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来得太突然了,刘邦有些手足无措。看此时的阵势,他不能一口拒绝,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拿起韩信带来的那把剑丢给韩信,说:“既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那必定能常人之不能。这把剑是你带来的,他们都很想看看你说的绝世好剑是什么样子,你现在就拔出来分大家欣赏一下。”
韩信并不知道刘邦在搞什么名堂,但众人都知道,刘邦同样认为韩信拔不出这把宝剑,想因此来考验他一下,顺便为难为难他,叫他打消做大元帅的念头。
可是,韩信轻轻松松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宝剑出鞘了。这让众人看了都傻住了,只有萧何和夏候婴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了笑容。樊哙不服,因为他一直说这把剑生锈了,所以他才拔不出来的。可当韩信把剑出鞘时,屋子里顿时光芒四射,寒气逼人,这哪里是生锈的宝剑,完全就是一把上古神器。樊哙跑过来近前观看,果然看一眼似乎都会被剑气所伤。
刘邦也看呆了,又对韩信说:“你说这把剑削铁如泥,不妨试试!”于是命士兵找来一只铁锤,要韩信当众一试锋芒。韩信迫不得已,只得听天由命,用尽全力往铁锤上一剑砍下。剑锋所至,只见铁锤一分为二,干净利落。这一下,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得不佩服,那确实是一把好剑。
众人问,此剑叫什么名字。韩信当然也不知道,但面对众人的疑问,他只得乱蒙一个。既然此剑在手,自己又想当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此剑似是天意安排,于是韩信说:“天下宝剑有三,项羽已得天子剑,而我手中的这把正是元戎剑。能与天子剑相敌者,只有元戎剑,所以,要杀项羽,非此剑莫属。”
刘邦和萧何当年在项羽军中立楚怀王之时,可是听张良及范增说起过此三剑传说的,现在听到韩信这么一说,再看此剑之神奇,当然有理由相信,它就是元戎剑。
刘邦听了,急忙走上前,将韩信手中的剑取了过去,仔细的观看。萧何见刘邦把拜韩信为将之事置之不理,于是又劝道:“请汉王拜韩信为帅,即日统兵操练。”
夏候婴也上前请刘邦封韩信为将军,刘邦只好推辞说:“拜将之事,非同小可,此事应该再商量,等改日议定之后,方可实行。”于是叫人安排韩信住下,三日后再作定夺。
刘邦并非不是明主,也并非不知道韩信之才,只是他不敢轻易拜韩信为帅。他在推辞的三日时间里,一直潜心研究韩信所呈上的兵出汉中之策和平定三秦之计。经过连日的品味和萧何等人的旁敲侧击,刘邦总算是真正理解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八字真言。
这天夜里,刘邦做了一个梦,也许是他日有所思,想得多了,夜里才会有所梦的缘故吧。刘邦迷迷糊糊地来到了一个山水湖泊间,这里云雾飘渺,水气氤氲,如同仙境一般。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有一个如神仙模样的老者立在云雾间大声喝问他:
“你想得天下吗?”
“想。”
“告诉我,你想得天下吗?”
“想,很想!”
“大声地再说一遍,你想得天下吗?”
“想,我都快想疯了。梦寐以求的想啊!可是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天下呢?请神仙告诉我。”
“你什么都不差了,只差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说罢,化作轻烟消失在了云雾山水间。
刘邦还想问什么,但神仙早已离去,他只顾往前追着问,却一下子掉进了湖泊里。彻骨的冰冷让刘邦从梦中惊醒过来,他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神仙。
刘邦清醒后,他前前后后想了一遍梦里的事,从被恶梦惊醒一直想到天明。他想清楚了一件事,毅然的决定,要拜韩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三日后一早,刘邦将欲拜韩信为帅的决定告诉了萧何,萧何大喜过望,大赞其英明。于是,刘邦让萧何将此事告诉韩信,让他作好心里准备,等选定黄道吉日,筑起拜将台,就正式拜他为帅。
刘邦命萧何看日子,萧何说七日后是个好日子,于是刘邦就命夏候婴率军民筑坛。不论如何,务必要在七日内完工。
刘邦准备拜韩信为帅的消息不日传遍了南郑,甚至整个汉中和巴蜀。当韩信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都不敢想象他当时是何等地兴奋和激动。他完全放下了这些年来悬着的心,于是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就大睡它三天三夜。
兴奋是正常的,要换了谁都一样。如果他有心爱的女人或者父母亲人的话,他此时最想做的一件事恐怕就是飞到他们的身边将这个天大的消息和他们分享。
忙碌了七日,夏候婴来报刘邦,南郑的所有军民们经过加班加点的干,终于把拜将台筑起来了。刘邦听了,大喜,让全军大肆宣传,明日拜韩信为帅。
次日一大早,南郑城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听说刘邦要拜大元帅,一大早就跑到拜将台前等着观望。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况,他们不会错过这一热闹的。
人们都迫不及待地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刘邦的到来,可盼了好久,才盼来了汉王。
只听断断续续的锣鼓声由远而近传来,一队人马在前面开道,大喝:“汉王驾到,闲人靠边。”随着人群中间被打开了一道口子,只见韩信和刘邦同车而坐,徐徐朝拜将台驶来。人们大呼汉王万岁,刘邦也喜不自禁地向他的人民招手示好,脸上堆满了笑容。
只是韩信有些矜持,似乎有些害羞,他镇定地坐在刘邦身旁,目不斜视,直直地盯着前面的那座高高筑起的拜将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中。
拜将台雄伟壮观,这代表了刘邦对他的信任,也代表了韩信的才能。韩信看着拜将台,居然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想着想着,他的精神竟有些恍惚起来,明明是大大的‘拜将台’三个大字,可在他眼里突然变成了‘败将台’的字样。
韩信不敢相信,惶恐不已。他再定睛一看,明明白白的是拜将台三字,他不知道这是他眼睛花了,还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他想:“只要我韩信得拜将帅,他日必定能百战百胜,王侯将相自不必说,又怎么可能会败呢!”于是,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他一时眼花的缘故。
刘邦携手韩信慢慢走上拜将台,人群中不时传来一片喝彩。刘邦看时辰已到,就招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命萧何颂读文书,听其大声念道:“皇天厚土为鉴,万民苍生为证,今汉王刘邦为竟未竟之大业,禀承天意,顺应人心,高筑将台,登临而诏告天下,正式拜韩信为汉军之兵马大元帅,掌管天下兵马大权。”
萧何然后又宣布:
“拜将第一式,奉汉王令,赐韩信天下兵马大元帅帅印及虎符一枚,以号令三军,莫敢不从。”
由夏候婴端上帅印虎符,刘邦亲赐韩信。
“拜将第二式,奉汉王令,赐韩信天下兵马大元帅佩剑——元戎剑一把,以杀敌斩叛,冲锋陷阵。”
夏候婴将元戎剑端上,刘邦亲自取剑赐给韩信。
“拜将第三式,奉汉王令,赐韩信鹰翅雁翎甲一套,以征战沙场,所向披靡。”
同样由夏候婴送上,刘邦亲自赐给韩信。
韩信得到了帅印虎符,宝剑宝甲,正式被刘邦拜为汉军大元帅。刘邦安慰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刘邦的元帅了,也是汉军三军之主帅,望你好生努力,即日统兵操练,为我打造一支能纵横天下而不败的铁甲雄师。”
韩信跪拜刘邦以谢知遇之恩,并说:“请汉王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汉王失望的。”刘邦点头示好,韩信又说:“韩信虽然已被汉王拜为汉军之统帅,但必定三军将士不服,如此,则实难统兵,还请汉王再赐我一样东西方可。”刘邦问他什么东西,韩信说:“请汉王当着在场的军民百姓下令,自韩信统兵之日起,三军大小事务一律由韩信裁决,即使是汉王也不得过问,否则,韩信宁愿送回帅印。”
韩信这话确实是实话,他虽然成功的被刘邦拜为三军之主帅,但全军上下可能除了萧何和夏候婴之外,再没一个人肯服他。樊哙、曹参、周勃等人更是对之怨气甚深,之前还没被拜为三军主帅时,这些人就看不起他。现在他抢了这军中的最高职位,这些人恨不得把他吃了都不心够,又怎甘于听从他的号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