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婆婆好说歹说一番,总算把婆婆打发回去了,姜艳敏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对于昌俊而言婆婆寄予了全部的牵挂,公公婆婆尚且如此,自己与儿子同样寄予牵挂呀,家庭成员哪个不牵挂啊。也就是在此刻,姜艳敏再次感到家庭平安的宝贵,追求平安应该成为每一个家庭永恒而且崇高的目标。在婆婆的执拗中,姜艳敏感到了来自家庭的力量,家庭的巨大力量足以使昌俊感受到,这股巨大的力量足以成为昌俊尽快康复的源泉。有人说“精神好,病不倒;精神好,病能好;精神好,病早好。”以此可以推导为:家庭氛围好,困难吓不倒;家庭氛围好,成员身体好;家庭氛围好,久病终除掉。在姜艳敏内心深处,虽然昌俊病倒是不幸的,然而也正是在侍候昌俊的日子里,她学会了坚忍,更加练就了释怀生命起落的本能。感悟亲情关怀,生命中因为亲情,使姜艳敏倍感幸福,正是因为亲情的力量,使姜艳敏坚定呵护昌俊战胜病魔的决心。姜艳敏懂得,也更加感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使姜艳敏的生命不再孤单。感恩公公婆婆把优秀的昌俊送给了自己,这是我姜艳敏接受最好的馈赠,自己应该以爱父母夫儿之心爱公公婆婆,这样才能告慰公公婆婆对丈夫儿子慈爱的心。纵观世间夫妻,无一不是因性而结合,因爱而发展,因情而长久。随着岁月的积累,夫妻情变成了亲情与恩情,彼此不能割舍。就如当年局里的老张与老刘夫妇,张大叔英俊潇洒,老刘阿姨相貌平平,这对体貌反差很大的夫妻尚且能够白头到老;另一对夫妻王大叔与陈姨,王大叔是矿里的高级工程师,而陈姨仅仅小学文化而已,一对学识上天差地别的夫妻所以能够相伴终生,以及多少对年轻夫妻打打闹闹进入老年后却突然相敬如宾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多大发展,而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储存下了多少“恩情”。姜艳敏希望昌俊成为自己“最后一张存折”,也就是在自己步入老年之后,也许那时是五世同堂,更可能是儿孙绕膝,但是,真正能够无怨无悔陪伴自己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丈夫—昌俊。
正当姜艳敏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之时,思伟拉着彦云的手走进病房,就像往日一样,思伟对着父亲又是一番呼唤,这已经成为思伟的必修课。此时的彦云没有呼唤昌俊,她在抚摸着昌俊的手,一边抚摸着一边观察,抚摸是那么的细心,观察是那么的入神,生怕遗漏某个细节。看着即将成为廖家儿媳的彦云,姜艳敏憧憬着彦云也像自己一样成为廖家称职的女主人,希望他俩相敬如宾,在爱的道路上将彼此的光与热照亮对方、温暖对方,平安地生活着,并为廖家繁衍下一代。就如自己与昌俊能够成为夫妻,年轻的时候是性伴侣,孕育着思伟,中年的时候彼此是事业助手,相濡以沫地进入老年……姜艳敏也希望思伟与眼前的少女如愿成为夫妻,随着夫妻岁月的积累,各自身上潜在的父性与母性能够流露出来,像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自己的生活伴侣,不管对方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足,也不管他、她年轻时犯下过多少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者曾经给自己造成过多么大的伤害,都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下来、宽容下来,为自己一生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公公婆婆是相濡以沫的典范,自己跟昌俊也算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吧,如果自己跟婆婆的婆媳缘是基于善根,那么自己跟眼前这位少女,也存在善根吧,因为善根人的相聚相遇应该存在因果。
思伟转告由于彦云前段忙于实习,有段时间没有看望爸爸了。思伟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请母亲能够理解彦云一段时间没有看望昌俊。小年轻的默契使姜艳敏觉得习以为常,作为过来人姜艳敏跟昌俊应对双方父母时,总是能够让双方父母心情舒畅,靠的就是夫妻间的默契。而在思伟与彦云身上体现的默契,正是他俩缘分相聚的最好表示。彦云对昌俊目前处在的状况一番解释,算是告诫吧,她让姜艳敏对昌俊的康复充满信心,同时列举了很多类似病例。意思很清楚,就是病人同样需要亲情关怀,在病人没有苏醒前,不仅要呼唤病人,还要讲些病人喜欢的事情,特别是病人关心的事情,这样有助于病人的苏醒。
尽管彦云对父亲昏迷说得头头是道,毕竟仍然处于昏迷状态,这让思伟感到不爽。“爸爸能不能尽快苏醒过来,你这个内科硕士责无旁贷。”思伟跟彦云抬杠了。
彦云微笑着:“对于昏迷病人的恢复,有些很快醒过来,思伟抬杠解决不了问题,咱们需要的是信心。”
思伟:“医生的话永远让人听不懂,甚至于连哄带骗。这样下去我要崩溃了,现代医学就是这种水平?”
彦云:“这么说我在骗你咯,甚至于也在骗阿姨。”
彦云逼着姜艳敏表态,以便阻挡思伟对她的攻击,看得出来思伟对爸爸仍然昏迷表示着担忧,言语中的不耐烦可以理解,自己何尝不想昌俊快点醒来呢。如果彦云能够使昌俊尽快醒过来,她会无动于衷吗,不至于吧。思伟继续攻击着现代医学的无能,埋怨医生没有尽心尽责,导致父亲昏迷那么长时间仍然没有醒来。思伟的怨天尤人并不能解除心中的烦恼,相反表明其心态极其脆弱,姜艳敏反复告诫思伟遇到问题不能过多的指责,甚至于把埋怨的话挂在嘴上。就如昌俊遭遇车祸,如果靠指责能够使昌俊苏醒过来,那么还到医院干什么,干脆天天在家里指责算了。姜艳敏必须制止思伟继续攻击彦云,姜艳敏:“思伟怎么啦,早跟你说过遇到问题需要冷静,尤其不能怨天尤人,如果怨天尤人能够使爸爸苏醒过来,至于千里迢迢求医吗。”
尽管告诫思伟不要发泄怨气,毕竟昌俊仍然昏迷是残酷的现实,虽然在劝慰着思伟,但是,姜艳敏始终难以掩饰脆弱的心。是的,昌俊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也使姜艳敏感到忧虑,医生是说过可以醒来,但是什么时候能够醒来医生也说不准。等待的陪伴倍受煎熬,面对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丈夫,如此熟悉的面孔却不能理会自己,千万遍地向昌俊传导却得不到回应,多少个日日夜夜抚摸着昌俊的肌体,丈夫却毫无反应。这,就是自己与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丈夫,是自己托付一生的丈夫吗?姜艳敏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是,昌俊躺在病床上这个现实怎么也逃避不掉。在公公婆婆面前甚至于儿子面前,姜艳敏总是表现出明天昌俊就会苏醒的自信,给家人的感觉是昌俊的苏醒是时间问题。然而每当夜色降临,特别夜深人静之时,此时的昌俊入睡了吗,昌俊肚子饿了吗,昌俊哪儿不舒服尽管跟妻子说的呼唤声千万遍在姜艳敏心里回荡。有一次忆丽问及什么才幸福,姜艳敏淡淡地:“还用说嘛,无非有个体贴自己的丈夫,有个温暖的家庭,如此而已。”唐忆丽俏皮地说:“幸福人生的标准是:家里没有病人,牢里没有亲人,圈里没有小人,身边没有坏人……”忆起忆丽的话,姜艳敏感悟其中的哲理,毕竟家里没有病人压倒一切,这是幸福家庭的象征。然而昌俊的病倒意味着家庭遭遇不幸,要驱逐不幸,需要家人齐心协力。遇到不幸绕道而行,或者是逃避只能使不幸的家庭陷入更大的不幸,刚才思伟一番指责甚至于怨天尤人的心态,绝对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姜艳敏明白自己读书没有思伟读得多,但是,对于家庭亲情友情的体验思伟尚欠火候,告诫思伟以及彦云尽可能多地体验家庭亲情友情,将极大地丰富年轻人的社会阅历。
姜艳敏:“思伟,要学会感恩,爸爸不幸病倒了,咱们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彦云说的跟医生说的一样,爸爸苏醒是时间问题,如果说医生有那么丁点哄病人家属的话,那么彦云不至于也哄咱们吧。”
母亲质问自己,他知道母亲不允许自己怨天尤人,任何指责的话都被视为逃避现实。这让廖思伟不知所措,他知道父母之恩浩荡,在把自己养育成人的过程中,父母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从自己踏上高校之日起,标志着父母已经把自己养大,父母也感受到哺育生命的伟大。此刻的廖思伟要面对母亲表态,于是矜持地:“妈!要问这个世界上谁的爱最无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的爱最无私,是您跟爸爸给了我生命,是您跟爸爸把我养育成人,是在您跟爸爸的宠爱下使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为了把我养育成人,您跟爸爸受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咸。”
对于什么是父母之恩浩荡思伟倒是说个头头是道,但是思伟是否知道除了知恩感恩外,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怨天尤人呢。显然刚才的一番话充满着怨天尤人情绪,联系到前期思伟埋怨昌俊不应该亲自送货,今天思伟埋怨现代医学并没有使其父亲苏醒过来的怨言,这不是怨天尤人是什么?以埋怨亲自送货导致重伤论,以此推导昌俊就不应该创业,最终结论是重伤就是因为昌俊创立了公司造成的。这是什么逻辑啊,怨天尤人能改变既成事实吗,整天怨天尤人有助于病人康复吗,怨天尤人能够为亲人传递正能量吗?此刻思伟的心情就如他的奶奶一样,对于持续昏迷的父亲充满着担忧,但是,担忧能够使其父亲尽快苏醒吗,不能嘛。特别是在昌俊面前更不应该抒发这番议论,在病房里肆无忌惮地说些怨天尤人的言论,不仅无视母亲的感受,也可能使处于昏迷状态的昌俊感受到,这利于病人的恢复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姜艳敏告诫思伟,怨天尤人能够改变既成事实吗?
思伟:“没有怨天尤人呐。”
彦云:“刚才不是指责医生没有尽力吗,这不是……”
思伟:“也不是指责,仅仅是埋怨而已。”
姜艳敏:“哪位医生不想治好病人呐,埋怨不算怨天尤人,什么才是怨天尤人?再说,事情已经发生,怨天尤人能够改变或者说能够制止已经发生的事实吗,尤其是爸爸经历的车祸?”
彦云:“赞成阿姨的意见,毕竟已经发生的事情,怎么后悔也不能恢复到从前,所以说世界上至今仍然没有研制出后悔药……”
彦云坦言:在心理学上分析,有些人常常以为自己通过抱怨可以博得别人的同情,就像大文豪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不幸的事情在别人耳朵里已经长茧了,当初的同情也可能变成嘲笑,最终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遇到不幸的事情,抱怨根本不能让失去的东西重新回来,反而更加影响自己的生活,失去的将越来越多。当一个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他能想到的只是自己当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今天不幸的结果,越想越伤心、越伤心越生气,当这种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比喻当初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佳,不仅不能为改善你的生活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影响到你为自己创造更好条件的机会和时间,如果说将抱怨的时间用来努力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话,那么很可能当初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在一年后仍然在抱怨,而自己已经在咖啡馆悠闲地享受生活了。因此,抱怨远远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去改变现状,这样更容易使自己摆脱困境。虽然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困难暴躁不安,但是苦难不会因为你的暴躁而消失。所以,当我们苦闷的时候可以尝试放松心情,暗示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适当地倾诉,但是不能一直沉浸在不幸的事情上。充满信心昂首挺胸地迎接生活挑战才是走出阴霾的前提条件。人生处处都有希望,只要你想去做、尽力做,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