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联想有奇效:很多时候,我们工作效率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手头的工作没有兴趣,觉得那是份苦差事,但你又不得不去完成它。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下,效率肯定高不起来。因此,要学会善用联想法,将手边的工作和某件你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那么你的积极性也能随之被调动起来,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学会分解更有用:当你觉得工作没有干劲时,是否有时是因为工作的难度太大?面对困难,你没有把握战胜它,于是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消极怠工。那就试试把问题分解开来吧!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模块,自然也就比原来的问题简单许多。对这些小问题,难道你还会觉得烦恼而没有效率吗?
不要做员工的“劳作死”老板
经理=经常处理各种问题
在一次化工行业管理层的行业会议上,专门针对经理们的领导力进行了一场讲座。主讲人在讲座开始前询问参会者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学员们在座位上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某化工公司的副经理举手示意,说:“我感觉我不是在做经理,而是在做公司的保姆,我直接管理的几个部门的员工经常越级来问我各种问题,还有跨部门来找我处理问题的,我不知道该分多少个分身才能把事情摆平。”他用带有一丝哀怨的眼神看了四周一圈,接着总结道:“做了这么多年,好像总是在给别人擦屁股。”
会议室里大家哄堂大笑。主讲人也忍住笑容,鼓励似的点点头:“嗯,话粗理不粗。”
然而这种老板给员工“擦屁股”的情形可不只是发生在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在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的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这种为员工工作收尾的“劳作死”老板。这些人一般处在公司组织架构的中层,他们除了要向上考虑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商务合作之外,还要向下应对员工们的种种问题,24小时随时待命的手机,也成了手下员工的救命稻草,随时随地响起的铃声几乎要让这些经理们各个都有得神经衰弱的趋势了,老板们几乎要被员工“绑架”。
可是“老板”的意思并不是“老是板着脸孔”,“经理”的意思也不是“经常处理各种问题”,虽然说公司都应该倡导和实行宽松平等的文化氛围,但是如果老板仅仅是高级的员工,那么管理层又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呢?
再来看看几乎把老板们逼上绝路的“婴儿式”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们,就像小婴儿一样等待着照料和关爱,需要让别人领着扶着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比如市场部门讨论一份节日活动的策划案时,“婴儿式”的员工就会在讨论会议上做“没有意见的点头状”,在会后总结的时候做“微笑倾听状”,在执行阶段则变身做“好学好问虚心状”,没有意见、没有建议、没有执行力,几乎成了同事和上级之间的“传话筒”,大事小事都需要依赖上级的指导和结论。
然而当老板又一次看到一双无辜的眼睛凝视着自己、传达着求救的信号的时候,还是会再一次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然后心里偷偷怒吼着:“晚上我又要被迫加班了!”
如果你是老板,就要学会授权
“公司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作为老板的你要担任的是一个“家长”的角色,而不是保姆的角色。作为家长的老板和作为保姆的老板是极其不同的,做保姆式的老板,需要一点一点地跟进员工的工作,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极其亲民但是效率低下;而家长式的老板则是让员工在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还能感受到背后暖暖的支持,对员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激励,而且让员工心中充满感恩。
怎样做一个家长式的老板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授权。
我们小时候一定都写过一篇类似于《今天我当家》的作文作业吧,一般就是学校为了让我们养成独立的习惯,希望我们在家里能和爸爸妈妈转换角色,做一天家中的“小主人”。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在周末的一天做家长的角色,计划出门去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家中要如何整理、一家人的周末活动如何安排等等。如果真的这样进行一次之后,一般来说,小孩子对家庭的理解会更深,独立的趋向也会更强,家庭关系也会更融洽--这种让小孩子来决定的是高度授权。
回想我们作为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家中的父母有较为民主平等的观念,那么即使作为小孩子我们也会得到一些“决定权”。比如装修房子的时候,你可以参与讨论并且决定一下自己的房间用什么颜色的涂料漆,买自己的鞋子时你可以决定要什么款式和颜色;再比如父母告诉你去洗碗,但是告诉你可以选择用洗碗刷还是洗碗布来完成--这种分配任务让小孩子参与的是低度授权。
那么作为老板,就要把高度授权和低度授权结合起来,让员工有机会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要分配任务让他们自己解决,帮助他们更快地独立和成长起来。
有了懂得授权的“家长式老板”,下次唱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时候就会更有感觉了吧。
手把手教你学会“分身术”
如果你恨不得把一秒钟掰成两半来用,那么试试下面这些高效率的人士们总结出的方法吧,学习一下“分身术”是怎么玩的。
其实我们总结一下可以发现,学做一个懂得“分身术”的老板,要做好的就是以下三点:
1.做最重要的事;
2.授权给别人,分配工作;
3.把握公司或组织的大方向。
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劳作死”式的老板,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你的转型了,你的亲和力并不会因为你不事必躬亲而减弱,反而会让你成为受人欢迎的公司“大家长”。
学会接受和拒绝
为自己,还是为了谁
一个朋友住在北京郊区的四合院里,出入方便,小院子可以种花花草草,很是惬意,可是平房距离近、私人空间小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当他好不容易得闲在家中伏案码着字儿的时候,窗外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就会跑来跑去地嬉戏打闹,让他注意力难以集中。一连几天,他实在受不了了。怎么办呢,他想到过去看过的一个故事和自己的情况类似,然后学着故事中的老人,把小孩子们叫到门口,给了他们10元钱,说谢谢你们让我感觉很热闹很快乐,这些钱是感谢你们的。第二天,他又给了那些孩子们5元钱,依然说了谢谢的话。又过了几天,他给孩子们1元钱,还是说很感谢这些孩子给他带来的欢乐。可是孩子们都很不服气,说:“我们这么辛苦,可是却只得到1元钱,太不值得了。我们再也不为他玩儿了。”孩子们换了别的地方玩耍,他从此清净多了。
这个朋友不禁感叹小朋友的单纯,以及知识真的是无国界的,外国老人的方法在中国也行得通。
从我们做事的动机和结果上看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些小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把外界提供的奖励作为了自己的动机。本来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却因为别人的奖励而改变了玩耍的性质,好像变成了“为别人表演”的劳动,而劳动是需要回报的,小孩子们越来越觉得委屈,反而忘记了自己的玩耍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和别人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很多成年人却像这些孩子一样,很容易就被外界环境控制,改变自己的行事动机,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所谓的“赌气”。比如两个成年人在婚姻生活中,可能由于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赌气引发大的争执。我们知道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不同的,男人更倾向于集中式的思维,而女人则更倾向于发散式的思维。
有一天,丈夫和妻子在家看电视,或者说丈夫在看电视,妻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包着饺子,嘴里还跟丈夫说着公司发生的各种事情--很普遍的情况:丈夫没有反应或隔了很久才回应一句:“嗯?”接下来,妻子开始抱怨丈夫一点儿都不懂得体谅她,在公司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情,回到家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需要人理解,可是丈夫却一点儿都不关心。结果妻子干脆扔下手中的饺子皮:“你这么对我,我干吗还要给你做饭?”
丈夫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看电视看了没有几分钟,就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愣了一下之后说:“你这么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还要为了你这么拼命?”
两人各自霸着卧室和书房,不知道冷战多久才能结束--或者你以为就这样结束婚姻关系的夫妻不存在吗?
可实际上,在这件事中,追求更好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心中的爱。赌气之后,每个人都失去了更多。
决定权一直在你手中
还是前面朋友的那个“耍心机智胜小朋友”的故事,小孩子们在街巷里玩耍嬉戏,少不了要吵吵闹闹,一定也有其他人受到影响,但是为什么只有他较为平和地解决了自己的这个麻烦呢?
首先,是因为他有这个需求,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让他构思,所以他不得不尽快解决这些小麻烦。如果换作是一个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在家里打牌、唱卡拉OK的人,那些小孩子的影响就不算太大,甚至可能是他影响到小孩子们玩游戏时听不清楚口令。
其次,他有“二手经验”的指导。虽然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他看到过国外类似事情的小故事,于是他活学活用,自己也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说明有方法并且能活学活用,才能自助和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