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最后于纪正也没说怎么处理杨宙,但两人的谈话始终是友善的,友善到杨宙都忘了自己是有事求于校长。
但这次谈话起到了作用很快就看了出来。
下午,一个陌生号码的座机号码打了进来,杨宙接起,对方只有一句话:“我是郝作印,来我办公室一趟。”
党委办公室主任郝作印?
是校长跟他交待了什么,还是他主动想找自己?
昨天的问话上,有三个人对他是心存善意的,一个是汪帆,一是个杨文清,剩下的就是郝作印,只是汪帆杨文清的善意不够份量,郝作印是唯一一个善意明显也足够分量的人。
杨宙立刻赶到了郝作印的办公室。
“郝处长,您找我?”
“是,今天见到于校长了?”
杨宙略带尴尬的点头承认。
郝作印笑了笑:“行啊你,解决问题挺会抓重点的。”
“我这也是被逼无奈。”
郝作印仍然是笑:“但你这一招起到了很大作用。”
他递给杨宙一份文件:“你先看看这个,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杨宙又一次心生疑惑的走出了郝作印的办公室,他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那曾想郝作印只是给他一份文件,难道解决办法就在这份文件里?
杨宙打开了这份文件,第一眼就看到了标题:关于加强高校互联网建设的若干意见。
这文件是国家教育部下发的,规格很高,下发时间是年初的非典时期。
按说这样的文件不可能落到杨宙的手里,但现在郝作印把他给杨宙了,杨宙认识的读了好几遍,意识到抓到了什么。
跟体制内的文件一样,这个文件里废话很多,但也有点实质性的内容。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互联网会影响以后的方方面面,华夏要想不落后,就要在高校重视互联网的工作,开展基础教育,拿出好的成果。
什么叫成果?
弄出一个学校的官方网站不叫成果,组织一个高规格的计算机社团也不叫成果,真正的成果是像辩论社那样,能参加海峡两岸的辩论会,取得好的成绩。
华夏有很多大学,但怎么区分这些大学的优劣,很简单,看成绩。
清华北大有很多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一年能出很多科研成果,甚至能在国际引起关注。
剑桥哈佛之所以成为名校也是因为他们出了很多总统,诺奖得主。
海大正在升级,与升级同步启动的是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这是硬实力,建成之后就能出成绩。
这样想来,校园网如果是海大的成果,那也是一项成绩。
杨宙抓住了重点。
自己一直想为校园网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但还有比海大更强大的靠山吗?
就像新西方那样的公司跟海大也不是同一个级别的,没有那个财团或者幕后势力能轻易抹杀一个大学,还是即将名列211和985的重点大学。
杨宙想明白了,又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他再次敲开了郝作印的门,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放在了郝作印的办公室上。
看着这份协议,郝作印笑了:“你小子行啊,我以为你要三五天才能琢磨明白那份文件,没想到一个晚上就整出了这个协议。”
杨宙知道在这场考试中,自己又赢了。
……
郝作印没有立刻看那份协议,而是拉着杨宙去了待建的海大实验室。
“知道于校长为什么让你找我吗?”
“不知道。”
“因为我的工作也有调整,由办公室主任调整成海大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处长。”
“没听说过这个机构吧,新成立的,为了海大的升级而做,成立这个机构后,咱们海大将成立一个高校附属的控股公司,学校的固定资产将归到管理处名下,由固定资产衍生出来的商业资产将归到公司名下。”
“就拿这个实验室来说,是由华夏强生生物制药公司出资建设的,实验室落成,我们海大出人出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实验,研究成果归到海大名下,根据成果而出现的产品由我们与强生集团共同持有,按股权比例分成,所以你在协议里写的无偿转让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给海大是不正确的,是转让股份给海大的控股公司,而且是有偿。”
杨宙认真的听着,没有打断。
他知道高校控股公司是什么意思,清华大学下属的清华同方,东大下属的东软集团都属于高校资本,甚至有的已经上市。
它们在股市上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高校系。
这类资产刚问世的时候很受市场的欢迎,后来由于一些高校的逐利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但真正有实力的高效资产一直存在。
海大升级后要想变强也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在自己找到校长或者说郝作印给自己打那个电话之前,海大校方已经研究出来的最终方案,让校园网成为海大控股公司和杨宙共同持有的网站,既能让校园网为海大的升级造势,也能让一切平稳过渡。
杨宙好奇:“这是我找于校长求过情后,还是于校长跟郝处早就商量好的方案?”
郝作印笑笑:“你猜?”
扬州没有说话,他知道不管怎么样校园网保住了,还找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这就可以了。
“你赶的机会好,如果没有这次升级,可能还要经历很多曲折,我是校长一手培养起来的,校长经常跟我说一句话,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一个人想把一件事做好太难了,需要团队合作,而校长在知道校园网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创办的时,很高兴,他说这归功于海大的教育,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趁火打劫,所以,有偿,海大的附属公司海创集团出资一百五十万买你百分之二十的股权。”
杨宙点头:“意外的惊喜,其实我真的是打算无偿转让的。”
“我明白,所以你要想谢就谢于校长吧,他老家人一生虽不清贫,但绝对光明磊落。”
杨宙跟海创集团的股权转让协议很快就签订了。
在签订之前,李大嘴跟东大的那个家伙就已经放了出来。
后来杨宙才知道,就在于纪正知道校园网是海大学生创办的后,已经命令郝作印向滨海市公安局提出申请,请求他们撤消立案。
杨宙除了意外还是意外。
这事过后,他先请了汪帆和杨文清吃饭,送上了自己的一片心意。
杨宙身在自律会,跟汪帆本就相熟,这顿饭吃的轻松自然。
事后,杨宙在滨海市最上档次的书香画廊买了一套高档的笔墨纸砚送给了于纪正,于纪正收下了,但第二天就转送给杨宙一支派克钢笔。
杨宙看了看这支钢笔,价格跟自己送出去的文房四宝差不多。
这是于纪正再给自己回礼,成功的避开了收受贿赂的嫌疑。
至此,杨宙对这位老校长又敬又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