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本分事
在赵州祖庭,现在的赵县柏林禅寺普光明殿前,有一幅赵朴初老先生撰写的对联:"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大道透长安搬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其内容便是赵州从谂当年接化学僧的一系列著名公案。
赵州说禅,从来不离本分事,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平常心是道"的宗旨。从生活透禅机,说来轻巧,落在实处却很难很难。赵州从谂集百年功行,其禅道早已炉火纯青,臻至化境,所以,他老人家举手投足无不是道,扬眉瞬目莫不有禅。他举重若轻,拈轻若重,萝卜青菜都能给人以启迪。
有人问:"不知老和尚还修行吗?"赵州答:"穿衣吃饭。"又有人问:"什么是道?"赵州指了指寺院外,说:"墙外边有道(路),你去看看。""我问的不是哪种道。""你问哪个道?"赵州眯起了眼。"大道!"学僧说。
"大道透长安!"赵州眸子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那深邃的目光,在当时,似乎真的能透过万里迷雾,看清古都长安的一砖一瓦;到现在,他的目光仿佛还能穿透千年岁月,注视着我们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好一个大道透长安!长安是首都,比拟为佛之境界;佛法大道,直通佛界!学僧一问再问,问的是学佛修禅的途径;赵州一答再答,所有回答总不离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路。问的意图,是离开世间、避开红尘、寻求无上菩提之道,答的是,佛法不离世间,学佛修禅走的就是人世间的常道。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理,就在最平凡的事物中,就在日常生活里。
学僧问:"如何是玄中玄?"赵州当然知道他是变着花样问禅,反问道:"你玄来多久了?"学僧没有觉察到赵州的陷虎之机,答道:"玄来很久了。""幸亏你遇到了老僧,不然的话,你几乎要被玄杀了!"禅,不是玄学,不能从知识层面上层层剥离,渐渐深入。禅道不玄奥,不离日常生活。可是,往往人们要从中求玄寻道。赵州慈悲警示:小心玄杀!有两个云水僧同时来到了观音院,院主(监院)领着他俩来方丈拜见师父。
赵州问:"曾经来过这里吗?"一人说:"我曾来过。"赵州说:"那好,请你吃茶去吧。"另一个道:"师父,我没来过。"赵州还是一样说道:"好好,请你也吃茶去。"古代丛林接待前来挂单的云游禅人,有吃茶的惯例。但是,对于新来与旧客是有所区别的。赵州破例都让他们吃茶去,不但令两个学僧疑窦丛生,连站在一旁的院主也疑情顿起,不禁追问道:"老和尚呀,来过咱们这儿的您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为什么呢?"赵州冷不防大喝一声:"院主!"院主一激灵,下意识应道:"师父,我在这儿。""你也吃茶去!"三个禅僧突然有所醒悟。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是禅宗著名的四大门风。而这就是"赵州茶"的来历。这个公案在当时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南北禅林,禅僧们围绕着"赵州茶"诞生了一系列新的公案。
睦州道明禅师问一个新到的僧人:"你最近离开什么地方啊?"这僧回答河北。睦州说:"河北有个赵州和尚,你曾去参拜过吗?"僧人说自己就是从那里来的。睦州又问:"赵州是怎样说禅的呢?"僧人将"赵州茶"的公案讲给他听。睦州听后呵呵大笑,连呼:"惭愧,惭愧!"接着,他问:"你亲见赵州,知道这个公案,赵州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新来的僧人不以为然地说:"没啥实际意义,不过是方便开示。"睦州大摇其头,叹了口气说:"苦哇,好端端的一尊赵州古佛,却被你这糊涂虫泼了一身屎尿!"说完,他狠狠打了那僧一禅杖。他回转头,问一旁站立的一位沙弥:"你怎么领会呢?"
沙弥也不答话,故做礼拜状。睦州也打了他一杖。从方丈出来,那僧问沙弥:"刚才和尚打你做什么?"沙弥说得怪怪的:"若不是我,和尚不打沙弥。"难怪睦州道明作为大师兄,能够指点大名鼎鼎的临济呢,单单他这宽阔的胸襟,磊落的禅风,就不愧为一代祖师。他对赵州以本分事、家常话接引学人的禅法之高明,非常敬佩,自叹弗如。他之所以对那个仅仅将"赵州茶"理解成一种方便的僧人痛下棍棒,是为了捍卫赵州禅的尊严。
赵州从谂就像一个最高明的画师,高明到极处反而就没了技巧,任意挥洒恰到好处,返璞归真,妙到巅峰。他度化、启迪禅僧,往往不谈佛法,不说禅道,只说一些家常话。以此指明,伟大的佛法,就在平常生活中。一日之间,时时处处,无不蕴涵着奇妙的禅机。
一个云游僧问:"如何是赵州?"赵州回答:"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僧人实际问的是赵州禅,而赵州回答的是赵州城,门门相对,门门相通,看似平淡,却蕴涵着滚滚禅意,包藏着重重机锋,如同金刚王之剑,稍一揣摩,立刻就被截断头颅!
一个刚出家不久的青年僧人问:"弟子我刚刚开始学禅,什么都不懂,乞求赵州师父给我指示一条修行的道路。"赵州关切地问他:"现在正是早饭时间,你吃过粥了没有?""刚刚吃过。"赵州说:"粥吃过了,洗你吃粥的钵去!"青年僧人突然就开了悟!
景深
一只苹果从树上坠落下来,牛顿从中领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引发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其原理就蕴藏在烧开水的水壶里……平凡,蕴涵着伟大;真理,存在于普通之中。杭州附近的秦望山上,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最奇特的是,树半腰上有一间鸟巢一样的小小木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道林禅师的家了。树顶有鹊巢,树洞中住小鸟,人们就称他"鸟巢禅师"。
鸟巢禅师每日与鸟为伍,自然不说佛法了。一天,他的侍者会通来向他告别。鸟巢禅师问他到哪里去,会通说:"我出家,拜你为师,是为了学习佛法的。可是,你从来不教导我。我还是到别处寻求佛法去吧。"鸟巢禅师笑了,说:"要说佛法,我这里也有一点点。"会通赶紧磕头礼拜,问道:"和尚的佛法是什么?"鸟巢禅师从僧衣上拈起一根线头,举到会通眼前。临济大师开悟之后说:"黄檗佛法无多子。"这一根线头,就足以令会通豁然大悟了!
三百多年前,在荷兰,有一个读过七八年书的青年农民来到一座小镇谋生。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所有有志青年都不屑一顾的工作--门卫--给镇公所看大门。他在这个没出息的岗位上待了六十年,从未想过再换一个好工作。一生之中,他没有走出过这个小镇。
还是三百多年前,还是在荷兰,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他极其辉煌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他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1675年,他第一个发现了原生动物;1677年,他第一个精确描述了动物精子,并证实了精子对胚胎发育的重要性;1683年,他第一个发现了细菌。他还对动植物显微构造有过深入观测,开这些领域之先河。他是巴黎科学院院士,连英国女王都亲自来到他居住的地方会见他。
这两个人是不是有天壤之别?如果我告诉你,这是同一个人,你相信吗?他就是万·列文虎克。人人都瞧不起看大门的工作,因为它卑微,没有前途。列文虎克却发现了它的最大好处--轻松,空闲。挣钱不多,够吃饭就行;工作低贱,自己不下贱就好。他利用大量空余时间打磨镜片--他的爱好。那时,镜片都是手工打磨,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必须格外专注,格外细心。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做不好这件事情。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年。他把这项最简单易学却最难学好,最容易入门却很难深入的技艺推向了极致,他打磨的镜片十分精确,超过了任何技师。于是,当他将这个简单、单调、机械、枯燥的工作做到化境之后,便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神秘的世界--微生物领域。因为他打磨的镜片分外精确,所以他用之制造的显微镜准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王国的真实面目。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以他开悟的慧眼看到了"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瓢虫"。三百年前,列文虎克用科学手段证明了佛陀的英明。
列文虎克老老实实把手头的小事干好,用毕生的精力与心血致力于完善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造就了他杰出的一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
当我们打开电脑,按照微软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分类管理的路径,可以轻而易举、方便快捷、准确无误、层层深入地到达我们想到的地方。一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先生第一次与电脑"亲密接触"之后,说:"微软的操作系统没啥了不起的,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我们图书馆最常用的分类管理法。"他说的没错,当初,比尔·盖茨研制微软操作系统之时,的确借鉴了图书分类法。而这又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
1965年,盖茨在西雅图景岭学校上小学四年级。渐渐地,他对学校图书馆发生了兴趣。准确地说,是对图书管理员卡菲瑞的一双神奇的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你借阅什么书,她很快就能给你拿出来,从来不出差错。当他得知图书馆里有好几万册图书时,更是觉得卡菲瑞就像万能的上帝一样了不起。要知道,有时候为了找到某科"捣蛋"的课本,他往往会在自己几十本书中折腾半天,比人家卡菲瑞在上万册书中抓一个"坏蛋"用的时间都长。
他央求自己的老师推荐他到图书馆帮忙。他要当一次侦探,破译卡菲瑞神奇的奥秘。
卡菲瑞热情地接纳了他。她先给他讲解了图书分类管理的方法,然后让他将刚归还的书放回原处。"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位置。每一次都要让它回到原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它。"卡菲瑞说。
原来如此!盖茨仔细研究了图书馆的大布局,中区分,小类别,细划分,掌握了图书分类原则及规律。卡菲瑞又让他把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找出来,送回它应在的老地方。
"就像当侦探一样吗?"盖茨问。"那当然。"小家伙像花丛中的蝴蝶,在书架间穿行。到下午,还真有三个藏得很妙的"坏蛋"被他侦察了出来。于是,他正式当上了图书管理员。
两个星期之后,他家要搬到几个街区之外的地方,并转到另一个学校上学。"我走了,谁来管那些爱站错地方的"捣蛋鬼"呢?"小盖茨无不忧虑地说。
几天以后,盖茨又回到了卡菲瑞面前。"那座学校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所以我又转回这里上学了。对了,每天由爸爸开车接送我。其实,他不接送我,我步行也要来。我不来,这些书总爱调皮捣蛋。"比尔·盖茨小小年纪便锲而不舍地把毫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也正是这不起眼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创造的灵感,进而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天才,世界首富,并被誉为"数字英雄"。
心语
赵州禅有两大特色: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吃茶,洗钵,都是最普通、最常见、最本分的日常事务。然而,赵州禅师信手拈来,学僧便因此而大彻大悟了。他们为什么能开悟?他们又悟到了什么?大道至简,大美素朴。禅,并非什么高深的东西,就是生活的本然,不离生活本分。最朴素的生活常理,就是禅的真谛。只要将本分事做好,就是在实践禅,体验禅,觉悟禅。
当代人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知识,有理想,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社会现实又是非常实际的,远大目标的实现,其过程必然由一个个细节构成;任何伟大的事业,也都是由一件件本本分分的小事组成。如果只是一门心思放在未来远大理想上,终其一生,恐怕一事无成。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必须从最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因此,真正的能人并不直接去做大事,却最终能成就伟大事业。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自己的才能。殊不知,任何人的才能,只有表现出来别人才能发现。而表现自己才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同样一件简单事务,老板交给两个人去做。一人才高八斗、胸怀伟略,根本不屑于为这种琐碎小事投入精力与才智,只是马马虎虎应付而已;另一个人可能不聪明,但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如此,第一个聪明人恐怕很难再有下次的机会了--试想,连本分事都做不好,谁敢让你去做大事?
更重要的是,如同"吃茶洗钵"能让人开悟一样,本分事看似简单、浅显,却与"道"相通。在《论语·学而》中,孔夫子的学生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宇宙人生的大道,就在普通事物中,凡事只要抓住了根本,人生之道自然通达。也就是说,干好你该干的事,把本分干到极致,就能体味到"道"的妙用。
总之,我们在工作生活当中,只要将本分事做好,就能锤炼自己的才能。这也是我们的立身立命之本。
2.警惕习气误人
有一天,一个楚楚动人的妙龄尼姑向赵州观音院走来。她一副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能使那些容易产生邪念的人感到自惭形秽。
尼姑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径直走进方丈,施礼之后问赵州和尚:"什么是密密意?"人家问的自然是禅的密密意,也就是祖师以心印心的佛法大意。谁知,百岁高龄的老赵州顺手掐了她一把。小尼冷若冰霜的面庞,立刻变得通红,她跳开一步,敛容正色说道:"和尚,你偌大年纪,如何还有"这个"在?"老赵州一笑,道:"正是因为你有"这个"在!"是啊,若无这个,泯灭了男女之相,何必故作姿态?一位禅僧迎着飒飒秋风,踏着飘飘的黄叶,来到观音院。老赵州正挥动一把扫帚,打扫着长长的禅径。禅僧很伶俐,深深鞠躬后,指着满地落叶尘土问道:"清静道场,怎么也会有尘埃?"老赵州手头不停,说:"尘土是从外面飞进来的。"禅僧是借事问禅。赵州从谂大师当然明白他所说的"尘埃"所指,所以告诉他:自性本来清静。也巧,这时又有一位禅僧来问:"清静道场也会有尘埃?""瞧,又飞进来一个。"世上本无事,唯人闲自闹。心随外境所转,便生困惑,即被尘埃污染。
1981年深秋,日本临济宗的一群僧人,费尽周折来参拜赵州古佛道场。那时的柏林寺,正如赵朴老诗中所写:"寂寂赵州塔,空空绝依傍。"僧人早已离散,殿堂全部拆毁,佛像更是被砸得粉身碎骨,荡然无存。荒草野蔓丛中,几株老柏独自默默思忆着沧桑岁月,碎砖破瓦向风儿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断垣残壁一侧,一座孤塔傲然挺立,向青天昭示赵州门风遗韵犹存,向日月证明赵州禅话千古常新。
〔1〕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