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插话问司马错道:“你真是孙膑的徒弟?那师兄现在何处?”
司马错听了,有些伤痛道:“今年春,义父去世了。”张仪想问孙膑的事,但此时不太方便,就说道:“等有时间,把你与师兄的事告诉我。”
秦王却问道:“孙膑之名,天下尽知,就算你真是其高徒,谁又知你胸中有多少本事?”司马错不好回答,张仪心想:“他既是孙膑的义子,又得太子如此推崇,想必也非等闲,不如我就试他一试。”
张仪示意秦王,让他出题考司马错。秦王会意,就问道:“那好,既然你与大良造(指张仪)同出一门,那我就考考你的见识?”
秦惠文王问:“如今秦国要想有所作为,下一步该如何走?”
张仪抢答道:“秦军应当先东进中原,取韩国军事重镇、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然后以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有九鼎为象征,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
秦惠王听了,点头示好。
司马错明白张仪这是在试他,就直言说道:“如今中原战事渐息,各国处于自守状态,一时间不会有大变动,只要秦国派重兵坚守函谷关,并密切注意各国的动态,则可保秦国无虑。”
“如果伐韩,必会牵动各国的利害关系,从而导致诸侯被迫再次合纵,因此秦国只会被诸侯束缚而难有所作为。我认为,伐韩是早晚的事,但秦国现在还有更好的选择。”
“我想劝大王,就趁巴、蜀互伐之机,中原无事之时,率军南并巴、蜀,获取其地的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并顺势占据有利地势为今后攻楚作准备。”
“如今巴、蜀内乱,我们出兵攻伐,不会有人认为我们残暴,取得巨大利益,人们也不会认为是贪婪,还有平定残暴的声望,比攻打韩国,劫天子的结果有利。”
“如果错失这次机会,待巴、蜀之战一结束,秦国再想图巴、蜀,则难如登天了;如果把握好这次时机,则巴、蜀唾手可得矣!”
张仪万没想到,原来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见识,他能看到的,司马错也看到了。
秦王听了,当然是说不出的兴奋。
张仪又问道:“要进巴、蜀,你有何计可通过剑门?”司马错道:“这还得看大王如何对待巴、蜀两国的使者了。”
张仪自然明白,更知道这是一个有备而来的人,因问:“你将以什么方法收服巴、蜀之地?”
司马错不假思索地说道:“以武服其力,以恩收其心,再施以教化,然后大修水利,劝其兴农,如此,不出十年则可尽得巴、蜀之利以事秦了。”
张仪听了,点头不已,即向秦王请道:“司马错就是伐蜀的不二人选了,看来,真是天要大秦昌!”
秦王哪有不赞同的,当下就拜司马错为伐蜀大将军。不日,秦惠王以两面派的形势答应了巴、蜀两国使者提出的要求,并分别赠予了两国厚礼,让两国使者各自归国。
随后,为了保证伐蜀的成功,秦惠文王与张仪、司马错进行密谋,为伐蜀作了三样准备。
首先是稳住韩国。为了稳住韩国,全力伐蜀,张仪劝秦王用巴、蜀两国进献的礼物与韩国交好。张仪想,只要韩国国君收了秦国的礼物,自然不会听公孙衍的话,这样,他就不怕公孙衍去发动诸侯合纵了。
其次是开通蜀道。由于入蜀之路险阻异常,不利行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秦惠文王最后采纳张仪的建议,决定修书一封给蜀王。
书信上谎称,秦国偶得五头石牛。这五头石牛能屎金,非常珍贵,但为了表示秦与蜀交好的决心,秦王愿把此五石牛送给蜀王,并附赠五名绝世美女。
然而,秦王想起这事就伤心不已,因为从秦国到蜀地的道路不通,秦军无法把这巨大的五头石牛护送到蜀地。
蜀王收到书信,兴奋之余,信以为真,于是回信给秦王说,他会立即派身边的五丁大力士开山劈石,打通蜀道,并派使者入秦迎接五石牛和五美女。
另外,秦惠王又派人与巴、苴国王联系,说秦国已经决定出兵,并约定好与巴、苴里应外合打击蜀国。
不久后,蜀王派五丁大力士打通蜀道,并派使团来秦国迎接美女和石牛。
蜀国使团的到来,意味着秦与蜀的交好,蜀道的开通,意味着秦伐蜀的时机已成熟。
待中原局势稳定,蜀道开辟成功,秦惠王就秘密任命司马错为伐蜀大将,张仪为监军,张若、都尉墨为副将,率领秦国精兵火速入川。
公元前316年秋,司马错率秦军出咸阳,向巴、蜀进发。
司马错率秦兵离开咸阳,从石牛道出兵,计划经过剑门关,进入蜀地。
石牛道,古道路名,又称金牛道,是蜀王为了把秦惠王送给他的五石牛和五美女运往蜀地而开通的一条道路,又名蜀道。
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行,越七盘岭入四川境,经朝天驿(今四川朝天县)至剑门关。
司马错伐蜀的大体路线就是自咸阳出发,从金牛道(即蜀道)过剑门关,而后进入蜀中。
秦军要想进入蜀中,必须克服两个困难:一个是从勉县至剑门关的蜀道。从勉县至剑门关是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其间沟壑纵横、怪石嶙峋,仅有的栈道只能通行人,即使蜀王开通蜀道后,也只能勉强过牛马木车。
第二个困难便是剑门关。
剑门关是古代中原地区联系汉中和巴蜀的交通要道,也是两千多年间川陕交通的唯一通道,是连通中原与西南经济、文化的主动脉。
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南大小剑山中断处,两边悬崖峭壁,峰峦似剑,对峙如门,故称剑门,因关山险阻,易守难攻,赢得了“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的“剑门天下险”之称。
剑门关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其山势峥嵘崔嵬,积石阻云,莽崖峭壁,刀劈斧砍,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剑门关自然风光壮丽而旖旎,兼具六大特色和两番神韵。
剑门关六大特色分别是险、雄、翠、幽、奇、怪,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剑门关两番神韵指的是雾海和细雨。夏秋清晨,雾海翻腾,群峰如蛟龙戏水于沧海之中,若隐若现,瑰丽迷人;晚秋时节,末叶碎叶雨淅淅,沥沥数十日,丝雨缥缈之间,青山锁烟雾,如诗如画,令人神往。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文物古迹甚多。
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此为四川省四大景观,其中剑门关首屈一指。
剑门关沿途名胜或天然使成,妙斧神工,千姿百态。山势巍峨,地貌奇特,山雄路险,森茂林密,洞奇幽谷,风光旖旎,令人心旌怦然。
诗仙李白叹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圣杜甫亦有“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的壮美诗篇、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有“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感慨。
剑门关最初是因诸葛亮在大剑山中断处立石为门、垒石为关而得名。
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并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后经过历代的修筑,便成了今天的剑门关。
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剑门关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上百次战争,从未正面攻破过,由此被誉为“两川咽喉、蜀北屏障”。
此时的剑门关由苴国(都城在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县东南,剑门关在苴国境内)军队把守。秦军虽然骁勇,苴军虽然势弱,但苴军据险而守,秦军要想轻易过关,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但事在人为,万万不能,也还有万一的可能。
秦军一路出了咸阳,进入勉县,见前方一带尽是高山悬崖,沟谷纵横,道路崎岖,人不能结队,马只能单行,让人望而生畏。
司马错对张仪指道:“师叔啊!这出了中原,就要进入蜀道了,接下来的路怕是更加举步维艰了。”
张仪点头而微笑说:“没错,越往前就越难行。这蜀道不仅有崎岖险峭的山路,更有丛林瘴气、天坑沼泽、毒虫马蜂等,这些东西随便一样都能害人性命,那吊桥、栈道更是人马难行,凶险万分。”
司马错说:“蜀王虽然命五丁大力士开山劈石,打通蜀道,但这路仍然崎岖艰险,很多地方只能足够人马单行。唉,蜀道之难,真是难于上青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