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8600000012

第12章 入青海

次日黎明前即起,整队出发。甫过桥,川人始有知之者,群集桥边叩马相留,予反复陈述不能留藏之苦衷,众犹强留不已。予即告辞,匆匆而去,盖恐久留生变也。沿途景物不殊,而今昔异势,回忆波密之役,我死亡将士遗骸未收,魂羁异域。孰无父母,孰无妻子。读古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句,不禁恻然心痛,泪潸潸下也。

是日宿凝多。清查人员共官兵一百一十一人,皆一人一骑。予乘枣骝马,西原乘黑骡。随予左右者,仅马夫张敏,亦汉父蛮母所生,藏人称为采革娃是也。蛮娃一,为已杀波番招降营官贡噪之子。皆各乘一马,共一百一十五人。又驼牛一百二十余头,分驼粮食行李。

予入藏两年,薪俸所入,积有藏币(二分三钱)六千余元,皆分给士兵携之,亦虑多财贾祸也。有麝香一百七十两,满装一背囊,令护兵刘金声负之随行。金声成都人,年十七岁,在川即相随,又不愿入藏,故可信其无他也。殊予出江达之初日,宿凝多,竟未至,亦不知其何时窃负而逃矣。后子青回家,言此一物也,初为乌拉番人所知,追金声,杀而取之。黑夜过江达,为士兵管带谢营兵士所知,又截杀取之。后又为谢管带所知,派兵一排追及,夺回,杀十余人。最后谢兵败,复落藏人之手,藏人因争夺此物,互相杀戮,至数十人之多。黄雀螳螂同归于尽,亦可慨矣。

由凝多改道北进,沿途居民甚多,牦帐房相望于道。每帐房,牛羊数百成群。小山起伏,道路平夷,接近沙漠。时大雪纷飞,寒冷特甚。幸官兵皆乘马,日行七八十里,尚不觉苦耳。兴武以哥老会之力,颇能约束兵士,途中秋毫无犯,所至尚能相安。每宿营一地,即召地方耆老,询问青海道路。佥以此路往来人少,多不熟悉,仅能知其概略,与孟林所言相同。行七日,即至哈喇乌苏。

哈喇乌苏有河流,导源于卫藏布喀集、达喀噶诸池,东流会索克河。番人呼黑为哈,呼山为喇或腊,呼河为乌苏。布、喀诸池,水皆黑,又多流沙。其《禹贡》流沙黑水欤?二流来会,群山鼎峙,故以义名其水,即以水名其地。旧为达赖食采地,设有营官治理之。赋税所入,悉归私囊,而唐古特政府不能过问。其地北为黑番,南为三十九族。西藏宫城,至此为止。青、藏游牧,过此则然,盖蒙古、青海、新疆、关陇入藏之总会也。

予将抵哈喇乌苏时,遥见大平原中,有人户六七百家,市井殷系,俨然一巨镇也。又有大喇嘛寺一所,华丽庄严。予窃喜此地人户繁盛,可以休息,补充,再赋长征。殊行渐近,见有番兵数百人,持刀枪夹道而立,阵势森严。予甚异之,乃停止队伍,遣舌人前往探询,并告知来意。良久,偕一喇嘛至,挥令我军速去,不许停留。时日色西沉,又无帐篷。计无复之,力白假道之意,往复磋商至再,方许一宿即行,指小屋三间栖止之。番兵愈来愈众,四面围绕,禁止出入。复与磋商,乃许夫役四人出外取汲,然牛马饥不得食,聊以糌粑饲之。又出重价购糌粑一百包,彻夜戒备。天明,知不可留,乃收拾起程。幸昨夜取水兵士,觅得一年老喇嘛为向导,遂携之行。行约十余里,忽见番骑千余人,张两翼踵至。予行则行,予止则止。众愤甚,请战。予止之曰:“既已通过,何必轻启衅端,妨我行进也。”又行十余里,番骑踵行如故。予乃择地停止,番骑亦停止,因聚众谋之曰:“番人果有异图,昨夜何以不发。今我既前进,何以又复踵追。然番人狡诈难测,意者,我军猝至,调兵未齐,且惧我械利,故隐忍未发耳。今晨大兵毕集,始悉众来追。但相随二十余里,又未逼近者,是必别有企图,欲乘夜袭我。我不及时击破之,一入黑夜,四面包围,则吾侪无噍类矣。”遂决计先发以制之。

予乃分部队为三队,兴武率一队攻其前,予自率一队攻其左,余一队守护行李辎重,兼为援应。时右侧大平原中,帐房甚多,番骑皆下马,入帐房中休息,兴武直前攻入,番众出倚矮墙迎战。我军且战且进,逼近墙边,番众仍顽强抵抗。予乃绕出番兵左侧猛攻之。番众不支,始上马奔逃。我两路猛追,乱枪扫射,番人纷纷落马死。追逐三里许,番骑去远,不敢深追,始收队回。番兵死伤三百余人,我军均无伤亡。搜索帐房已空无一人,惟余粮食甚多。予急驱驼牛至,尽量捆载。整旅急行,不敢久留。行四十余里,天将暮,至一地,帐幕零落十余处,有小喇嘛寺一所,遂止宿焉。晤一老喇嘛,与之语,甚谨厚。予因叩以番人见拒之意。喇嘛曰:“是必以君等为拉萨叛兵也。活佛前过哈喇乌苏时,曾封存宝物甚多,恐君等劫之,故调兵严防耳。”予曰:“彼果防我,则我既去,又何必踵追至数十里,恐意犹不止此也。”喇嘛笑曰:“是或有之。彼等见君等畏惧而去,或更得寸进尺,欲乘夜相图,亦未可知也。”

又询前进道路。喇嘛曰:“此去行三日,即入酱通沙漠,无人烟矣。”予复问:“闻此去月余,即达甘肃,信否?”喇嘛曰:“此路行人甚少,但闻程途甚远,非一月可能到达。”予颇讶之,归而细询向导喇嘛。喇嘛曰:“我九岁入甘肃塔尔寺披剃,十八岁随商人入西藏。今磨牛重践,已五十年矣。前途茫茫,不能细忆。犹记曩随商人行,两月余方到哈喇乌苏。然尔时正值初夏,气候温和,旅行尚易。今则天寒地冻,行期恐难预定矣。”予闻之,爽然如失。但既已至此,又幸官兵乘马行,较步行为速,至多亦不出两月,定可到达。复令兴武清算粮食,每人尚有糌粑一百三十斤可供九十日之食,遂安心前进。从此行三日,均无人烟。仅第二日途次,见右侧山沟中,有帐房三四处。其余一带黄沙,四顾荒寂而已。

第三日,至一处,天已不早。见山谷中有帐房十余处,因向其借住,坚拒不纳。士兵强入,不可,竟持刀扑杀。士兵大怒,毙其一,余始逃去。予闻枪声,止之无及矣。因戒士兵后勿复尔,恐激怒番人,祸不浅矣。于是鸠居鹊巢,聊避风雪。

翌晨出发,喇嘛曰:“从此入酱通大沙漠矣。”弥望黄沙猎猎,风雪扑面,四野荒凉,草木不生。时见沙丘高一二丈,近在前面,倏而风起,卷沙腾空,隐约不可见。逾十余分钟,则空际尘沙,盘旋下降,又成小山。予等初颇惊骇。喇嘛曰:“旋风甚缓,马行迅捷,可以趋避也。”沿途无水,取雪饮濯,马龁枯草,人卧沙场,风餐露宿,朝行暮止,南北不分,东西莫辨,惟喇嘛马首是瞻而已。行十余日,大雪纷降,平地雪深尺许矣。牛马饥疲难行,士兵恒以糌粑饲之。清查驼粮,原可支持三月,今已消耗过半。因力戒士兵勿再以糌粑饲牛马,终不可止。

予所购彝贡枣骝马,自卡拖出发,即乘之行。经过树枝、央噶、京中三大山。他马则行行复止,鞭策不前。惟此马健行异常,每勒之稍息,亦不可,予始异之。及由江达出青海,予仍乘此马,西原则乘予之大黑骡。入酱通大沙漠后,无水草,众马皆疲惫,每登一小山,亦须下马牵之行。独此马登山时,昂首疾行,不可勒止。众咸异之,乃知波番称为龙驹,确非虚语也。

一日途次,见沙碛中尘沙蔽天,远远而至。众颇骇然,停止不敢进。有顷,行渐近,隐若有物,长驱而来。喇嘛曰:“此野牛也,千百成群,游行大漠,大者重至八百余斤,小者亦三四百斤。每群有一牛前导,众随之行,此牛东,群亦东,此牛西,群亦西,遇悬崖,此牛坠,群牛尽坠,无反顾,无乱群。大漠中野牛甚多,再进则日有所见矣。但性驯善,不伤人,见者无害。惟遇孤行之牛,性凶猛,宜远避之。”众曰:“若遇孤行之牛,我有利枪,何畏焉!”喇嘛曰:“牛革厚而坚韧,除两肋及腹部外,恐非君等枪弹所能洞穿也。”言次,群牛横予等奔驰而过,相距仅二里许。行十余分钟始尽,视之不觉悚然。

入酱通大沙漠后,终日狂风怒号,冰雪益盛。士兵多沾寒成疾,或足冻肿裂。因粮食日少,相戒不许再以饲牛马。每宿营时,牛马皆纵之郊外,以毛绳拴其后,两足相距六七寸,听其跛行龁草,防远逸也。一日晨起收马,则予枣骝马竟不知何往矣。一望平沙无垠,踪迹杳然。士兵侦寻甚远,皆无所见,曷胜叹息。西原乃以所乘黑骡给予乘之,自乘一劣马以行。经六七日后,途遇野骡数百成群,予枣骝马亦在焉,予见而大喜。野骡见人不避,且行且前,或亦疑为其同类也。兵士连发数十枪,毙野骡五。予枣骝马遂随群骡奔逃,顷刻即杳。马入骡群,优游自在,诚得其所。予则孤凄一人,踽踽独行,诚马之不若矣。怅望久之,神为之伤。

予等初入酱通大沙漠,喇嘛犹能隐约指示道路。有时风沙迷道,则望日,向西北行。既而冰雪益大,天益晦冥,遂不辨东西南北矣。士兵不时呵责喇嘛,予屡戒之,恐喇嘛一去,更无处问津。然每至迷途处,部队停止以待,喇嘛登高,眺望良久,始导之行。行不远,道路复迷。初向东行者,旋又转而向北。喇嘛亦歧路兴嗟,无可如何。于是士兵益怒,呵责之不已,竟以枪击之,或饱以老拳,予亦无法制止矣。一日宿营后,予从容问喇嘛曰:“平沙漠漠,何处是道?子既经过此地,必有山水可为标识者,子其细忆之。”喇嘛沉思良久,曰:“由此过通天河,再行数日,即有孤山突起于平原中,地名冈天削。我曾在此休息二日。山高不过十余丈,有小河绕其前。又有杂树甚多。沿河行八九日,渐有蒙可罗(番人毛毡帐幕)。再行十余日,即至西宁。沿途蒙可罗更多。”予乃多方安慰喇嘛,又婉言劝戒士兵。

次日,仍随喇嘛前进。复行甚久,前路仍复渺茫,粮食已罄尽矣。日猎野骡野牛,或宰杀驼牛以为食。然大雪时降,沙为雪掩,野兽皆避入山谷中矣。众议休息一日,共商后事。商之至再,令兴武清查人员牛马,计士兵死亡外,尚有七十三人。牛马不时宰杀,及夜间逸失,止余牛马各五十余头。日需三头,止可供半月之粮。众以粮食告匮,惟宰杀牛马代之。凡行李非随身所需,则并焚之。于是尽聚行李于一处焚之。予与西原,仅留搭袋一,薄被一,皮褥一。西原将其母所赠珊瑚什袭珍藏,自负以行。于是左负搭袋,右负薄被,腰系连枪。予则负皮褥,佩短刀而已。从此昼行雪地,夜卧雪中。又无水洗濯,囚首垢面,无复人形矣。每夜寝时,先合衣偃卧地上,以左肘紧压衣缘,再转身仰卧。蒙首衣中,一任雪溅风吹。次晨早起,雪罩周身,厚恒数寸。亦先转身偃伏,猛伸而起,使衣上之雪尽落,以免沾着皮肤,致起肿裂。幸沙漠中积雪虽深,然雪一去,则地上枯草如毡,且极干燥。

粮食将罄,食盐亦已断绝。淡食既久,亦渐安之。缘大沙漠中,几无日无冰雪,寒冷既甚。凡野肉割下,经十分钟,即结冰成块矣,质细脆,以刀削之,如去浮木。久之淡食,亦甘不思盐食矣,非如内地生肉腥血淋漓也。

自焚装杀马后,道路迷离,终日冥行。无里程,无地名,无山川风物可纪。但满天黄沙,遍地冰雪而已。每日午后三时,即止宿焉。分士兵为六组,以一组敲冰溶水,一组拾牛马粪供燃料,一组寻石架灶,一组平雪地寝卧,一组猎野兽为食,一组发火。盖大漠中雪含尘沙,不可用,须敲冰溶化为水。冰坚厚一二尺,取之甚难。每组七八人,敲甚久,始得一二袋回。则满盛罗锅中,用干粪烧溶,化为冷水饮之。燃料纯恃干粪,幸所在皆是为雪掩盖,掘雪尺许,即得之,每日约须十余袋。沙地无石,又非石不能架灶,须傍山边觅之,得拳石六七块,费时甚久。遍地雪深尺许,先揉雪成小团,多人辗转推移之,愈裹愈大,往复数四,则雪尽而平地见矣。颇干燥,人即栖宿其上。野牛数十成群者甚多,射杀之甚易。野骡尤驯善易得。有一日得数头者,有间一获者。众既恃以为养命之资,故一宿营即派多人出猎,以供餐食。此组人员,均选体力强健,枪法娴熟者,擎枪佩刀而往。

初入大漠时,均携有火柴。因沿途消耗甚多,及粮尽杀牛马时,火柴仅存二十余枝矣。众大惧,交予妥为保存之。每发火时,先取干骡粪,搓揉成细末,再撕贴身衣上之布,卷成小条,八九人顺风向,排列成两行而立,相去一二尺,头相交,衣相接,不使透风,一人居中,兢兢焉括火柴,燃布条。然后开其当风一面,使微风吹入,以助火势。布条着火后,置地上,覆以骡粪细末,须臾,火燃烟起,人渐离开,风愈大,火愈炽。急堆砌牛粪,高至三四尺,火遂大燃,不可向迩矣。于是众乃围火坐,煮冰以代茶,燔肉以为食。食已,火渐尽,以其余灰布满地上。俟热度已减,众即寝卧其上。既能去湿,又可取暖也。

行雪地久,士兵沾寒肿足,不能行,日有死亡。初犹掘土掩埋,率众致祭。继则疾病日多,死亡日众。死者已矣,生者亦不自保。每见僵尸道旁,惟有相对一叹而已。

予等由江达出发时,皆着短袄,裘帽,大皮衫,足穿蛮项,内着毛袜。行沙漠久,蛮项破烂,则以毛毡裹足而行。行之久,毛毡又复破烂。于是皮肉一沾冰雪,初则肿痛,继则溃烂,遂一步不能行。牛马杀以供粮,无可代步。途中无医药,众各寻路逃命,无法携之俱行,则视其僵卧地上,辗转呻吟而死,亦无可如何矣。予过雪沟时,稍不慎,右足亦沾雪肿矣。西原恒以牛油烘热熨之,数日后,竟完好如初。计焚装杀马后,又病死十三人,足痛死者十五人。轻病随军跛行者,尚有六七人。

又行数日,至一处,日已暮。忽见大河。喇嘛曰:“此通天河也。”时已腊月三十日,众大喜,以为此去冈天削不远矣。共议明日为元旦,在此休息一日,杀马为食,兼猎野兽,遂就河岸止宿。次晨早起,见河宽二十余丈,无竹木可结舟筏,无桥梁可为津渡。幸时已岁暮,河水结冰,乃踏冰过河。岸旁立有界碑,高约三尺,宽尺许,上刊“驻藏办事大臣青海办事大臣划界处”。喇嘛曰:“大漠无石可采,此石乃取自江达,用两牛运负而来,费金数百。过哈喇乌苏时,我曾亲身见之。”

同类推荐
  •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是一部另类的现实题材图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房地产开发题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安全和谐进行了关照,这种关照是准确的,明晰的。它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智慧的、悬疑的。它的情感表现是有浓度的、真实的。这是一部用全新的视角演绎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热门推荐
  • 阿西莫夫:如鱼得水
  • Coin硬币

    Coin硬币

    thecoinhastwosides.硬币都有两面,你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也不可能只有坏的一面
  • 豪门真情之小娇妻

    豪门真情之小娇妻

    不要在黑夜,她穿着一身火红色的嫁衣奔跑于雨夜中。不是为了逃避生活的困惑,也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以后的生存,她不甘愿就这样嫁给一个傻子。她要掌握自己的未来。不希望别人在掌握他的人生,可怜她。而当她那天成功了,才知道自己爱的人,与爱自己的人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她越想努力的靠近,却发现爱里的他那么远。当放弃的时候却发现爱就在身边。。。。。。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以免被他人冒用
  • 修罗狂女

    修罗狂女

    死了还是活着,现实还是虚幻,不管在哪。活着才能成就大道。一朝梦醒(不~),我还活着,哈哈哈哈老天爷,我是该感激还是该抱怨呢[猜]不管如何,终有一日,我定比天强
  • 顾世浮萍

    顾世浮萍

    这不光描写青春也不光讲述商业战场。这里有的是阴谋和交易,到了现在成了一团拨不开的浓雾。最大的人性考验是金钱和名利,在这个浮躁的城市,又有多少人站在云端俯瞰,又有多少人卑微像浮萍一般活着。女主白瑛在经历幼时父亲坐牢母亲改嫁,男友分手,祖母去世,乐队支离破碎等等残酷现实后,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进入顾家,寄人篱下和自己许久不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失忆了,醒来后只记得18岁以前的事情,为什么身上有伤疤,身边所有人的陌生眼神和一丝丝憎恶,让她突然不安,想要知道那空白的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系统之逍遥农民

    系统之逍遥农民

    偶得系统,平凡少年从繁华都市回到乡村,成为一个农民,种点田和菜,养点鸡鸭鱼鹅,逗几条狗,找个老婆,生几个孩子,丰衣足食,逍遥自在。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秋意正浓

    秋意正浓

    上世纪最红的明星——孟寒星,突然颁布死讯,因抑郁症自杀。这个红了一个时代的美艳女子的离去,无疑成为了众人的惋惜。
  • 恶灵不退散

    恶灵不退散

    为什么一醒来就坐在一个华丽无比的座椅上,然后站了一票人恭敬低头,这是什么情况?什么,末世之后的大BOSS?喂喂,明明镜子里是一只标准小loli再加一张娃娃脸啊,真的是什么凶残的BOSS吗?“为什么你当初要杀她?”终于发现真?BOSS,她为自己的小命担心,娃娃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害怕。他摸摸她的脸,手感嫩滑,“因为她当初对我不好啊。”“那现在呢?”“现在我喜欢你,我会对你好。”
  •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

    在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的思春期,我们固执的以为心动就是爱情。我们过了为了某一个人伤心而哭泣着,高喊着这是只有我才懂的高中年代。致和我穿同一所高中制服长大的你,致曾经带给我致命伤痛的你,致不允许我自卑、胆小、生病的你。致属于初恋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