这时,公孙喜才知道自己被俘,忙哭求白起道:“将军饶命,你我本是同宗,何故自相残杀。”
白起怒吼道:“公孙家族姓氏给我带来的是莫大的耻辱,我这才改姓白的。要不是我在秦王面前许诺要活捉你,我的屠刀早就插进你的心脏了。”
此战白起攻占伊阙,夺取五城,被秦昭王拜为大良造。他的屠夫军按杀敌人数多少论功行赏,死者厚葬,家属得抚。
公孙喜战败,致使韩、魏两国精锐损失殆尽,此后再无作为,开始走上了亡国之路。而秦国则以不可抗拒之势向中原扩展。
秦与韩、魏伊阙大战,公孙喜所统的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大梁,魏国上下一片惊恐,魏昭王被死亡的阴影压得喘不过气来。
魏昭王(?—前277年),姬姓,魏氏,魏襄王之子。东周战国魏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继位,是为魏昭王。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魏无忌即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秦、魏伊阙大战之时,魏昭王继位仅有三年。
这日,魏昭王召集满朝文武议事,就在朝堂上痛声大哭道:“天啊!二十四万大军就这样没了!这次韩、魏伐秦,可是本王忍受了多年的耻辱,再励精图治多年后的拼死一击啊!魏国完了,魏国就要亡在本王的手里了,这让本王如何去面对魏家的列祖列宗。”
满朝文武见了,多有悲痛难禁的。也有大臣劝道:“大王莫要悲伤了。想当年,越王勾贱被夫差大败,被俘入吴,令其为奴牵马,几回九死一生,可他心志不摧,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最终灭亡吴国,光大越国,得以雪耻,成为春秋一代霸主。大王如今尚有魏国可守,有臣民可依,难道还怕无东山再起之日。”
也有大臣愤怒道:“联军大败,罪责全在公孙喜,他平时自诩无敌,可竟被区区八万秦军杀了个干净,我想,就算是联军站着不动,任秦军宰杀,也不至于就全军覆没了。请求大王诛公孙喜九族,以立军威,以正公道。”群臣多有附言的,朝堂上嚷成一片。
这时,大殿外突然有一人大声狂笑着闯进朝上来,惹得君臣回首。
此人正是乐毅,两年前因避赵国的沙丘政变来到魏国,本想凭其祖上乐羊在魏国的功劳去求魏王重用的,只因魏国新君初立,奸臣当道,自己又无钱财关节,故一直没有拜君的机会。
此前,乐毅得闻魏昭王欲联同韩国抗秦,自以为魏国无良将,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可还未得见魏王,已闻听公孙喜被拜为联军统帅。近日,公孙喜战败的消息传回,乐毅听了,既喜又悲,在极端的情绪驱使下,他终于忍不住要一闯朝堂直见君王了。
乐毅狂笑着闪进朝堂来,直指魏昭王和满朝文武大骂道:“魏国有此一败,全是因为魏国君无明君,臣无贤臣,更是你们这些人欺民贱国所致。说什么公孙喜无能,那又是谁不懂识人用人之过?说什么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可曾想过如何去对得起魏国的天下百姓?更还有人拿勾贱来自比,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东西?当年文候在位,开创魏国盛世,又有谁想过效法?”
这一通话骂得满朝文武气急火恼,那魏昭王更是暴怒难止,大喝道:“你是什么人?敢私自闯上朝来说这等不要命的话?”
说罢,随即就唤甲士欲将乐毅拿下。
乐毅狂笑道:“我乃魏国名将乐羊之后乐毅也!今天得以畅吐真言,实是人生一大快事。想我乐毅一身本事,与其终生不得志的活着,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死去。不过,魏国就要亡了,你们所有的人都将随我去为魏国殉葬。”
魏昭王听了,想起魏文候时的昌盛,想起乐羊,再看看眼下的光景,不觉有些惭愧,遂问道:“你自称乐羊之后,又自负如此,却不知胸中真有韬略?”
乐毅镇定道:“不是我乐毅自负,只要大王重用我,虽不敢使魏国一统天下,但能再创文侯时之昌盛。”
魏昭王听了,有些心动,故试问道:“如今的魏国要想再现文侯之雄风,你以为当如何?”
乐毅回道:“魏国处四战之地,东有霸齐,西有强秦,皆有吞魏之心,此二国皆不可依,而楚国已然没落,结之无益,观今天下,魏国只能交韩、赵、燕,然后或联秦攻齐,或联齐伐秦。而当今之计,应是先与燕结成不死联盟。”
“为什么?”魏昭王问。
乐毅说:“一者,燕昭王筑黄金台向天下招贤,不出数年,燕国必将强大;二来,燕国志不在中原,一心只要灭齐雪耻,故交之无害;三则,燕国与秦有血亲之交,交燕则友秦;其四,此时燕国被齐国大败,而燕伐齐只为助秦,若能在危难之际助燕国一把,必得燕、秦厚报。”
“等魏国度过一时难关,再内整国政,外修军备,发展生产,还德于民,重能用贤,不出十年,必能大昌。”
魏昭王仿佛看到了乐毅为之草绘的宏伟蓝图,顿时看到了希望,喜得起身移位大声叫好。
稍又问乐毅道:“不知该派谁出使燕国为好?”乐毅请命道:“蒙大王厚爱,免我死罪,今无以为报,敢请大王让我出使燕国,乐毅定不辱使命。”
昭王甚喜,吩咐道:“本王正式拜乐毅为魏国大使,代本王出使燕国,待功成归来,定当重用。”乐毅听了,喜得泣泪。
秦昭王用白起与韩、魏联军大战取得空前的胜利后,更是不可一世起来,随着扩张野心的膨胀,硬是找了个借口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岌岌可危的楚国。
秦昭王写信给楚王,扬言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
这日,楚倾襄王上朝,召集文武于堂,一上来就叫苦道:“楚国危矣!楚国危矣!”
百官们却不知是何事,听楚襄王诉苦道:“秦昭王给我下了战书,言楚国背叛秦国,将命白起为将统兵伐楚,让我国整军备战以就死。”
这一说,让群臣都慌乱起来,大家窃窃私语说:“那白起可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韩、魏联军何等了得都被他屠杀干净了。这以往秦楚交战常有,可最多也就是战败后割地求和而已,然这一回的对手却是白起那人屠,若是战败,楚国将不复存在,我们也将……”
楚王问大臣们:“那你们以为如何是好?”
众官听了,都毛骨悚然,惊恐万分,似乎一提起那白起,就有两把屠刀插进他们心脏似的。
只有屈原镇定道:“大王不必担忧,这不过是秦昭王的恐吓而已,若秦国真要伐楚,他就不会提前让大王知道了。”
“只要大王外交齐国,内整军政,任贤用能,为民谋福,以使楚国昌盛,又何惧他外敌来侵。再者,那白起也不过是人,他用兵打仗也是靠谋略、军队、粮草取胜,哪有传说中的那般恐怖。”
楚襄王听了,似乎才看到了一点希望,情绪稍稍好些。可靳尚和子兰等人听了屈原的话,感觉有一把尖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他们想:“若让屈原得意,我等必将被诛。屈原,你我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
靳尚急劝楚襄王道:“大王,切不可与齐结盟、公开与秦开战啊!上回齐将匡章率军攻破函谷关,令秦昭王蒙羞,若楚与齐结盟必定会惹祸上身的。再说了,就算如屈原所说的能光大楚国,那需要等多少年啊?万一白起不日就起兵伐楚,那楚国当以何拒之?”
理想总还是强不过现实,楚襄王一听到白起,似乎已幻想到白起率军将郢都攻破,然后将之千刀万剐的场景。
于是就问:“那依你之见,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