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食品配送甜头的范东明,不止一次提到扩大有机食品经营范围的问题,对此引起了廖昌俊的注意,这小子企图另辟供应渠道,或者想取而代之?一旦范东明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蔬菜,那么自己开拓的蔬菜配送模式就被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必然受到挤压,也就是说自己教会了范东明怎么样介入绿色食品流通。如果是这样,自己辛苦开拓的下游营销网络不是成了泡影,这是廖昌俊感到担心的事情。廖昌俊懂得就商家而言,自己能够直接从农户手中购进蔬菜,别人为什么不能够,既然谁都可以跟农户做买卖,那么市场份额被挤压的现象将难以避免,毕竟经营绿色食品并不是科技含量高的买卖。
范东明对仍然沉默的廖昌俊说:“可以考虑吧。”
廖昌俊:“范老板考虑直接从合作社进货?”
廖昌俊此话一出着实让范东明一惊,范东明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与廖昌俊的经营模式出现冲撞,廖老板担心自己掠夺其胜利果实。其实这种心态很正常,谁都不愿意看到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被别人瓜分,同样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商业伙伴成为日后的竞争对手。
范东明坦言:既然跟廖大哥相识,不,准确地说应该管廖大哥为叔叔,毕竟自己的父亲也是东坪矿的职工,父亲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退休,自己跟随父亲定居昌乐。由于与廖叔叔存在这层关系,算是矿工后代吧,对矿山人总有一种亲切感,尤其是对廖叔叔一把年纪仍然坚持创业的精神,不仅体现着矿山人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矿工后人学习的榜样。即使摒弃以上关系,作为商人范东明可以采取挖墙脚的方式直接从农户手上购进蔬菜,直接从农户手上购进蔬菜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从经营层面上说这叫竞争。但是范东明没有考虑过要直接从农户手里购进蔬菜,毕竟钱是赚不完的,把属于上游的利润让给他人,不仅是从投资角度考虑,也是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基于此,范东明考虑继续保持与廖昌俊的合作关系。其实范东明的意思很清楚,范东明觉得廖昌俊目前的绿色食品配送品种太过单一,除了蔬菜配送外,还要增加鲜鱼类、鲜笋、鲜菇配送,此外干类蔬菜如冬菇、笋干、酸笋、茶树菇等蔬菜配送也应该考虑,这样才能极大满足百姓对安全食品的需要。百姓日益增长的绿色安全食品需要,是扩大经营范围的前提,如果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捕捉日益增长的市场机会,那么很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不利于买卖的做大。
范东明一番言之凿凿,廖昌俊多少放松了对范东明的戒备,廖昌俊也知道不能据此相信范东明就是道德楷模,对其凿凿之言尚须时日。因为在廖昌俊的脑海里,范东明是个精明的商人,尽管年纪轻轻而且初中尚未毕业。但从其开始经营碧绿酒家,到后来考虑开设碧绿配送中心始,廖昌俊已经感到了此人非凡的商业洞察力。在范东明介绍其初涉商海的字里行间,即使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在很多经营者难以支撑的前提下,这小子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商业社会,财富往往最能代表一个人的成就和能力,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很多搏击商海的人都对财富有种发自心底的渴望,但是其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如何获取财富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有高学历的人才有“钱”途。其实不然,学历并不能决定其是否富有,是否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在范东明身上廖昌俊看到了范东明不屈的斗志,低学历的范东明通过不断努力,获取了某些高学历者难以获取的成就。
范东明就扩大经营范围侃侃而谈,疾呼时下食品污染导致的信任危机。范东明:“廖叔叔,知道我父亲是怎么怀念过去吗?”
廖昌俊:“怀念过去是因为对过去有不舍,也是对未知的一种恐惧。其实并不是现在不如从前,而是人的一种心理作用。关键是要懂得知足,知足的人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劝令尊珍惜吧。”
范东明对其父怀念过去一番感触。怀念过去清清的水,清新的空气,清朗的天空,安全自然的食物以及善良的人们!父亲过惯了煤矿里平房中的环境,对城里家家关门的生活方式极其抵触,没有了当年捧着饭碗挨家吃的氛围,摇着扇子围坐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遥远,人与人的关系也十分陌生,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遍街都是。住上高楼了,却又怀念过去一条街东家长西家短的岁月,吃得越来越好,却总是记起过去的粗茶淡饭;穿得越来越时尚,却动不动就感冒,过去冻手冻脚的日子也未曾如此。更不用说现在的健康状况,冒出来的各种怪病过去听都没有听过。坦言每天吃饭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品尝不到什么美味,一想起那些蔬菜是靠喷洒催熟的农药,靠添加剂促成的食品时,一点胃口也没有。嗨!对付吧别饿着,能活着就行成为父亲的口头禅。
现在一日三餐大鱼大肉,这种生活待遇过去想都不敢想,过年才能享受的丰盛鱼肉,如果愿意吃天天能享受。过去吃不到,现在却吃出了病。过去吃得不好,但吃得放心;现在吃得好,却吃得胆颤心惊。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想起来是多么的纠结,不知这日子是前进还是后退。基于父亲反复告诫,范东明决定追随廖昌俊涉足绿色食品,以百姓食品安全为己任,考虑着怎么样扩大经营范围。范东明双手抱拳:“廖叔叔,我父亲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廖昌俊淡淡地笑:“小范呐,在经商问题上你还是我的师傅呢,俗话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嘛。”
廖昌俊巧妙把话题推给了范东明,廖昌俊的底线很清晰,配送中心刚见起色,如果按照范东明的意思,与其把范围扩大难以适应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不如踏踏实实适当扩大新鲜蔬菜配送,等机会成熟后再考虑。在廖昌俊的信条里,不求贪大求洋但求步步为营,不求财源滚滚但求略有盈余,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天天向上。显然充满保守经营思维的廖昌俊不是范东明需要的上游供应商,这点使范东明始料不及。
范东明再次叹气:“廖叔叔,今天百姓面对柴米油盐时,更多的考虑有没有转基因,有没有农药残留,食品中是否含有地沟油,有没有添加剂,某种食品是否含有有害成份等等,这些在过去根本没有人去考虑,也不用动脑筋的问题,现在却成为百姓时刻需要面对。廖叔叔,为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也为了百姓的健康,咱们应该扩大经营范围。更重要的是百姓对有机绿色食品是高度认同的,可见市场前景毋庸置疑。”
廖昌俊:“其实目前的有机绿色食品扩大也遇到困难,这点小范感觉到了吗?”
范东明脱口而出:“价格过高?”
廖昌俊点头,谁说不是呢,百姓是很现实的,什么东西价格高了,必然影响百姓的购买欲望,同一种食品百姓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也正是价格的作用,百姓不知不觉中食用了农药残留严重的蔬菜,进而侵害着百姓的健康。不法商人正是看透了食品检测的时滞效应,瞄准了食用问题食品是个慢性中毒的过程。于是,不法商人为了掠夺不义之财,便疯狂且肆无忌惮地实施问题食品的生产,给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由于蔬菜类食品难以现场检测,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蔬菜的品质,更为关键的是不法商人“易粪相食”,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生存空间。
范东明认为廖昌俊的担心有一定道理,但是对经营有机绿色食品影响有限,理由是有机绿色蔬菜配送趋于高端消费,现阶段没有过剩到需要在超市专门开设专柜经营的地步,一旦供应量超过需求量,不排除过剩问题。但是目前没有形成过剩的局面,经营者大可不必担心,以此为依据逐步扩大经营范围是适时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新鲜蔬菜能够配送,而且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客户不至于天天吃青菜不吃诸如鲜笋、酸笋、笋干、冬菇、茶树菇,甚至于鲜鱼类等其他农副产品吧。因此,范东明坚定地认为有机绿色食品配送的市场广阔,经营者需要具备超前意识,以便为日后更多的占有市场份额预先谋局。
范东明对经营有机绿色食品的决心及信心极大地鼓舞着廖昌俊,廖昌俊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小子对从事绿色配送如此上心,而且其父对他的影响又是如此之有份量。看到了矿工后代的社会责任感,如果社会上多些类似范东明这样有责任感的商人,食品生产流通还会有问题吗,问题食品还有藏身之地吗,百姓还用担心舌尖上的安全吗。商人都以良心做食品,食品领域的生产流通又恢复到过去那般干净的境地,安得健康食品千万种,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廖昌俊需要给范东明以交待,小伙对廖昌俊的信任成为廖昌俊的一种责任,廖昌俊坦诚地:“小范呐,本来没有考虑过扩大经营范围,以后会不会考虑不知道,至少现在没有这种打算。既然小范你如此看好扩大经营范围,我也坦诚跟你说,就目前的情况看,即使要扩大经营范围,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看呢。”
范东明笑:“廖叔叔至于那么保守吗?”
范东明的设想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并通过扩大经营项目作为切入点,再把近期各地热衷的农家乐项目推出,以便让城里人亲自感受田园风光,让城里人密切体验有机绿色蔬菜是怎么样种出来的,怎么样识别有机绿色蔬菜。通过农家乐这种带有观光性质的特殊体验,使城里人坚信通过配送中心配送的蔬菜是值得信赖而且放心的蔬菜,经过若干年辐射后,使城里人逐步远离有害有毒食品。显然廖昌俊没有完全理解范东明的意思。
廖昌俊淡淡地:“嗯,现在客户催着要增加蔬菜的供应量,增加供应量的问题需要增加清洗设备,增加人力安排等。这些让我感到了压力,现在又考虑扩大经营范围,常说心急吃不了热汤丸嘛。”
范东明:“好,希望廖叔叔尽快完成循序渐进这个过程。”
范东明再次给廖昌俊提出了难题,循序渐进型而且趋于保守的廖昌俊感觉到了来自范东明的压力,廖昌俊不求贪大求洋但求步步为营的经营信条即将被打破。为了庄严的承诺,廖昌俊再次找到社长肖炳睦,就增加供应品种与肖炳睦一番长谈,肖炳睦当然接受廖昌俊增加品种供应的要求。金鸡配送中心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如此进展,肖炳睦对着廖昌俊又是一番恭维,夸耀田石村的有机蔬菜是一流的,希望廖老板在做大配送中心的同时,带动农户一起奔康致富。
在廖昌俊心目中,即使肖炳睦满口答应增加品种供应,也感到身上的压力是巨大的。肖炳睦答应给予支持是一回事,怎么样做得更好又是一回事,毕竟配送中心才步入正轨,容不得半点险失。廖昌俊也深刻意识到承诺与责任,既然承诺了范东明就必须竭尽所能去做,而且要做得滴水不漏,不仅使自己满意,也要使上下游客户欢喜。廖昌俊从来没有考虑过通过某笔买卖使自己独发其财,总是希望每一笔买卖都能给自己的上下游客户赚到钱,而且比自己赚得更多。在每笔交易中自己能够保持微利就已经足够了,把赚大钱的机会和交易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