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不再问了,破格收留韩信在军中押运粮草,自己点齐兵马向定陶杀去。
项梁敢出兵,不全是因为他的自信,而更多的是骄傲。自从他起兵以来,还未尝一败。他本以为连战连胜的秦军能跟他较量高下,可东阿一战,章邯被他打得仓皇逃命。再加上项羽、刘邦所部连日来捷报频频,这更让他觉得秦军仍然不堪一击。于是,在自负与骄傲的作用下,他毅然出兵了。
韩信总算能保住了一条小命,并如愿以偿地投了项家军,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成功,但总算是投军了。
押运粮草也好,总比上战场去送死强得多,保得小命在,将来还怕没机会当将军。
不然还能怎样,回淮阴去吗?不不不,打死都不回去,除非哪天当上了大将军,统千军万马回去报仇。
韩信此时有一种想法,他为何就不能像项羽那样能敌千军万马呢!不说有项羽的本事了,就算能敌百人,他也拿起刀上战场去砍人。只要杀敌勇猛,还愁不能当将军吗?
算了,想多了没用,还是去押运粮草吧!好歹能混口饭吃,先活下来再说。
项梁自信满满地尽起三军杀向定陶。他果然看见章邯的大旗在定陶城上空飘扬,看上去甚是悲惨。于是,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不多时,章邯来到城头上,指挥秦军守城。
项梁看准了城头上的守军将领正是章邯,他心里的石头终于全部放了下来。他留着韩信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个狂夫看看,他是怎样攻下定陶,打败章邯的。
项梁率军大举进攻定陶城,从白天攻到第二天早晨,终于攻破城门了!
杀进城去!杀了章邯,秦国从此就完蛋了!
项梁冲杀在前,楚军紧跟在后,一窝蜂地杀进了定陶城。
然而,在定陶城里接待项梁的不是好酒好肉,更不是章邯的人头,而是如狂风暴雨般射来的箭矢!
项梁觉得好像是中计了。不过,怕什么,枪林弹雨也要杀过去。于是,下令用盾牌抵挡,再趁机射箭还击。
两军就这样,你射我躲,你躲我射,战了多时。
项梁正在苦思无计之时,只听得楚军后方大乱,喊杀声震天,似有千军万马杀来。
没错,韩信的直觉是对的!司马欣和董翳各率一军从楚军的左、右后方杀来了。
楚军就像一只只躲藏在狭长洞穴里的老鼠。前面有章邯,后面有司马欣和董翳,这三个人就堵着耗子洞口只管抓老鼠。
不用多说了,楚军全军覆没。项梁跟章邯大战了数十个回合,终于不敌,被章邯砍于马下。
这一战,项梁所部楚军几乎尽数被杀,只剩下数百名押运粮草和烧火做饭的后勤补给人员幸免于难。
项梁率军去后,韩信加入了押运粮草的行列。但他无心押运,得混且混,运粮的指挥官曾问韩信,为何懈怠,韩信破天荒的说,楚军就要全军覆没了,难道要把这些粮草运去给秦军吗?
韩信因此险些被定了个扰乱军心的罪,但韩信说,他早就把这话告诉过项将军了。项将军让他来押运粮草的目的,就是要让他活着,以见证孰是孰非,因此,指挥官才放了他一马。
韩信说:“将军放心,如果项将军能凯旋归来,自不要你动手,他一定会杀了我的!不过,这个可能几乎没有,将军还是跟我一起等候战报,免得前去送死。”
果然,不出几日,项梁在定陶战死、所部楚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开了。
那些活下来的楚军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才觉得韩信非同凡人,他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都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韩信只是感慨地摇头,然后说:“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定陶寻找项将军的尸体,然后将之运回彭城安葬。”经过这一事,大家都相信他的话了。
韩信主张寻找项梁的尸体送回彭城安葬,这绝不是他的良心发现,而是想借此证明自己的高明和忠心,想为以后在项家军立足打下基础。
项羽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当场暴跳如雷,哭喊着要去杀章邯为叔父报仇。幸得虞姬死缠烂打,使尽了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领才将之稳定了下来。
虞姬啼哭着说道:“你现在正在气头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怎么办啊!你难道忍心失去我吗!”
项羽才失去了一个他最亲近的人,当然不想再失去一个他最爱的人,于是就哭泣道:“项羽自小没有父亲,是叔父将我抚养长大。他从小把我当亲生的一样对待,教我读书识字,传我武功兵法。我有今天的一切,全是叔父给的。可我还没让他过上一天安乐的日子,他就被害了,虞姬啊!你教我如何不痛心疾首!”
虞姬抱着项羽,伤心地哭道:“我懂,我懂!可人死不能复生,报仇的事也不急于一时。你现在这个样子,教我如何放心让你去啊!叔父在天之灵有知,也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你就算万人莫敌,可你也是人,那秦军有数十万之众,你杀得完吗!”
这时,有士兵来报项羽说:“将军,元帅的尸体已被一个叫韩信的、押运粮草的小兵找到,现在已在送往彭城的路上了!”
虞姬听了,趁机劝项羽道:“死者为大,应该先让叔父入土为安,你就算要报仇,也得回彭城把叔父的丧事办了再出兵不迟,你可是他的儿子啊!”
项羽听了,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这样,于是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即刻率兵回彭城为项梁办理丧事。
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又率军攻杀了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
杀了项梁、消灭了田儋、魏咎之后,摆在章邯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攻打楚国的都城彭城,另一条是率得胜之师渡过黄河,北上攻打赵国。
章邯因此而迷茫了,是北上还是继续东进?
先考虑继续东进吧!这条路有些艰险,项梁虽然战死,但楚兵势力仍然强大。
刘邦的那些部将个个都是好手,还有英布也是一个猛将,项羽更是有万人莫敌的本领。对了,还有吕臣,这是一个不要命的人。更糟糕的是,项梁刚死,楚军肯定正四处要找秦军报仇,此时去楚军的老家打劫怕是占不到便宜的。
再者,彭城易守难攻,粮草充足,而我军因战线拉得太长,如果久攻不下,必定会动摇军心。
另外,上回全歼项梁的楚军,也只是险胜。楚军的作战能力我可是见识过了,要不是项梁刚愎自用、狂妄自负,鹿死谁手还难说呢!
最后,如果调王离驻守长城的军队南下与我合军攻打彭城,又怕大军经过赵国境内时,赵军从后面攻击我们。
算了,放弃攻打彭城,一心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比较安全,等收拾了赵、燕诸侯王,再来收拾楚军不晚。而且北上攻打赵国,还有几个好处:
一可以调王离军南下与我合军攻赵,这样有望将之一举歼灭。
二赵国势力弱小,但地理位置重要,一旦拿下赵国,不仅能得到充足的粮草,还能以此为根据,进可攻彭城,退可回咸阳。
三攻打赵国,楚军应该不会去救援,就算去了,那也是长途跋涉、离乡背井,我可以打他个以逸待劳。
除此之外,一个偶然事件,更加坚定了章邯北上攻赵的决心。
这个偶然事件正是李良叛赵杀武臣。
李良奉武臣之命平定常山以后,回来报告功绩,本想讨个封赏然后享受享受,可武臣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而是再次派他夺取太原。
李良带着极为不满的情绪到了石邑(应该是今河北石家庄市),秦国的军队已经严密地封锁了井陉,不能向前挺进。
当时,秦国的将领王离以秦二世的口吻给李良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说:“你如果能弃赵归秦,朕就饶恕你的罪过,并拜你为上将军,让你显贵一生,荣耀九族。”
李良接到这封信,再想起武臣对他的待遇,想想如今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处境,当下有了造反的心。于是率兵回邯郸,假意请求增加兵力,伺机行动。
还没回到邯郸,路上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归来,还跟着一百多随从的人马。
李良远远望见如此气魄,以为是武臣,便伏在地上通报姓名。武臣姐姐喝醉了,也不知他是将军,只是让随从的士兵答谢李良。
李良一向显贵,从地上站起来,当着随从官员的面,感到很羞愧。随行官中有一个人说:“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将军之下,而今,一个女人竟不为将军下车行礼,请让我追上去杀了她。”
李良之前收到秦二世的书信,本来就想反赵,但未能决断,现在遇上这件事,让他顿时坚定了决心。于是当场派人追赶赵王武臣的姐姐,将之杀死在道中,随即率领军队袭击邯郸。
邯郸方面不了解内变,武臣、邵骚竟被李良的叛军杀死。
张耳、陈余因耳目众多,提前得到了李良造反的消息,因此才得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