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80后的共产党员是班上主力军。在地区上,囊括了省内除苏州以外的所有地级市;以职业论,法官、检察官是主体。当年在淮安,特地单独办了一个近30人的检察班。
2012级往后,南京市范围内公检法都将单独办班。切块单独办班将是大势所趋,向我们班这样有近100人的大规模、大兵团式也将成为历史。其实这种大班模式更加有利于各种职业间的交流,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观念的交锋,激发你的思维、开拓你的视野。
班上同学之中,有开着宝马、奔驰来上课的大款,她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之余来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让人羡慕得紧;有住着宾馆上学的公款,一日三餐吃住都在宾馆,据说上学期间他们每天补助能达到200~300元;也有老贾这样的贷款,住在简陋的六舍里睡板床、吃食堂。
同学中大多面孔都在课堂里面寻常见,少数人大名则在考场当中几度闻。当然,也有几个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同住一起的老周老夏成伟之类帅哥大汉。
从业务能力上看,他们之中有高人能人,如小威,虽在上学,但也是某大学客座教授;有强人名人,如波水,经常在电视上说案说法;有佳人丽人,她们是班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还有老贾这样的笨人庸人。
从职务上看,既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一兵;也有从政为官的王局长,女人从政已属不易,能在分管范围内把司法援助、法治文化建设上做得风生水起,更是难得。大家都看好她的前程。
班上按派别分,有学凡、波水、小威等“超一流实力派”;也有翟、高、王、李等“低调实干派”;还有常、王、段、张等一大批“从政务实派”。像自己这样没实力不能干,只好自封一派,归于“无用派”。
趁着上学的东风,有些同学不经意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班上有法官升调政法委、纪委的;有民警考上检察官的;有从地方考选调进京的(南京),翟同学从苏北某县考到省城,结束了两地分居生活,买房生子,妇唱夫随。简直就是同学中励志的代表和幸福生活的典范。也应了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至于律师换所跳槽就是家常便饭了。
这些同学随时可以把能力的支票变现,把学习力转化为战斗力,在人生的大海上一次次调整和修正航向。他们是班上杰出的代表。
作为承前启后,担任前所未有的趟雷任务的2011级,我们遇到了史上最严的盲审。论文要求之严格、导师要求之高,打消了之前想靠蒙混过关的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作为改革的试验田,班上有20多位有名无名的烈士纷纷倒在了通往答辩征途中的最后一公里上。
我们这一届必将载入南师法硕教育史册,日后必会常常被老师和同学提起。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和又有失败的教训供后来者借鉴。
无论如期答辩还是延期答辩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方式为法学教育和论文答辩事业作出了特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