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刊登之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读者之间口口相传,议论纷纷,继而引起更多的人讨论。连上班的白领,偶尔闲暇时也抱着报纸不舍得放手,然后与周围其他正在看书的同事议论几句,“你们说,这人真的长生吗?”
“傻蛋,都是编的,只是编的太巧妙罢了。”
没有看过的人,听到周围议论,也忍不住买一份报纸观看。连带的,《天天日报》改版后首期大卖,连续加印两次,最后销量直破八万份,可谓一炮而红。
次日,连《电影双周刊》这样的纯电影杂志,都开始对华英雄这篇科幻推理小说进行评价: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你的生母?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有些地方经不起深入推敲……当然,也许作者又有反驳的论点。
“我们在看文章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辩驳作者,却在不经意就被作者说服。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将这个场景和人物选的极度巧妙。也许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又怎能知道没有其他人能够辩倒你呢?这将是一场永远辩不停的论述。”
这篇文章,还被港大心理学教授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就陈长生的话是真是假来一场辩论。
此事被报道出来之后,自然更为《长生不老》助势。
《天天日报》也是讨巧,文章虽然只第一天连载,其后几天竟然接连刊载知名人士的讨论辩论,读者也看的津津有味。原本《天天日报》的受众更多是知识程度不高的读者,如今却渐有向知识分子靠拢的趋势。
毫无疑问,华英雄初次尝试推理小说是成功的。
即使再苛刻的人,也无法反驳这篇推理科幻文的优秀之处。当然,也有一些宗教人士对此很是不喜欢,好在香港毕竟是个开放的城市,真正的狂信者很少。
如果说第一篇《长生不老》只是试作,那么第二本中篇推理小说《白夜行》的出现,就算彻底在香江开辟了推理小说的一片天地。有《长生不老》的前作铺垫,华英雄继续写推理小说已经在情理之中,观众普遍保持关注态势。
孰料新书一出现,就给了不少人一记下马威。
《白夜行》被华英雄将背景从RB改到香港,是一部通过诸多人物的视角并运用多条伏线创作出来的长篇巨制,时间跨度从1967年到1986年,长达十九年之久。改背景,就意味着说话方式,当地环境故事内容统统都要修改,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华英雄写起来,也是小心翼翼、反复斟酌,生恐毁了佳作。
在叙事时间的设置上基本是沿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推移的,全书共十三个章节,基本按照时间从过去到现在的顺序来讲述故事。在每个章节中,华英雄没有直接提及故事的时代背景,但却通过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来告诉读者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譬如香港“六七暴动”事件,让人更有代入感。
故事从一个中年男性一一一当铺老板鹧鸪菜被杀于烂尾楼开始。那个时期,香港正经历六七暴乱,被内地政治风暴的尾巴扫中就已经混乱不堪。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落和萧条背景下,容易让一些过来人感触尤深。
为了生存、为了“安全感”,金钱成为凌驾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情感之上的东西,人性在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个人本位主义、社会无罪感等大行其道。
随着故事不断进展,案件渐渐被揭晓,触目惊心的故事内容让人遍体生寒。
由于母亲与自己家当铺雇的人在家里偷情,主角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唐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柳雪穗的母亲及“母亲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随后她被优雅独居的柳雅礼收养。
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主角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雪穗身上了。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
文字且不说,只是少年心中这份狠劲就足以让人胆寒了。
再联想到本书作者华英雄似乎也只有十四岁,不少人瞬间便开始浮想联翩了。人红是非多,外界言论自然此起彼伏,还有些人身攻击的报道也开始毫不避讳了。猜测他是不是少年时期,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外界纷扰,华英雄是一概不理的。每天按部就班的更新小说,渐渐那些真正看小说的人自然而然就被吸引进去。《天天日报》的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起伏不定之后,逐渐稳定下来,销量也开始渐渐增多,每天讨论剧情进展的读者也越来越多。
相比时下那些武侠文、跟风文,豆腐文,《白夜行》这部作品的优秀基因基本从一开始就已经一览无余。
推理只是题材,写的却是社会、人生。
文中,通过十三个时间片断,以两位主人公在其同学、亲人、朋友、同事、男女朋友、警察以及私人侦探等的视角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象变得愈加清晰,故事也逐渐走向高潮。这种大胆的写法,即让男女主人公始终处于“被注视”的状态。
精细巧妙的安排,越来越多的前后呼应出现,让不少人联想到钟表机械、多米诺骨牌,分明是一种一发而触动全身、无一处不是精髓的感觉。若不是对自己想要写的故事有着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对人物设定有着全面而巧妙的布局,是绝非写不出这种结构文字的。
文中故事,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每每看到精彩处,都让无数读者拍案叫绝。
尤其是在上班族、大学校园这种地方,人们聪明的去评断案件,却往往碰的头破血流,然后回过头来就转化为对作者疯狂的崇拜。为此,甚至还诞生了一批自称“华迷”的狂热推理小说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