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火力抢占一个制高点,在这场时间争夺战里,你才能是最大的赢家。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守住时间的小窍门
1.工作的时候,把重要时间用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防止任何消极念头的干扰。可以在办公室电脑桌前贴一个提醒图标,忙碌的时候,一旦有负面的想法冒出来,立即打消掉。
2.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根据完成情况随时调整目标。当我们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时,就需要及时更新目标,想想下一步该挑战什么,这样,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我们拥有的时间也越来越有含金量。
3.记录下每天值得骄傲的事情,积累生活的正能量。准备一张卡片,每天写下至少三件你正在做的事情,即使是一个未通过的提案,也应该为百分百的付出而狠狠地表扬一下自己。
4.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点燃生活的热情。只要你足够细心,都会找到大把的零碎时间,每天只要抽出5~10分钟的时间,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打理一下花花草草、下一盘棋、唱个曲儿、看一篇短文,这样,你会发现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工作的热情也会慢慢回升。
5.习惯朋友的陪伴,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生活。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时间会过得更充实。如果你想去参加健身运动,或享受一顿美食,或计划去某个地方旅游,为什么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呢?有朋友一起,所有的事情会更加顺利,我们还会享受到成倍增加的快乐。
拒绝诱惑,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你总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的一生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题,除了出生和死亡不能选择之外,之后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很多选项供我们选择的。就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来说,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吃,也可以选择吃什么。不爱吃海鲜,可以去吃京味儿,不能吃辣,就去吃些清淡可口的小菜。你还可以选择与谁共进午餐,进而让自己收获更多、心情更好。
做什么、怎么做,决定权都在你。
当然生活并不是只有一件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作起选择来也会考虑得更多,但也还是总有选择的。大学毕业之后,如果不愿意立即走入社会,那么你可以选择继续读硕士、博士。如果出去度假,你不愿意游泳,那么大可以待在咖啡厅悠闲地读一个下午的书。
这些都是主动的选择,但是面对被动的选择,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占据主动。
当你被安排到了一个不喜欢的岗位的时候,你当然可以选择消极怠工、无所事事地混日子,但是你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既来之,则安之,让自己学习和了解这个岗位的知识,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成就感和熟悉感可能会让你很快喜欢上这个岗位;或者一边保证基本的工作责任的完成,一边积累心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等到你觉得有足够的筹码可以和上司谈判来转换岗位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出马,也可以达成最初的梦想;或者如果你不愿意改变心意也不愿意等太长时间,大不了不做这份工作,辞职之后去找一份能满足你想法的工作来做,用你的热情和能力去打动别人。
当你觉得面前没有出路的时候,其实总是有更好的选择在等着你。
做好细节,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要用足够的细心来发现细节的力量。
比如我们可能只因为一分钟的耽误而错过了一趟列车,接下来却可能要再过几个小时或者隔一天才能搭乘下一趟列车。
一个重症病人被送进医院,本来是可以救治的,但是却因为在电梯里耽搁的半分钟时间,只能眼看着死神夺去他的生命。
体育比赛里更是如此,如果伦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孙杨懈怠一丝一毫,都可能让对手以千分之一秒的差距赢得胜利。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在经济学上,这种效应被称为“细微边界法则”,也就是指“时间上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奥运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强”也是对奋进人生的要求。因为有时候“抢占先机”的影响要比“准备更充分”的影响大得多。许多年前的商场中,流传的竞争准则是“大鱼吃小鱼”,当时只要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就可以得到获胜的机会。但是现在,这条准则已经变成了“快鱼吃慢鱼”,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生产的进行,每个公司产品之间的差别已经越来越不明显,除了继续努力扩大差异化和细分市场之外,比对手快一点儿,就可以抢占先机,达成目标。
虽然这样的竞争准则会让我们觉得压力很大,很有紧迫感,但是对于个人生活和工作,这个准则也是通行的。
人生就像是登山看日出,每个人都在向上攀爬,可是如果你晚了一步,太阳升起时的美景就没有办法尽收眼底了。而人生又不像是日出,因为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可是人生的机会却可能转瞬即逝,再不复返。
控制自己,你可以这样做
自控力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种能力,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法则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自控力。
自控法则
如果我们在20岁的时候开始定期向账户中储存一笔存款,那么到我们退休的时候,账户里等待着我们的就是一笔丰厚的资产了,可以让年老的我们去环游世界,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执拗的人,但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很多次都没有效果。那么还是不要去管这件事情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得不改变观念的时候,就会明白你说的道理了。
如果你想要争取公司里的一个空缺职位,招聘时间有六到八个月,也就是说你有六到八个月的准备时间,那么你应该抽出时间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或者报一个培训班,或者请教那个职位的专业人员,并且列出你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理由--进行充分的准备,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超过其他人。
我们现在所说的自控法则本身有以下三个内涵:
1.很多事务是能够自我掌控的,我们无须再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掌控,因为事情本身是会朝着原来的轨道向前发展的。
2.对于某些我们失去掌控力的事务,就没必要对它作无谓的思考了,因为时间会为我们揭晓一切问题的答案。
3.既然这些事是我们掌控得了并且必须掌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心去使它在我们的掌控之内。
上面的三个例子分别对应着一个内涵,这个法则和另外一句话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控制能够控制的,不能控制的就随他去吧。顺其自然,才能细水长流。
聚光法则
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都做过用放大镜在阳光下点燃一张卫生纸的实验,老师让我们通过亲自动手来认识聚光的魔力,当然也有很多调皮的小男生用这种方法让若干只小蚂蚁在阳光下死去,这算是滥用暴力武器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放大镜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呢?因为凸透镜的聚光作用把太阳光聚焦到了镜片的焦点上,本来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太阳光经过聚集,就产生了很高的温度,就能把东西点燃。
聚光法则讲的就是聚集的力量,而凸透镜的焦点就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聚光法则认为“要把有限的时间聚焦到重要的目标上,才能保证事业上的成功。专注和执著是成功的关键”。
这里的聚集内容,包括了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等各种各样的资源,很多民族工业兴盛的小镇都经历了这种产业聚集型的发展过程,一家开了灯具厂,接着许多家都开了灯具厂,最后整个小镇就发展成了一个“灯具小镇”,知名度和实力都比一家小工厂要大得多,于是这个小镇就成了闻名的专业灯具生产地。
我们在用聚光法则的时候还要注意坚持下去,就好像点燃一片小小的纸张同样要等它到达燃点一样,低1℃都是点不着的。很多人虽然集中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想要达成一个目标,但却恰恰是在目标即将达成的时候放弃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放弃了机会,那么就永远都看不到明媚的阳光。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时间管理的好帮手
除了在纸质笔记本上记录清单,靠闹钟或计时器提醒,网络时代不乏大量高效便捷的时间管理帮手,如:手机和电脑里能记录活动的日历;具有日程管理功能的邮箱(Outlook、Gmail等);时间管理软件(番茄、稻草人等);可多客户端同步使用的笔记本,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使用,但是只能适量使用,切忌本末倒置。如果为了这些科技手段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反而得不偿失。
别让拖延症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
老生常谈话“拖延”
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的话好像是当头棒喝,让很多习惯了拖延的人都瞬间清醒。
关于拖延,我们说了很多,我们明白拖延有很多危害,也明白治疗拖延症也是有法可循的。可是很多人却还是没有开始行动,也许是觉得方法太多不知道如何选择,也许是觉得自己开始了也坚持不下来,倒不如干脆不开始。
下面的五个方法来自于资深拖延症患者的“自我救赎”,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制力:
1.重视长期后果,轻视短期享乐;
2.如果感到自己的坏毛病又要犯了,就握紧你的拳头,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上面来吧;
3.给自己设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4.按时吃饭,避免饿肚子,同时还要保持正常的睡眠,这是因为不吃饭的人容易患低血糖,这些人和睡眠不足的人一样,自制力会更差;
5.坚持21天。科学证明,任何一项新习惯的养成都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然后,我们的大脑才能把这种新习惯视为正常。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曾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描述:面对一对葡萄,乐观主义者必定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悲观主义者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葡萄和坏葡萄,但是我们自己却不必一定要选择做乐观主义者或者悲观主义者。尽量去吃好的葡萄,但是如果吃到了坏葡萄却也不气馁,还要坚持着发现生活中的精彩。
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葡萄,但却不只有葡萄。不管你会遇到多少好葡萄、多少坏葡萄,生活总会是甜的。
保持平衡走钢丝
生命可以有很多比喻,现在,我们把生命比作走钢丝。
同样是一根钢丝,人与人之间就算走钢丝,也还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