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拥有二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一条大江和它的几条支流,从这座城市里蜿蜒通过,更給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江河两岸高楼大厦林立,巍峨壮观;江面上的大桥,宏伟恢弘;市內的道路宽阔,高架路桥叠加,交通四通八达,顺畅便捷。大街旁、楼宇里,到处是银行商铺、挤满了金店旅社、酒肆茶楼;大厦里驻扎着办事机构、公司企业、办公白领和外企代表。
白天,大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路边人行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攘往熙来。一到晚上,每栋大楼都被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射。大厦外表,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商厦门前,华灯闪烁,金碧辉煌,尽显着这座城市的时尚与繁华。
然而,就在这鸟革翚飞、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包围下,却有着一片被人遗忘已久、破烂不堪的棚户区住宅。
这片棚户区历史悠久。最初只住着十三户人家,而且住户大多家景富裕,不少人家还是名门望族。就在上个世纪发生战乱后,这里涌进了大批难民。他们贫窭惊恐,扶老携幼,无栖息之地,也租不到廉价的住房,于是就在空地里搭起了几座简易帐篷。本想临时过渡一下躲避兵燹,不料战事连绵不断。他们只得又动手搭建起了简陋的窝棚,长期地安营扎寨,定居了下来。
随着家中人口的不断繁衍和亲朋难友们前来投靠,他们仅靠着做苦力活养家糊口,节衣缩食撙节开支、收集破砖断瓦、捡拾废弃的旧木烂门,搭建起了一间间砖木结构的简易陋房。所谓陋房,其实楼层高度还不足二米,最高的也不过三层,靠着一把竹梯子爬楼上下。房顶的斜坡上,简单的铺设了一层油毛毡和枯茅草,遮风挡雨、避暑御寒。后因易燃,才改成了石棉瓦覆盖。
这批难民如今已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第三、四代后裔。现在棚户区里的住户已经达到了三千多户,登记在册的居民超过万人。住房再也没有空地可以扩展了。
那时候,难民们建房是无章可循,只要邻居同意就可以搭建。布局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随心所欲,任意地占用过道。久而久之,这里的民房景观,参差不齐、杂乱无章、陈旧破烂、拥挤不堪,并且隐患重重。棚户区內的道路,虽说也是四通八达,却窄如羊肠小道,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过道最宽处仅能通过一辆三轮车,狭窄处则需一人侧身才能通行。
弄堂里的住户,大都没有门牌号码,只能以户主的姓氏或诨名来找人。偶尔有货郎小贩或是粮票换鸡蛋的村姑误闯小巷,立刻就会发现已经陷在了迷魂阵里,完全找不到北。非得由居民带路,才能找到出口。
居民的家中都没有铺设下水管道和供水管,用水全部集中在两座给水站里取水、洗涤。家中倾倒废水时,也需要去弄堂內仅有的几个窨井处,少量的污水会直接泼洒在自家门口,任其渗漏,或是被烈日蒸发。一旦遇上天降暴雨,家家户户都要在家中参加抗洪排涝。
巷子內和家门口的路面,大都是将泥土路夯实了再铺上一层电石糊。电石糊是气体切割后,剩下的工业废渣。这是棚户区里,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建筑材料。在电石糊里拌上工业炉渣,再制成一块块墙砖,放在墙角边自然风干,用于住房的翻建改造。
每天清晨,居住在大街马路边的居民,都会被急驰而过的汽车声吵醒,然而住在棚户区里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他们是被倒马桶和刷马桶的响声闹醒的,响声中还会夹带着大人呼叫小孩起床的声音。这时空气中会弥漫着燃煤的烟雾味,这是居民在生炉子或在开启封存了一个晚上的蜂窝煤炉。
晚上,繁华的街头上还穿梭着俊男靓女,娱乐场所里也在纵情地飙歌狂舞。然而,这时棚户区里的居民,已经早早上床入睡了。即使有兴趣爱好者,也只是捧着本书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看到睡眼朦胧;或者抱着一台收音机听到恹恹欲睡。炎夏的晚饭后,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泼洒些水,将竹椅或床板搬到屋外,沏壶清茶、打把蒲扇,与隔壁老爷叔或对门的老舅妈开磅神聊,一直到夜深人静、睡魔降临、睡眼惺忪。
这里的居民似乎与周边繁华、时尚的闹市圈,割席而居。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那种,节俭简朴的传统和淳朴的民约习俗。
邻舍之间的住房都靠得很近。探身伸手就能拿到对面窗前,晾挂着的衣物或是风鹅、腊肠。早上,冷不防自家的窗帘会被竹竿挑起,那是对面窗里的邻居要将晾晒衣物的竹竿一头,搭在你家的窗框上。晚上起来解溲,无意间会瞥见对窗年轻的女主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裸露着身子上净桶。这时便会自觉地将视线移开,绝不会继续偷窥或心生邪念。
在棚户区里,每家每户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守望相助。
白天上班不必关窗锁门;家中财物也无需庋藏加锁;一家人出门远足,还会将整串钥匙交给邻居,托他看管。平时晾晒的衣服被风刮落,邻居会帮你捡起来保管好。即便是掉落在地上被污水或是尘土弄脏,邻居也会帮你重新洗涤过,再晾干、折叠好,等你下班回到家后,再完璧归赵。
沿大街旁居住的居民,有时会贪图方便将家里的垃圾直接扫到门外;居住在新小区里的居民,也会将杂物堆放在家门外的过道里。棚户区里的居民却会自觉地将垃圾扫在一起,倒进弄堂口的垃圾箱里。几位退休的老伯伯,每天还会主动义务地拿把竹扫帚,从巷尾一直扫到弄堂口。
因为家中逼仄,一家人很难围坐在一起用餐。这时会打满一碗米饭,搛点小菜,一路逛着吃饭。遇到将小餐桌摆在家门前开饭的邻居,会主动的招呼你,请你来品尝一下他家的菜肴。这时,客人也会礼貌的夹上一小筷菜,放进嘴里,然后给予赞美。
治安联防,一呼百应。这是棚户区里的传统。如有歹徒、窃贼胆敢前来寻衅滋事、探囊胠箧,只要大呼一声,立刻就会有多家邻居的男人抄着家什赶来,帮着捉拿、或协助驱赶。
棚户区里的居民,有劳动能力的都在上班工作,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勤俭度日,生活过得美滋滋、乐陶陶、甜蜜蜜的。唯有不足之处便是,家里的住房已经摇摇欲坠,又无法重建翻造,人均居住的面积还不到一点五平方米。真是望楼兴叹,谁家能够买得起那房价高企的住宅?
棚户区里的居民,殷切期盼着能有政策前来惠顾一下,让阳光也普照到这片棚户区里。他们不想去和土豪大腕、富商高薪者攀比,只想着这辈子也能住上一套宽敞明亮、安全宜居的住房。
这里的居民们都在延颈企踵、翘首以待,綦切企盼着夙愿能在这辈子里早日实现。
阳光能映照到这片棚户区里吗?榖旦好运真的能够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