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那个没有被杀的楚使是隋和故意放他回去向项羽报信的。
项羽得知英布叛楚归汉,当场震怒,立即下令龙且和项声为正副将,率领十万大军讨伐九江王英布。
项声下相人,是项氏家族中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英布正在庆幸成功地打发了刘邦派来的使者而洋洋自得之时,却听说项羽已派龙且领十万大军来讨伐,讨伐的原因是他杀了项羽派来催他出兵的使者。此时英布才知道,他中了隋和的离间计了。
从此,英布正式与项羽开战,两军争战了七八个月后,于前205年12月,英布不敌,走投无路,只得投奔刘邦。
在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期间,英布虽然没有直接加入到刘邦阵营,但他却为刘邦牵制了项羽的十万大军,这大大地减少了刘邦的压力。
陈平自从在鸿门宴上见到刘邦后,便有了投汉之心,后面又再三地帮助刘邦脱险,并和张良暗地里做了很多有益于刘邦的事。
但自从他放走韩信后,便遭到了范增的猜疑和排挤,从此他在项羽面前便再没有了往日的地位。项羽也有意无意地开始对他冷落和怨恨,他的建议和意见再也得不到项羽的采纳。慢慢的,陈平便生了去楚投汉之心。
公元前205年春,就在刘邦率军东征,渡过黄河北上平阳收服魏王豹之时,陈平毅然决定私下离开项羽,打算从山东渡过黄河西进至山西临汾投刘邦。
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请船夫送他过河。
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陈平敏感地发现,这两人贼眉鼠眼的,有意无意地在打量着他。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
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
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渡过黄河,陈平离刘帮越来越近,但他此时又有了主意,他想:“刘邦此时正值盛况,现在前去投军,不仅不会被重用,还有可能会被其鄙视,不如等他与项羽一战之后再相机行事。”打定主意,于是便没有径直去投刘邦,而是在河北一带逗留观望。
项羽回军彭城后,听说刘邦已经率残兵败将逃到了荥阳据守,于是他又有了率军追击刘邦的主意。
为了能腾出手来一举解决刘邦,项羽承认了齐王田广的合法地位,封田横为齐相国兼任将军,并和齐国达成暂时的协议:只要田齐不与汉军合流,从后偷袭楚国,项羽便从齐地撤军。
齐、楚双方为了眼前的利益计,很快达成了协议。不久,项羽从齐地撤军,准备向西追击刘邦。
彭城之败后,刘邦为了使汉军主力安然撤回荥阳,在张良的建议下,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迟滞楚军的攻势,以使汉军顺利撤退。
主要策略有:
一首先派遣偏师继续在彭城一带纠缠项氏主力。
二然后在丰县、下邑、砀山一线布置第一道防线。命王陵守丰县,吕后的兄长吕泽守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内)。
三刘邦从虞城西撤时,又安排靳歙等人领兵保雍丘,以构成屏障荥阳的第二道防线。
正因为有此三策,再加上隋何策反英布、汉使劝说彭越,这才阻止了项羽足足一个月。项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白白消耗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心力才杀到荥阳。
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大败而逃、走投无路的刘邦来说,那是一日千金。正因为有了这一个月的时间,他才能得以喘息休养,得以重新召集溃散的军队,得以重新整顿兵马,布置防务,立住脚跟。
在这一个月里,刘邦反思了彭城之战的失败教训。他想了很多,认为项羽能以三万兵战胜他60万大军,最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楚军的骑兵太强大了。
于是,在张良、灌婴的建议下,刘邦决定训练一支具有极高战斗力,能与项羽一决高下的骑兵。
原战国七雄的骑兵,首先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期的骑兵最为强悍,随后就是秦国的骑兵。自古有关中之地出烈马,关中男儿善骑射之说。
正好此时,萧何从关中派来了援军。他听说刘邦在彭城战败后,就动员关中的大批年轻人组成队伍来荥阳支援,这些关中军正好是骑兵的不二人选。
一天,刘邦召集群臣说:“据探子回报,项羽已从齐地撤军。我想,他不日就会率大军杀向荥阳。你们要知道,前面的三道防线是阻挡不住项羽的,所以,我们得另想对策。”
刘邦说:“这些天,我想了很多,要想对付项羽,我们必须在项羽杀到荥阳之前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有人说:“要组建一支骑兵,得先选出一个能征善战的骑兵将领!”
于是刘邦就问:“我想在军中挑选一个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看看谁最适合?”
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他俩对骑兵很在行,同时又都担任校尉之职,因此可以担任骑兵将领。
刘邦准备任命他们,但他们二人说:“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服,所以请您委派一名常在您身边而又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
当时灌婴年龄虽然不大,但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勇猛拼杀,所以众人就推举他为骑兵将领。
刘邦也觉得让灌婴当骑兵将领是不二人选,于是就任命他为中大夫,统领骑兵。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
于是,以灌婴为统帅,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王周、王翳、杨喜、吕马童、丁礼分任中下级指挥官的一支骑兵队伍正式组建而成。
骑兵组成之后,灌婴便带领骑兵没日没夜的操练,以待项羽的到来。
既然要使用骑兵,就得介绍一下荥阳的地理位置。
荥阳古城在地理环境上为山地与平原的重要分界线。也就是说,荥阳以西是崇山峻岭,荥阳以东是一望平原,而荥阳又背靠黄河,所以,只要守住荥阳的东面,便可以据险而安。之所以如此,当时张良才会主张刘邦逃往荥阳据守。
荥阳以东的平原包括京(今荥阳市东南10公里一带)、索(今荥阳市城关乡张楼村位置)之间,郑州、开封在内的广大区域,这种地势便于车骑攻战。
“京索之间”,指的是郑州西边、以现在的荥阳市为中心、成皋山与广武山环抱的这一片平原地区。
如果打个比仿,把成皋山、广武山与荥阳的地理位置看成是一片豌豆,那么成皋山与广武山就是果皮,荥阳正是两片果皮包含着的一粒果实。而两片果皮的一端被果实胀破出一条口子,由东向西通过这条口子可远窥荥阳,但要吃到这粒豌豆,就必须得突破这个谷口。
正是京、索之间的平坦地势,为楚、汉双方的骑兵攻战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公元前205年五六月,项羽突破了刘邦所有的防线,率兵进犯京、索之间。
刘邦闻报,急得手足无措,大声地埋怨道:“项羽的大军眼看就要杀到荥阳了,可这韩信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有那彭越,我已封他为魏相国,他却连回音都不给一个!”
刘邦手下的武将诸如樊哙、周勃、夏候婴等人都要求迎战项羽,但张良却建议说:“以我军目前的现状,能守住荥阳就算不错了,别妄想与项羽正面交锋。如今之计,只能尽快地催促韩信出兵,联络彭越趁机挠楚后方,然后死守待援。”
项羽率大军突破了刘邦的最后一道防线后,欣喜若狂地向荥阳进军。
再往前只见两座大山挺立,分南北而拔起,连绵起伏从东看不到西。项羽看了看地势,然后下令三军:“加快行军,只要过了广武山和成皋山汇合的狭窄地带,前面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穿过平原就可直达荥阳。”
范增看了看周围的山形,忧虑地说道:“一路西行,我军遇到了刘邦所设的多道防线,以我观之,汉军一定会在广武山和成皋山上设伏。此地道路如此狭窄,要是遭遇汉军居高临下的打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项羽听了,也点头相信,但他又说道:“一路杀来,我们遇到的汉军防线也不少,即便前面有伏兵,又能奈我何?再者,刘邦彭城一战,汉军伤亡殆尽,就算有伏兵,也不会有太多。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刘邦的伏兵就如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