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逼问道:“你告诉我,想,还是不想!”
胡亥犹犹豫豫地说:“想,但是……”
赵高急迫地说:“只要你想,我就能助你坐上皇位!”
胡亥有些颤抖,有些害怕。
赵高走近扶定胡亥,吼道:“你怕什么!一切有我在!现在正是天赐的良机,看来是上天要把皇位留给你。”
胡亥这才镇定些,眼睛死死的盯着赵高,意思是要他拿主意。
赵高说:“只要扣留诏书,扶苏便不会回到咸阳,另外,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滞留不前,甚至故意绕道而行,尽可能给始皇帝拖死在半路上,只要皇帝回不了咸阳,这事就成功了一半。”
胡亥惶恐地说:“要是让父皇知道了,可怎么是好?”
赵高劝道:“皇帝都那个样子了,他能知道什么?皇帝身边的人我早就打理好了,只是李斯有点麻烦,但我已想好了对策!”
胡亥还是战战兢兢的,拿不定主意。
赵高最后对他说:“两条路,要么你去皇帝面前告发我,然后让扶苏继承皇位,要么听我的,我让你继承皇位!”
说罢就去了。
秦始皇的车队离开了会稽,望咸阳进发。
一路上,赵高总是私传秦始皇的命令,叫车队放慢速度。
不仅如此,赵高还秘密吩咐侍候秦始皇进药的太医,不仅不要给皇帝进良药,相反还要给皇帝食用对身体不利的大补药或者是增加病情的药。
另外,秦始皇明明适合吃清淡点的和容易消化点的东西,可赵高偏偏吩咐为皇帝掌厨的厨师给皇帝送些油腻的粗硬的食物。
总之,只要是能让秦始皇早一点死去的法子,赵高都用尽了。
经赵高这么一弄,没几天,秦始皇就几乎处于断气的边缘。
秦始皇的车队经过一处险要地界,开路的军头来问赵高,是绕道而行,还是走险道。
赵高说:“走险道虽近,但恐有贼人出没,怕对皇帝不利,还是绕道走大路安全。”
李斯听了,甚是反对,这些天赵高的行动很是反常,他担心赵高要搞阴谋,于是当即阻止道:“皇帝命令早日回到咸阳,可尔等却三番五次找借口拖慢行程,经常绕道,这其中莫非有什么勾当?”
赵高被李斯这么一说,险些难以应付,幸好胡亥出来解围道:“丞相何出此言?这么做都是父皇的意思,难道丞相怀疑我不如您更担心父皇的安危吗?”
李斯被问得无话可说,他毕竟是秦始皇的儿子。
胡亥又问李斯:“丞相博识,可知道绕道而行正是沙丘?父皇曾说起过,此次出巡,回转途中定要到沙丘一游,去感受一下当年赵武灵王沙丘政变的事迹!”
李斯说:“臣当然知道绕道不远正是沙丘!只是,皇帝病危,不宜逗留,再者,赵武灵王当年在沙丘政变中驾崩,这不是好兆头,应该避免才对!”
胡亥止道:“父皇是天子,怎能与凡人相提并论!丞相想抗旨不遵吗?”
李斯无言以对,只得随之。
这一次,胡亥的表现让赵高瞠目结舌,他知道,这是一个扶得起的人。
秦始皇的车队浩浩荡荡抵达沙丘,秦始皇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无可厚非,这是一条死路。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出发回咸阳(今陕西西安西),最近的路线是沿西北方向直行,经安徽、过河南而达咸阳,怎么会绕到沙丘(河北邢台)去。
公元前209年正月,“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今河北邢台)逝世。
这沙丘真是一个好地方,当年赵武灵王选择了这里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站,现在秦始皇又选择了这里作为终点。
秦始皇终于死了。
最高兴的不仅是赵高那些人,还有千千万万生活在秦始皇暴政下的平民百姓。
秦始皇虽然死了,但他的死讯此时还没有公布天下。只有赵高、李斯和秦始皇身边的几个近臣知道。
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韫辕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
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秦始皇已死,赵高的阴谋得逞一半,接下来就是说服李斯与之同伙了。
这天,赵高和胡亥以请李斯商议如何处理皇帝死后的事宜为由召见李斯。
李斯刚进入胡亥的居处,大门随即就被关上了,外面埋伏了数十个刀斧手。
李斯觉得不对劲,想回身,已经来不及了。
赵高把扣留下来的诏书递给李斯看,李斯当时便明白了一切。
李斯怒吼道:“这们这是要篡夺皇位?”
胡亥争辩道:“扶苏是父皇的儿子,我也是父皇的儿子,只因为他比我出生早,他就理所当然的是皇位继承人?凭什么我继承皇位就是篡位?他继承皇位就是合理的?”
李斯说:“这是历来不变的祖制,你们这样做,会亡国的!”
赵高插话道:“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也就不跟你废话了!今天你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你加入我们,你照样是秦朝的丞相,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第二条路,想必你已看到了,你今天要是说一个不字,你是走不出这间屋子的!”
李斯无言以对,这是没得商量的余地了。他今天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为了忠义而死,像韩非一样,要么跟赵高同谋,继续享受高官厚禄。
此时的李斯,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也许到了此时,他才能体味得到当年韩非心里的痛苦。
胡亥又劝道:“如果丞相能帮我登上帝位,我保证让你比在先皇时更风光!”
赵高又劝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扶苏的眼里,你与蒙恬将军谁好呢?这不用说,你都知道!丞相试想,如果扶苏即位皇帝,蒙氏家族一定会独霸秦朝,到那时,你不仅保不住现在的丞相位,恐怕还会被安个谋害始皇帝的罪名而要了你的脑袋。秦国历朝历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就从没例外过!”
这些话正触到李斯的痛处,他沉默半晌,黯然感叹:“唉!”
赵高装出十分关切的样子,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我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人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仰天长叹一声,滴下泪来。
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诏书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闻晴天霹雳,肝胆俱裂。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
蒙恬与秦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
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
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得宠,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
此时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不如索性一网打尽。
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惑乱主上之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找个借口杀了。
胡亥杀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