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犯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英布是皋陶后裔,乃皋陶五十九世孙,是秦代的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市)人,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面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
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英布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
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所以又称黥布。英布后来被抓到骊山当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
英布在修墓期间专门和罪犯头目、英雄豪杰来往,其后来带领一些人逃离骊山,到其它地方成为盗贼。
陈胜起义后不久,英布就去见番县令吴芮,劝他起兵反秦。
吴芮听了英布的话,毅然决定让他率部下一起反叛秦朝,不久就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
张良在古博浪沙命大力士椎击秦始皇失败后,被全国通缉,他因此隐姓埋名于沂水河畔才得活命,后来在沂水桥上又偶遇圮上老人传其兵书,十年来,一直苦心苦读。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
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张良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遂打算率众往投景驹。
景驹是楚国贵族三大姓氏中景家的后代,楚国灭亡后,一直不忘恢复楚国,谨记项燕立下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
后见秦始皇死,秦二世无能,在大泽乡起义的影响下,也率众起义,自称楚国假王,在原楚国地面上,有一定的势力。
陈胜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在三军和当地人的怂恿下,称王立国,建立张楚政权。
在张楚大旗的号召下,刘帮、项羽、彭越等农民起义军相继而起,反秦势力遍布天下。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掠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
他任命吴广为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
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
之后不久,陈余来规劝陈胜说:“大王调遣梁、楚的军队向西挺进,当务之急是攻破函谷关,来不及收复黄河以北的地区,我曾遍游赵国,熟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
陈胜觉得很有道理,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陈地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地。
另外,武臣率领的北征赵地的这支队伍里还有几人不得不说,他们分别是韩广、臧荼、李良。
武臣(?—前208年),陈县(今河南淮阳)人,与陈胜是旧相识,曾暗中帮助陈胜攻打陈县,并力举他称王,所以很得陈胜喜欢。
韩广(?—前206年),原赵国上谷小吏。
臧荼(?—前202年),韩广的部将。
李良生卒年不详,武臣的部下。
陈胜除了派武臣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外,另外还派了三路大军向东、南攻城掠地。
一路大军由邓宗统领,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唯独邓宗率领的这一路大军最后与陈胜胜利会师,据守九江郡,他是陈胜派出去的几路大军中的唯一例外。
邓宗(?—前207年),秦末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家贫,爱打抱不平。前209年,聚众数百人,响应陈胜起义,杀贪官,开仓济贫,队伍发展至万人。
二路大军由周市统领,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
三路大军由召平统领,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
召平生卒年不详,秦朝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前209年参加陈胜、吴广起义,被任命为将军,率兵攻广陵,不克,听到陈胜败亡的消息,乃渡江至吴地,矫称陈胜之命任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令其率军渡江向西攻秦,项梁于是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成为抗秦主力。
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然而,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革命队伍内部的离心倾向也在滋生蔓延。
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
如北征的武臣攻下原赵国地区后,就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
武臣奉命为北征统帅,不日率军出发,由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北上。
武臣率军所到一处,他和陈余都要对当地豪杰游说一番说:“秦国暴政,残害天下百姓,已经几十年了。其北筑长城,南修五岭,苛捐杂税,徭役刑罚,使得民不聊生。秦国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数不胜数,我就不一一陈说了,因为你们都比我更清楚,甚至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是亲身体验过的。”
“我要说的是,我们已经受了几十年的罪了,实在是不想再过那种生活了,我们要求改变。要改变,就得反抗,就得把秦国推翻。你们要明白,秦国不是无坚不摧的,秦军也不是战无不胜的,你们看看张楚大王陈胜就明白一切了。”
“而我们就是陈大王派来的,记住,我们不是来抢你们的地盘和夺你们粮食的,我们是来拯救你们出水火之中,然后带你们去过好日子的。所以,你们要全力的支持我们,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只有把秦国推翻了,我们以后才能真正地过上好日子。”
“有志之士们,你们还等什么,现在可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一旦错过了,将会遗憾终生的!来吧,拿起武器,加入我们,金光大道就在你们的面前!”
就这样,在陈余的鼓吹下,武臣率军所到之处,义士豪杰纷纷响应,百姓大力支持,强盗帮派等团体不断加入,很快,武臣的队伍就壮大到了几万人,一路顺便攻下了赵地十余个县城。
随后,武臣率军来到赵地东北部的范阳(今河北保定市北部)县城,这是蒯通的家乡。
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保定市北徐水一带)人,因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讳而改为通。蒯通学的是纵横捭阖之术,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靠一张利嘴吃饭。
武臣大军兵临城下,范阳县令徐公惶恐不已,不知道是该投降还是应该死守。
正在徐公举棋不定,寝食难安之时,蒯通来拜见他。
蒯通想游说范阳县令徐公,但徐公心情不好,没有心情见他,于是很不友好地问:“你是谁,来找本县干什么?”
蒯通说:“我是范阳人蒯通。听说您就要死了,所以前来哀悼。但是,如果你肯听我一言,便可长命百岁,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徐公听了,觉得他很可笑,也很幽默,于是故作惶恐地问道:“你是不是没吃饭,饿昏头了,尽在此胡说八道,不过,我倒想听听,我怎么就要死了?”
蒯通悲愤激昂地说:“你做县令十多年,你可记得曾杀死过多少人的父亲,砍残过多少人的手脚,施以过多人的黥刑?不计其数吧!在此之前,没有人敢把刀子插到你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可是现在天下大乱,秦国即将灭亡,真到了那时,你觉得那些慈父、孝子们会放过你吗?所以,我为你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