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余规劝武臣说:“陈王此举,实非本心,他这样做的目的,只不过是将计就计。等其灭掉秦国之后,一定会加兵于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而是向北发兵夺取燕、代,向南进军收缴河内,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赵国南面依靠大河,北面拥有燕、代,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强行制约赵国。”
武臣认为他们讲的对,因而,不向西发兵,而派韩广夺取燕地,李良夺取常山,张黡夺取上党。
武臣不听从陈胜号令率军西进击秦,直接导致了周文军的惨败。
周文边逃边重新召集被秦军杀散的起义军,一路逃出了关中,退到曹阳(今河南灵宝东北)固守。
章邯不肯善罢甘休,一心要将起义军杀个干净,于是率得胜之师一路追杀周文。
周文在曹阳抗击章邯所率的秦军数十天后,眼看不是秦军的对手,又一路败退到渑池。
周文所率的起义军无论在攻战方面还是在守城方面都没有经验,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之前之所以能一路所向披靡,一是有各地的老百姓响应,再就是没有遇到秦国的正规军队。
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所部与秦军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之前在进攻的路上,因为有老百姓资助,所以粮草不是问题,现在被秦军追着跑,谁还敢给他提供吃住。
向陈胜请求派兵支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陈胜的兵已经全部派出去了,那些将领正在各地称王,是不会再听他招呼的。所以,周文很识相,与其请陈胜派援兵,不如自杀了干脆。
其实,在周文自杀前,正在围攻荥阳的起义军首领田臧听说秦军大败周文所部,周文被追杀得走投无路,于是就趁机与假王吴广商议,请求放弃兵围荥阳,打算率军与周文从两面夹击章邯所率的秦军,如此,定能抵挡住秦军的攻势,以援救周文及其部下。
但是,吴广没有同意。他的想法很简单,凭什么我在荥阳与秦军主力大战,你周文却通过我来牵制秦军主力而绕过荥阳,这不是要抢我的风头和大功吗?从我面前过,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更别说给我送点粮草和援兵来了!你不是要想出头吗?现在就让你尝尝吃独食的下场!
不过,吴广拒绝的正当理由是,如果我军撤离,荥阳的守军一定会趁机追杀,到时我们腹背受敌,如之奈何。
田臧给吴广讲唇亡齿寒的道理,说,如果周文所部全军覆没,章邯接着就会进攻荥阳,到时荥阳的守军杀出来,我军才真正的是两面受敌,必将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话虽在理,但吴广就是不听,我是假王,这里由我说了算。
田臧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于是就假借陈胜之名,引兵杀害了吴广。
周文大军失败后,气焰嚣张的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荥阳的农民起义军。
吴广死后,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就由田臧指挥,可是,此时周文已死,他本想与周文两面夹击章邯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
田臧无奈,只得派李归等将领分兵围攻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打算抢占秦国的粮草基地——敖仓。
但章邯已经明白了田臧的用兵意图,先行将大军开赴敖仓埋伏。
田臧在敖仓中了章邯的埋伏,所率部将与秦军大战,全部阵亡,田臧虽然勇猛,最后还是被章邯斩杀。
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荥阳的守军见秦军主力到达,也引兵杀出城来,两面攻击起义军。
围攻荥阳的这支起义军遭到秦军的两面夹击,不久全军覆没。
李归也被章邯斩杀。
韩广奉武臣之命率军到达燕境,各城望风归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韩广为王,韩广也欲据燕称王,但因家属居赵,并有老母在堂,害怕被武臣杀害,所以对众告辞,未敢相从。
燕人说道:“当今楚王最强,尚不敢害赵王(武臣)家属,赵王岂敢害将军老母?尽请放心,不妨自主。”
韩广见燕人说得有理,便自称燕王。
赵王武臣得知此信,遂与张耳、陈余商议,两人的意思是,就算杀了韩广的家属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派个使者去燕国,示彼恩惠,然后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迟。
武臣同意两人的说法,于是遣人护送韩广的母亲和妻子一同去燕国。韩广得与骨肉相见,当然大喜,厚待赵使,并遣使去赵国谢恩。
不日,一切准备妥当,武臣便亲率张耳、陈余诸人,将大军开赴燕赵交界处驻军。
早有探马报知韩广,韩广恐赵兵入境,急令边境戒严,增兵防守。
张耳、陈余得知韩广有备,便请武臣南归,徐作后图。可是武臣志在得燕,不肯空回,耳、余也无可奈何,只好随着武臣,仍然驻扎边境。
但三人彼此分立营帐,除有事会议外,各守各营,未尝同住。
武臣也许是闲不住了,便突发奇想,打算潜入燕地窥探虚实,因恐耳、余二人谏阻,不愿与议,自己放大了胆,改装易服,扮做平民模样,只带了仆从数名,就出了营门偷入燕境去了。
燕军日夜巡逻,遇有闲人出入,都要盘查底细,方才放过。冒冒失失的赵王武臣,不管甚么好歹,闯将进去,即被燕人拦住,向他问话。
武臣言语支吾,早已为燕人所疑,不巧的是,燕军中有认识武臣的人,当下认出武臣,大声叫道:“这就是赵王,快快拿住!”
守兵听了,都想争功,于是七手八脚来缚武臣,武臣还想分辩,那铁链已套上头颈,好似凤阳人戏猢狲,随手牵去。咎由自取。
武臣的仆从多半被拘,有两三个较为刁猾的,转身就走,奔还赵营,报知张耳和陈余。
燕国的将领臧荼把武臣囚禁起来,要瓜分赵国一半土地,才归还赵王。
赵国派使者前去交涉,臧荼就把使者杀了,要求分割土地。张耳、陈余为这件事忧虑重重。
蒯通见了这种形势,在军中四处扬言说:“如果让我去游说燕军,定能和赵王一同坐着车回来。”
这蒯通虽然为武臣说下了范阳城,也因此让武臣成功的得到了赵地,但武臣却没有重用他,张耳和陈余也非常的看不起他,所以,武臣称王后,他一度受到排挤。
许多人听了,都讥笑他说:“使臣派去了十几位,去了就立即被杀死,你有什么办法能救出赵王呢?”
于是,他跑到燕军的大营。臧荼见到他,他却问臧荼说:“知道我来干什么吗?”
臧荼回答说:“你打算救出赵王。”
他又问:“您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臧荼说:“是贤明的人。”
他继续问:“您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臧荼回答说:“不过是要救他们的赵王罢了。”蒯通笑着说:“您还不了解这两个人的打算。张耳、陈余随武臣挥军攻克了赵国几十座城池,他们谁不想称王,谁甘心终身做别人的臣下?他们之所以不敢称王,只是顾虑到局势初步稳定,时机还不成熟。如今,您囚禁了赵王,这两个人表面上是为了救赵王,实际上是想让燕军杀死他,这两个人好瓜分赵国自立为王。”
“你们试想,你们是对付一个赵王轻松呢?还是对付两个甚至是三个或多个赵王呢?武臣一死,赵国必定分崩离析,到那时人人称王,打着为赵王报仇的旗帜来攻打燕国,燕国将会遇到多大的麻烦!但如果燕国肯放回赵王,赵王一定会感燕国的不杀之恩的,从此与燕和好,再不相犯,何等大幸。”
臧荼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将此话说与了韩广,韩广因感武臣送母还妻之恩,遂归还武臣。
蒯通成功的救出了武臣,并替武臣驾着车子,一同归来。
赵王武臣逃出虎口,也许是惊吓过度,回来后便下令拔营南归,驰回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