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刘邦只给韩信和彭越一个虚名,将别人的土地拿来封给他们,而他则什么也没有付出,就成功地让这两个人为他卖命了。
张良计,果然高。
不日,韩信率兵从齐地南下,完全占领了楚都彭城(江苏徐州市)和今苏(江苏)北、皖(安徽)北、豫(河南)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
彭越有所不满,先率军南下,然后西进,一看就是在应付刘邦。
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
刘邦率汉军主力出固陵东进。
至此,汉军已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
项羽为了逃出汉军的包围,被迫率兵直线东进,向垓下(安徽灵璧东南)退兵。
很快,刘邦与韩信、彭越、英布在涡阳胜利会师。
韩信正式就任伐楚大元帅,准备向楚开战。然而,正当他壮怀激烈时,他得到情报,项羽率楚军拼命地向东逃跑,很快就要逃出汉军的势力范围内。
韩信听了,大叫不好,说:“如若再让项羽继续东进,一旦站稳了脚跟,再想消灭他就难了。”说罢,便给项羽下了一封战书。
项羽正在仓皇东进,正要庆幸马上就可逃出汉军的势力范围时,他收到了韩信的战书。打开来看,内容如下:
项羽,你曾经是我心目中的不世大英雄,我做梦都想助你共创一番大业。然而,今天,你却成了一只走投无路的丧家犬。
如果你还是一个男人,就摆下阵势,与我一决雌雄。我在此向你保证,即使你输了,我也会网开一面,放你一条生路。
灭楚大元帅韩信
项羽看罢,气得咬牙切齿,然后将战书随手扔给了楚军看。
楚军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万地看了个遍,然后都作出了同样的反应——掉转枪头怒目而视。
项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他对楚军说:“我们楚人生来就是英雄,头可断,血可流,但是,志不可屈,气不可灭。”
楚军气势如虹,都要求宁可战死,决不受辱。
至此,垓下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前203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
决战前的这天晚上,韩信几乎失眠了,他独自倒在床上反复思量,最后分析认为:楚军骁勇善战,且同仇敌忾,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楚军分开来看就如同一只只疯狗,但合起来又像是一把锋利的钢刀。不过,楚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避其锋芒,待之气衰力竭,便可围而歼之,然后再以攻心之计,使其内部瓦解,从而可一举将之消灭殆尽。
韩信有了全盘的打算后,便调兵遣将,布置阵法。
韩信将军队分成前、中、后三部分。
韩信和将军孔熙、陈贺统前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
刘邦统中军率部跟进。
灌婴、周勃和柴将军统后军作为替补,并负责粮草补给和后勤。
从韩信的阵法上来看,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刘邦和他跟前的那些大将们全都甩在了后面,置于无用武之地,就连彭越和英布都只得在一边干瞪眼。
韩信与彭越为了争夺土地所有权,彼此心里都有气,所以他把彭越摆在了一边。好在彭越也不想卖力,正好趁机躲在了后面。
英布本想借机表现一下,但韩信压根就看不起他这种朝秦暮楚的人,所以也没有给他派任务。
刘邦身边的张良、陈平很是心平气和,毕竟他们也不想亲自上阵。只是樊哙、夏候婴、曹参等武将怨气一大堆,在刘邦面前尽说韩信的不是。
周勃、灌婴都是急先锋,现在却让他们在后面搞后勤,心里一肚子的火找不到地方发泄。
此时,凡是想立功表现的人都恨韩信。凡是有本事的人都说孔熙和陈贺的不是,这二人在军中本事平平,混迹多年不得闻名,凭什么就当了前锋的左、右将军。
韩信之所以用此二人,是因为这两个人有一个樊哙、灌婴等刘邦身边的武将们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听话。
樊哙等人自小跟刘邦一起长大,在军中立功无数,个个都仗着刘邦的势,自然不肯把韩信放在眼里,如果让他们作前军先锋,必然会抗命坏事。
韩信起用新人,一是可趁机打压刘邦的亲信;二是可培植自己的势力,好处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此时的韩信真是风光无限,就连他身后的李左车都觉得沾了无上光彩。
只是蒯通有些忧虑,他见韩信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样子,就叮嘱道:“齐王……”
韩信打断他的话,说:“叫元帅!”
蒯通:“元帅,请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之前的约定。”
韩信没有理睬他,只顾怡然自得地向前行军。
临阵前,韩信把他手下的兵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强、次强、弱。临阵时,弱军在前,次强居中,强兵在后。
韩信这样布阵是有其战略目的的。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韩信让弱军打头阵,等弱军被楚军打败时,次强的军队便迎上作战,等两军打得差不多,他便命军队后退逃跑,引楚军来追。等楚军远离了自己的阵地,孔熙和陈贺的左、右军便从两翼杀出,将楚军拦腰斩断并包围。这时,韩信再率强军反攻,与左、右两军合力扼杀楚军,便可大获全胜。
事实上亦是如此,楚军起初在项羽的带领下,士气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玩命,不多时便打败了韩信的前军。
这时,所有的楚军都一致认为,汉军不堪一击,于是更加奋勇拼杀,但打着打着,他们又感觉到汉军变强了,于是他们又认定,汉军这是在跟他们玩命了。
到了最后,汉军终于不敌了,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而逃,而楚军都骄傲且兴奋地认为,汉军不是他们的对手,终于被他们打败了。
于是,项羽同样地率楚军追杀。他们都认为,韩信这次战败仍和刘邦前次战败一样,是实实在在的战败,并非佯败。
楚军丝毫不加防备,拼命地向前追。不知追了多远,他们终于不追了,因为汉军不跑了,都掉转枪头,列成阵势等着他们。
韩信挥强军反击,楚军深知中计,无心恋战,疑心重重,都在作后退的打算。可是,很快,楚军便连后退的想法都不能实现了,因为孔熙和陈贺已经率左、右军阻断了楚军的后路,把项羽的前军和后军分割包围,楚军都惶恐不已。
项羽这才知道中计,一边拼杀,一边带领楚军突围。
项羽毕竟勇猛无敌,所以,最终还是成功突围出去,只是他的楚军伤亡惨重,来时欢喜去时哀嚎,都溃不成军了。
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入垓下壁垒坚守,刘邦趁机率汉军将之重重包围。
项羽在垓下(安徽灵壁),面对士兵疲惫、粮草不济和几十万汉军包围的局面,他彻底地陷入了绝境。
但项羽并没有认命,他深深地知道,如果不突围出去,即使汉军不进攻,楚军也会迟早弹尽粮绝,最后不是被困死就是被迫投降。
连续几天,项羽都组织楚军突围,然而面对几十万的汉军,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乖乖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韩信下令三军,只要楚军不突围,就不要主动攻击。他这是要从心理上去折磨项羽,以报当年之仇。
为了从心里上摧跨楚军的意志,韩信写了一首词,并命军中懂楚音之人将之谱写成曲,然后选出一些懂音律之人教他们唱会。
楚军被围数天后的一个夜晚,?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歌曲时而悲沉凄惨、思意绵绵,时而轻快喜庆、柔和甜美,既表达出了士卒长年在外的征战之苦和思乡之意,又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浓厚生活气息,让人无比地向往。
当楚营上空四面八方地响起汉军所唱的楚歌时,这些百无聊赖、无精打采的楚军将士们顿时起立,侧耳去聆听那充满了无限哀思的故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