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是清明时节,如果坟墓里的人还有后人的话,都会有人来给祭拜打扫、烧香焚纸、上幡添土的。
然而,这一堆石头砌成的乱坟冢却没有人来祭拜过,在深山老林中显得异常孤苦、冷清。
李斯实在是走不动了,转了大半个荆山,没有发现一块玉石,只看见这一堆枯冢。
李斯想,管它是不是卞和的,既然无儿无女前来祭拜,又逢清明,自己又遇上了,就把他当成是卞和的来祭拜一下吧!
李斯拔出宝剑,将坟墓周围的乱草和杂树清理了,整个墓地才稍稍要体面些。
他将随身携带的香、纸焚烧了,叩了几个头,再三拜了,就对着卞和唠叨起来。
李斯自言自语地对着坟墓说着:“卞和啊卞和,如果你在天有灵,就请你指点一下,你当年发掘出来的那块璞玉到底在哪里?”
“我李斯辛苦大半生,眼看功业有成,不能因为一块石头而前功尽弃啊!你要是保佑我找到璞玉,我有朝封侯拜相了,定将你重新风光大葬,修建园陵,年年清明焚香祭拜。”
“再说了,你以失去双腿的惨重代价,耗尽一生的心血和眼泪才让那块石头问世,你难道就甘心看着你的杰作被永世埋没?”
“我向你保证,我找到璞玉后,绝不会将他占为己有,而是用它来打造一方传国印玺,让它和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一起历经万代,永恒千秋。”
李斯说到兴奋时,又对那块和璞呼唤起来:“和璞啊和璞,你在哪里,如果你有灵性的话,你就给我一点提示,让我找到你,然后带你去秦国享受万世香火,万代崇拜。你要是不甘寂寞,你就出来呀!你要是不想被埋没,你就给我灵感,让我带你走!……”
李斯不停地说着,已经忘了周围的一切。
此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四周漆黑一片,只有虫子和夜鸟的叫声以及夜间小动物出行的稀疏声。
这一日本是月圆之夜,但荆山把月光挡在了外面,所以山中还是一片漆黑。
李斯也许是疲劳了,说累了,就靠着坟墓沉沉地睡去,虽说闭上眼睛,但心中又好像是清醒的。
不知过了好久,圆月移动到荆山的正上空,把一缕月光投了下来,正落在卞和的坟墓上。
就在月光落下的瞬间,那砌坟的一块石头突然被月光照得透明,瞬间散发出奇异的蓝光,把整个荆山都照亮了。
只一下,李斯便被这光芒惊醒,他睁开眼睛一看,只见坟上的一块石头正被一缕月光照射着,本身受到感应而发出无限的光华。
李斯明白,这就是璞玉!
“璞玉显灵了!”他内心大声地叫着。
随即起身将那块发光的石头捧在手中,颤抖着不知所以。
随着月光的移动,那璞玉不再发出光华,李斯看了,就是一块丑陋的毛石。
李斯没有想到,这天下至宝,就这样平平凡凡的显露在外,被人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来砌坟,多少人想方设法的要找到它,可就算看到了它,也没有机缘把它识破。
越伟大的人越平凡,越高贵的东西越普通。
不日,李斯将璞玉带回秦国,找天下玉工良将来打造传国玉玺。
玉工们按照李斯的要求,将璞玉打造成一尊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篆字,以作为秦始皇号令天下的信物。
万事具备,一齐就绪。
公元前220年正月初一,秦王嬴政在咸阳宫举行空前隆重的登基大典,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早在嬴政登基为秦始皇之前,他就和李斯等一干大臣商议一统天下后君主的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相约称“帝”,但因为当时的各种原因,最后都自行取消了这一称号。
秦王政一统天下后,总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他说“今天下大定,不更改名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
于是下令左右大臣们议定帝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说:“大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即使五帝也不能及。”
御史大夫冯劫说:“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最贵,所以,请大王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都不满意。
李斯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了古代的三皇五帝,应当改用最尊贵的名号,于是将其中的“皇”和“帝”取出来相加,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秦王。
秦王嬴政听了李斯的话,揣摩了一番,非常受用,于是就采用“皇帝”称号作为秦国统治者的尊称,皇帝又自称“朕”,命令叫作“制”和“诏”,以表示尊贵。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嬴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嬴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
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
从秦始皇时候起,我国一套比较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清晨,随着一轮红日升起,数声号角响彻天地,接着万鼓齐鸣,千乐同奏,咸阳城四处张灯结彩,沉浸在欢天喜地的乐声中。
登基大典第一项:秦始皇祭天。
秦始皇身着黄袍,头顶冠冕,在群臣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走上祭坛。
秦始皇焚香毕,念祭词:“嬴政奉天命,承天意,而一统天下,横扫六合,今大功告成,特率文武百官到此顶礼祭拜!望天佑大秦,保我万世永传。”
说罢,跪拜叩头,后面的文武百官也依次而跟着秦始皇跪拜。
大典第二项:祭拜九鼎。
祭天毕,秦始皇又率文武百官在刚修建完毕的始皇宫祭鼎。
九鼎呈金字塔堆起,底层五只,中层三只,顶上一只,看上去雄伟壮观,威严森然。
这不仅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尊,更代表了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
嬴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国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最顶上的那只鼎当然是象征着秦始皇,中间的是统治阶层,底下的是平民百姓。
秦始皇焚香毕,念祭词:“大禹造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今九鼎归秦,代表秦从此一统天下。凡天下之人,必俯首称臣,不可忤逆,违者必天诛地灭,人神共愤。”
秦始皇叩拜,后面的大臣也跟着叩拜。
大典第三项:授传国玉玺。
秦始皇率文武百官立在黄金打造的龙椅下,李斯端着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然后当着秦国百官的面将它授予秦始皇。
李斯边授边高呼:“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李斯用小篆体亲自书写的,命玉工镂刻在玉玺正面的八个大字。
秦始皇捧着玉玺一步一步走上皇阶,然后高高地坐在了龙椅上。
李斯就和其余的文武百官一起下跪,高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秦始皇当百官之面,拜李斯为丞相。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李斯为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李斯当众宣布皇帝令:
“一从今天起,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
二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天子。
三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书上遇到“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四只有皇帝使用的、以和氏璧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玉玺”,盖上玉玺的文书叫圣旨,见圣旨如见皇帝,没盖玉玺的文书一律无效。
五从此后,秦国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
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