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议上,******总理***代表******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当前我国部分企业产品还存在质量标准不高、百年企业与相对发达国家比较占比小、企业成活率低的状况,说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作为一名工匠,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力求精益求精。‘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要有创新意识,其中就提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用创新的具备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理论来指导行动。我们军队练兵打仗、带兵育兵,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同样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高标准地把手中武器练好炼精,确实做到战之必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专注与执着,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教育家沈君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世间成大事者,由于才赋性格的不同,有‘春蚕’和‘秋蜂’两种风格。春蚕吐丝,尽其在后,至死而无悔,其成就之大小,在其一人之才力。至于秋蜂,自己并不产蜜,却懂得四处去采,其最后的成就,就要看它所处的环境和识别花果的才能。在艺文科学方面,成一代宗师者,多是春蚕型,但在经世治国方面,功成名就者,多是秋蜂型的”。其实不论是春蚕型还是秋蜂型,要想成就事业都离不开敬业精神,而作为部队带兵人,我认为我们对待工作不仅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那种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提高本领的专一敬业态度;在带兵育人方面还当有‘秋蜂’一样的博爱和‘采蜜’芳泽不吝惠及四方之志。
可是,当下有少数的同志恰恰缺乏这种执着精神,即使在军队全面改革向纵深推进这样的关键时候,依然不能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改革强军的紧迫性必要性。存在着‘当前和平是主流,各国都在搞经济建设,打仗一时不太可能’、‘岗位不在第一线,一时轮不上’等麻痹错误思想观念,以致于对本职岗位不重视,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树得不牢。须知,现代战争的偶发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大,对军人适应战场的能力素质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只有平时练得扎实,从严从难要求,才能确保战争来临时多一分胜算。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到道理一样,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都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战争来临时,我们要怎么尽我们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我们又怎能对自己的职责和岗位不专注、不全身心投入呢?
军人不可以像有些工匠那样刻板,但必须要有和他们一样对工作的追求和执着。要敢于主动向和平积习开刀,立足本职,特别是作为带兵人,更要勇于担当重任,始终保持大敌当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刻苦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作为带兵人,自身首先要是战士的标杆和榜样,敢于叫响看我的,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去感召士兵,真正做到心里时刻装着敌情,眼睛装着对手,把工作岗位当成战斗位置。强化备战打仗思想,把备战当成本能,真正做到常思常忧、常抓常备,切实提高自身过硬本领和带兵练兵育兵水平。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的含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很多企业家身上却都有这种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不把工作仅仅当作是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耐心雕琢的精神。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平时的一切工作均是为此做准备,军人的产品是什么?是战斗力,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成果,是让党和国家放心的时刻准备着,是人民百姓感动和满意的奉献服务。带兵人的产品是什么?是用自己良好的形象感召和耐心教导培养出的新时期“四有”军人,是带领部队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的战斗力执行力,是经过猝火锻造而形成的克服艰难险阻无往不胜的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当前,在军队改革任务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没有不忘对全军将士们的关怀,提出要增强军队建设工作者的“获得感”,将工资及各项福利政策进一步的进行调整和提高。目的:一是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军队建设的深切关注,对国防与军队建设者的真情关怀;二是为了让军人更加安心的工作,立足本职在改革的大潮中干出一番不愧于时代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递交满意的考卷。
我们本应该心怀感恩之心,以更加饱满的练兵热情和斗志昂扬的工作状态积极投身强军改革伟大实践中。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同志对工作的态度和看法抱持着一种:‘工资只是一份拿工资的差事’的粗浅认识。试问:我们作为军人,对待工作,抱持着这样的态度和认识,如何面对党和人民的期望,如何能够干得出成绩,又谈何让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每个军人都应该时时刻刻向自己发问:在练兵打仗,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上,自己真的较真了吗?工匠精神的显著特点就是精益求精,军人训练备战也当如此,把练兵提高自身打仗本领素质的标准树立起来,考核要求严起来,尤其是现代武器装备越来越精良精密,作战体系要求协同精准,对装备运用、作战指挥的时机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名军人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因为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战局乃至战争的成败。平时如果有“马马虎虎过得去”的思想,训练不刻苦不从严从难要求自身和部队,关键时刻不可能保打赢。
军人需要秉持工匠精神来强本领,实现中国梦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实现强军梦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我们光荣伟大的军队从来不自高自大,我们总是善于学习总结,向社会学向对手学向古人学,只要是对我军建设有益的,我们主动学,这是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我们军队内部,具备这种工匠精神的人才其实大有人在。被誉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并先后被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被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学**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四会”优秀政治教员,获得军区学**金质荣誉章,被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并在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12月荣获第19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原****胡****亲自********授予他为“新一代模范士兵”,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故事和事迹,他的名字叫向南林,在这一长串的荣誉背后是他利用训练间隙和夜间休息时间,在蜡烛灯下苦读上百本理论书籍,记下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掌握6种专业的修理技能,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他的刻苦专研使他的所在部队赫赫有名的技术‘大拿’,他这种刻苦专研和踏实进取的精神不正是军队特有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再看被授予“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的三栖精兵何祥美,又一个关于工匠精神体现在军人身上的生动写照,关于他的事迹被各大军地媒体报道如下:陆上,他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200米目标指哪打哪,800米目标发发命中,因此,有‘枪王’之美誉;水中,他驾驶冲锋舟和摩托艇能在6级风浪中遂行任务,熟练使用3种水下渗透装具,掌握水下格斗、水下射击、水下爆破等技能,他还被誉为‘陆上猛虎’、‘空中猎鹰’、‘水中蛟龙’。何祥美会这么多技能是天生的吗?答案的否定的,如果没有刻苦的钻研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没有严格的高标准自我要求,他是断断不可能掌握如此多又如此精通的过硬本领的!就拿“枪王”百步穿杨、800米内发发命中这一项技能来说,他是怎么练就的呢?据他所在单位的战友描述:何祥美在练射击时经常对自己加小灶,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在训练过程中,他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无依托据枪是射击训练最苦最难的科目,狙击手的肘部都磨破了,血水、汗水和迷彩服粘在一起,脱衣服时钻心的痛。为了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个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十分钟。为提高识别目标的眼力,他进行盯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沙不流泪。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一点也不惊讶于他的成功,我想大家也是会是同样的感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一个军人在平时训练和工作中都应当秉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敢于吃苦较真,勇于钻研,在练指挥、练战术、练技能上精益求精,切实挤掉在战斗力建设中弄虚作假的水分,敢于设危局设险局设难局,勇于挑战,把可能出现和预见的各种情况考虑进去、设真设实,以淬炼自身和部队过硬的打仗本领。
军人的工匠精神在哪里体现,在训练场在本职岗位上。是刻苦训练,苦练杀敌本领的恒心毅力;是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其实,做好******提出的“四有”: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就是具备军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了,******提出的“四有”内涵丰富,它涵盖了忠诚、信念、能力、态度、担当、品格,可以说对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军人?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我们军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如何成为这样的军人,要着重注意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素质?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做得怎么样?正如风气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样,同样的道理,强军永远在路上,培育完善自身能力素质、以保证始终适应军队建设需要、强自身素质矢志奉献报国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