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修行,先把自己摆在一个较低的姿态,再意图扭转乾坤,很聪明的顺势而为。”围观人里有人给杨宙下了评语。
少了車、马、炮,杜少言的火力弱了一大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输掉了。
杨宙“嘿嘿”一乐,说了声承让,让这家伙更尴尬了。
申时行坏笑了几声,说了句你们两个娃娃先玩吧,转身离开。
申老头一走,围观的人就跟他走了一大半,两人重新开局。
这一次,双方都没提让子的事,火力全开。
杜少言下棋跟刚才的出言不逊一样,张狂的很,他双炮直接行棋中线,又拱卒,摆出了旋头马,走得全是进攻的刚猛路线。
旋头马,龟背炮,这是杨宙在初中时下不过老爸时急了眼才用的招式,优点就是进攻快,杨宙看杜少言这般架式,对的水平有了清晰的定位。
他将自己的炮摆到了楚河汉界上,然后飞相,马跳中宫摆出了防守架式。
果不其然,再数次进攻未果后,对方开始换子。
龟背炮,旋头马能让对方一个不注意就被步步将军,直到死棋,但缺点也很明显,只要被人提前防备,只能通过兑子化解,可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杨宙有了先手,换来换去始终比他多出一个马,杜少言最后又输掉了。
连输两盘,这家伙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刚才不是你的真实水平,那你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杨宙模仿了一个申老头的坏笑:”不装大尾巴狼能让你连辆两局?我这装的还不是太像呢。”
那家伙把棋子一推:“不跟你下了,阴险。”
申老头没看他们下的第二局,围观的人也少了一些,但仍有几个认真的看完了他们的棋局,对这一个张狂到极点,一个到沉稳到极点的两个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拾完象棋,这家伙又缠上了欧阳倩,杨宙也没过去打扰,找到了申老头的生活秘书邱明:“明哥,这个叫杜少言什么来历?”
“老爷子的世交杜立明的小儿子,一会申老爷子的父亲出来你就知道了,这个杜少言跟申家上上下下都很熟。”
“哦。”杨宙点点头,算是知道了杜少言的来历。
邱明也看到了刚才两人的交锋,笑着开解道:“他看着比较跋扈其实人不坏,有时间多交流一下,尽量成为朋友。”
杨宙听出了话外之间,知道跟杜少言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能成为敌人,毕竟自己刚摸到申家这颗大树的树根就跟人家的世交子孙结仇是很不明智的。
但不结仇又能怎么样?
这家伙明显记得昨晚的事情,似乎断定自己跟欧阳倩一起来到肯定有什么。
情敌关系那有这么容易化解的。
桃花劫啊!
杨宙没想到自己真被那个开法拉利的雷一鸣给言中了,只不过制造威胁的不是雷一鸣而是杜少言。
虽然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化解,但杨宙也没杞人忧天,大不了躲着走就是了。
岳峰看出杨宙很轻松,有点佩服的拍拍他的肩膀:“小杨,晚上有时间吗?找个地方坐一坐,顺便介绍个人给你认识。”
杨宙连忙点头:“有时间啊。”
送几万块的奥运纪念币,每次去疗养院总不忘给他带点小礼物,杨宙等的就是这一天。
当然礼物是敲门砖,归根结底岳明是聪明人,知道杨宙属于潜力股,想做点提前投资,但没那些礼物的铺垫,这一天不会来的这么快。
杨宙跟岳阳约定时间,来到偏厅,看到于纪正正跟一个中年男子轻松的聊天。
虽然只看了这个中年男子的侧脸,但杨宙还是一看认出了他,滨海市的市长陈国松,大一维护滨海市政府网站时,经常会见到他的活动照片。
杨宙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走向前去跟于纪正打招呼:“于校长好。”
于纪正看到杨宙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连忙说道你好。
那一愣的时间肯定是他想明白了杨宙为何出现在这里,因为申时行在校庆上对杨宙表示过青睐。
只是他没想到通过一次校庆,他真的能在申时行家里登堂入室,很是惊讶。
于纪正来的稍晚一些,陈国松看到了刚才杨宙跟申时行的对弈,对他心存好奇,不由问道:“老于,这是你学生?”
“恩,杨宙。”于纪正介绍道。
杨宙连忙恭敬的打招呼。
他就在滨海,跟地方上主抓经济建设的一把手认识,好处自不在言下。
因为有前世的记忆,杨宙知道陈国松为官一任是个好官,具体的表现就是在他的任期内滨海所有的大规模建设和动拆都没有形象工程,而且他走了之后,这些建设也高质量的结尾,没有出现烂尾现象。
陈国松找于纪正聊天不仅仅只是聊天,他们还谈工作,于纪正身为校长,但却是建筑学出身,擅长城市建设与规划,是华夏城市发展研究会的常任理事,经常为华夏的部委级改革方案出言献策,这样的大智囊,陈国松当然要拜会一下。
杨宙在给两人端茶送水的间隙里,三言两语就听他们聊到了开发区的申批与立项。
陈国松长出一口气:“基本定下来了,就在滨海。”
于纪正知道这是个大动作,连说了三个好字。
“是好事,但也是难事,你不知道这次的规模有多大,很多难题在里面,我回滨海后已经主持好几次会议,就是讨论怎么做项工程落实下来,于老可要多给我出出主意。”
“海大就落户在滨海,城市是学校的母体,我们自然会全力配合。”
“希望你们海大能出一个研究小组,由建筑学院那些资深的教授专家担纲,给我们做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杨宙一直仔细听着,知道这里面只言片语都包含着巨大的商机。
杨宙陈国松说起在开发区里要单列一个高新技术园区,类似燕京的中关村一样,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新兴产业在滨落户安家,就悄悄记下了高新技术园区的方位,正好就是自己工厂附近,不由心头一热。
“除了开发区的规划,我还想听一听于老的长远规划。”陈国松很虚心的在取经。
“长远的规划嘛,其实咱们滨海的瓶颈很明显,我们海大曾经的难题就是滨海的难题。”
“你们海大有什么难题?”
于纪正把头一转,问杨宙:“小杨,你觉得咱们海大曾经的难题在哪里?”
杨宙知道这种时候就是一无所知也要硬着头皮上,因为这是在陈国松面前留下印象的好机会,何况他还真思考过海大为什么迟迟没能升级的原因。
他说道:“咱们滨海面积很大,但城市中心被围死了,以老市区为中心的东海岸地区空间范围狭小,向东部已几乎没有拓展的余地,但伴随新港口的建设,经济中心也会西移,所以内海湾是一个拦路虎,必须打开交通才能发展。”
这番话说的于纪正频频点头,最后给加了一句指导性的意见:“也就是说,跨海大桥的建设势在必行,而且要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