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太子荡继位,号秦武王。
秦武王继位不久,韩、魏、齐、楚、越五国都怀着不同的目的来祝贺太子荡的登基大典。
秦惠文王的死,象征着张仪在秦国的终结,此时秦武王的身边最亲信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甘茂,一个是樗里疾。
甘茂是后起之秀,在秦国还无甚大功劳,可谓立足未稳,所以秦惠文王临死前把甘茂留给了儿子,作为培养的对象。
而樗里疾是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是秦国贵族,更是自己人,又掌握着秦国的军权,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了秦武王的保驾大臣。
五国使秦,名为祝贺,实为打探,面对诸侯的威胁,秦武王急忙叫来甘茂和樗里疾商议对策。
甘茂为讨好秦武王,趁机进言分析道:“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楚、越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以为害,一直都在谋划消灭对方。大王只需给越王好处,相约伐楚,定能打发越、楚两国。”
樗里疾还说:“另外,命司马错在巴蜀集结大军,向巴东挺进,直逼楚国边境,倘使楚国有异动,让他立即率兵攻打楚国首都郢。”
秦武王在樗里疾和甘茂的劝谏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与越国达成了前后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制楚。
秦武王又重贿齐使,示秦、齐夹击韩魏。由于武王后又是魏王女,是秦惠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魏国权衡利弊,左右摇摆,也不好对秦下手,如此,齐、魏两国又被打发了。
另外,樗里疾以其母为韩王女的关系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
通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活动,秦武王最终打发了五国虎狼,稳住了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国新君初立之机图秦。
张仪和魏章在秦惠王病重时,就坐立不安了,早在心中定下了后路。
张仪见魏国在事秦、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就趁秦武王分心之机劝其道:“秦、魏交恶甚深,如今魏国并不安分,臣下恳请大王让我出使魏国,以绝秦国后患。再者,我去魏国后,还要尽力与魏王周旋,让他与韩断交,以为大王攻宜阳作准备。”
秦武王想起秦王临终遗言,早知张仪这是脱身之计,心想道:“我嬴荡乃堂堂武人,做事当光明磊落,不好耍手段,张仪既有自知之明,且随他去就是。我心底虽不喜欢他,然他曾相楚相魏也不曾改志,这让我由衷的敬佩。他若能感恩,不有二心,再能暗中助秦,也算是我秦国之福了。”
秦武王思罢,挥手示意,让张仪自去。
张仪没有走上商鞅的后路,感激涕零,虽不言说,心中却感秦武王这份让他有个善终的大恩。
而魏章见秦武王越来越冷落他,又见张仪已离秦去魏,也寻了个机会请求武王道:“降臣蒙先王之恩,不仅不罪,反给以重用,丹阳一战,才聊以报得万一。今臣已老迈,一无用之身,甚是思念故土,还望大王体恤,给我一个落叶归根的机会,让我回魏国为祖上守墓。”
秦武王见其情可怜,也让他自去了。
而司马错正值盛年,又自认为得秦武王所喜欢,所以暂时还想留在秦国效劳。
一日,秦武王召司马错饮酒,宴上,武王道:“先生多年为秦国操劳,那巴、蜀之地更是荒芜,竟没能让你过上一天安乐日子。”
司马错初听这话,甚是感激,可秦武王话锋一转,又说道:“现在本王继位,当是报答先生教习之恩的时候了。我为先生置了一大宅,以作享福之地,还望先生笑纳。以后就不要再去受那征战之苦了,闲时也好随时为我指点武艺。”
司马错知道秦武王这是要削他的兵权了,想起一生抱负未遂,此时是欲哭无泪。虽无奈,也只好先交出兵权,暂时答应着,希望哪天秦王能回心转意才好。
不日,司马错称病,交出了兵权,在咸阳安乐度日。
前311年秋,早年被司马错征服的丹、犁两国见秦王新立,又逐了张仪、魏章,罢了司马错,就趁机叛乱,想要脱立秦国的控制。
没过几日,蜀相陈庄杀了蜀候,拥兵自重,并派人到咸阳讨封。秦武王此时立足未稳,又忙于应对中原各国,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陈庄的要求。陈庄得到了满足,因暂时不敢与秦公开为敌,遂表面投降秦国。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陈庄正式背叛秦国,与,丹、梨王勾结,欲图在蜀中相互称王,以摆脱秦国的控制。
秦武王得知蜀地叛乱,急忙召文武议事,大怒:“这蜀中真是无法无天了!去年陈庄杀了蜀侯,派人来威胁本王,本王因为忙于中原战事,才勉强答应了他的无理要求,可他今天又公然反叛,竟与丹、梨勾结,与我大秦作对。”
秦武王发泄过后,又问:“你们都说说,这蜀中之事难道真的非司马错不能平了吗?”
甘茂趁机道:“请大王让我带兵入蜀平叛!”樗里疾坚持道:“这蜀中不比别处,非伐蜀大将军司马错不能平!”
秦王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就下令:“命甘茂为平蜀大臣,代本王入蜀平乱,蜀中之事由你全权处理。另外,让司马错带兵协助甘茂。”
司马错带兵不日入蜀,那丹、犁两国如见到了天兵天将,再不敢生事。
陈庄闻秦军到来,早后悔了,妄想拼死抵抗,哪敌得住司马错用兵,不几日就都平息了。
甘茂为绝秦国后患,令陈庄自刎,杀郎中令二十余人,从此,蜀中又安稳了几年。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一天,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赵武灵王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的时候就把这个梦向大家说了,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
大臣吴广听说后,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儿孟姚了。于是就心生一计,打算把孟姚献给赵武灵王,想以此来讨好君王。
一日,吴广把孟姚带进宫来,让孟姚给赵王献舞。孟姚边舞边鼓琴而歌,歌词音容竟和赵王听到的似乎一样。赵王见其女生得美艳,更不多想,就要求娶其为后。
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人皆称之为吴娃。
一天,吴娃竟对着落花偷偷落泪,赵王见了,很是心疼,忙问何故。吴娃对赵王道:“女人就像这花般容易凋谢,春来花满树,去时满树空。我看见这落花就不由地会幻想起自己将来的身世,每每伤心落泪。”
赵王将之揽在怀中安慰道:“不是有本王宠着你的吗?”吴娃道:“我将来人老色衰时,大王恐就不宠我似这般了!”赵王道:“怎么会呢!”吴娃道:“都说母凭子贵,女人终究是外人,总要靠自己的儿女才有盼头。”
赵武灵王心疼地说道:“好,好!你为本王生一个儿子,本王就让他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这样可好了?”吴娃道:“大王又戏我了!如今大王的长公子赵章都三岁了(赵武灵王此时才30岁),我的儿子还能为太子不成!”
赵王坚决地说道:“我答应你,只要你为我生一儿子,我定立他为太子。”吴娃方喜道:“大王可不许反悔!”赵王道:“君无戏言!”
至公元前310年,苏秦已有二十七岁。
苏秦,生卒年不详,雒阳(HN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从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著名的“锥刺股”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苏秦。
苏秦自小就跟着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本该早就出山大展手脚的,只因张仪在秦国为相,而他又不愿去其它诸国效力,故一直未曾有所展现。
苏秦得知秦武王继位,眼下张仪又被逐出秦国,他便自以为是的认为,此时到秦国,定能代替张仪为相,从而一展多年的抱负。于是便欣然辞了鬼谷子,只身往秦国去了。
苏秦来到秦国,还是得到了秦武王的召见。
秦武王开门见山地问:“先生为何选择来秦国?”苏秦答道:“我姓苏,名秦,苏秦者,意为使秦国复苏,正如大王那个荡字有扫平天下的意思。
武王又问:“你为何偏偏在此时入秦?”
苏秦回答:“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在为秦国的未来谋划了,然张仪在秦,我不甘屈居其下。此时张仪既去,那秦国就有我的位置了。孝公有商鞅,惠王有张仪,而武王有我苏秦,如此可保秦国一代更胜一代。”
武王问:“秦国文有樗里疾、甘茂左右二相,武有乌获、任鄙、孟贲三将,你就认定本王会用你?”
苏秦道:“秦国要想天下一统,必少不了武王,而武王要想荡平中原,必不能没有苏秦,至于大王所举之人,不可与苏秦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