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随园,有个响亮的名头——“东方最美丽的校园”。自己心中一直纳闷:比随园还美丽的大学校园多的是。不要说北大的燕园十景、未名湖畔和清华的穹顶礼堂、荷塘月色;就说省内南大的百年钟楼、青砖黛瓦以及苏大的瑰丽精致、园林风范。这些校园风光各有千秋,甚至还强于随园,为何随园独占盛名?
其称号从何而来?
一次次来往随园,不仅对她的前世今生生了兴趣。
随园最初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建筑起来的。作为曹家的花园,曹雪芹小时,在这里玩过闹过,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在《红楼梦》里就有随园的影子。可惜好景不长,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下旨查抄曹家。曹家花园沦入隋赫德之手,更名“隋园”。隋赫德为满洲人,擅武术,与皇四子雍正为幼年时同伴。是个缺乏情趣的官僚,并无雅兴治理园林,此园渐渐破败。
当时的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在宦海里浮沉一阵子后上岸,决定金盆洗手、辞去官职。他看好此园,倾其所有,花了三百两银子从隋家后人手中购得,将其精心修缮,成为新业主。他将“隋”字改为“随遇而安”的“随”字,定名为“随园”。
“戊辰秋,余初得隋织造园,改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宝意、陶西圃二太史置酒相贺,各有诗见赠……盖其时余年才过三十故矣。”[1]从中可以看出,他购得随园才30岁,此后他在此园中生活了近四十年。
那时的随园还在南京郊区,人烟稀少。“随园地旷,多树木,夜中鸟啼甚异,家人多怖之。”[2]他把园子的围墙全拆了,与大自然完全和谐相处,享受真正的慢生活。
他在园里除了读书写诗作文外,还研究一样极重要的内容:吃。“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3]在《随园食单》里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周围吃货纷至踏来。据说当时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
最可惜的是太平天国时候,一把大火随园被化为灰烬。“可怜焦土,付之一炬。”
上世纪初,一个美国教会出资又在随园的遗址上建立了一个新学校,即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最早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1923年7月移至随园。美国人为了盖好学校,聘请了著名的建筑师墨菲(Murphy)设计(此君还参与设计了清华和复旦大学)。他把中国古典宫廷式建筑风格与西方现代建筑理念融合起来,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民国风情格调。
金陵女子大学在当时的旧中国极为轰动。女人念书已经不易,何况是大学?
这些新式女大学生中肯定不乏笑容如菊、貌美如花者,加之校长吴贻芳女士又是民国第一小组,建筑美、环境美、人美,这样的学校还不是最美?美国报刊一时纷纷赞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可见“最美”乃三美合一,称“东方”必定是西方媒体所为。
那是上世纪20年代的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而千、千而万。“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出名一定要趁早!
漫步随园,你会看到一座吴贻芳报告厅,作为民国第一小组,她和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齡齐名。她的成长经历是一段传奇,作为留美的生物学博士,学成归来后,从1928年开始,就执掌金陵女大校政,并且达23年之久,直至新中国成立。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现在随园还有金陵女子学院。乃省内唯一女子学院,所设立的6个本科专业中,只有两个专业招收少数男生作为陪衬和点缀。
随着南师主校区移师仙林,随园有种美人迟暮的感觉,留在随园的只有几个学院。人气少了许多,但也正因为人少,才更显得幽静。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美丽的校园。那就是你的母校——你曾经在那里生活、学习,那里有同窗友谊,有你的死党、闺蜜,有你一生抹不去的回忆……
在形容随园的词语中,静美两词最贴切不过。
初次进随园的人,肯定会迷路。像我这样路盲的人,在随园住了近一周,直到买了手绘的随园地图,才基本上搞清各幢楼的布局;初次到随园的人,肯定会感叹,这个园子太美了。依山而建的校园,各类建筑古色古香、典雅朴拙。与别的大学校园相比,这里看不到高楼大厦,抬眼望去,只见树木葱茏。要是进入校园深处——文学院附近,更是绿树成阴、遮天蔽日。
现在的随园真静,让你几乎忘了时间的流动。随园好像一个过滤器,滤掉了园外的吵杂喧嚣以及匆忙急促,在这里只剩下岁月静美。
随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以草坪为中心,显现了传统的中式对称之美。一进入正门,穿越长长的林荫大道,就看到一大草坪。草坪后面还设计了一个人工湖,此一方水塘,回廊婉转于校园。池塘附近还立有一孔子塑像。水塘旁边,打拳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在大草坪左右两侧,屹立着已有上百岁的两株金黄的银杏树。约有20多米高的树冠与校园内古朴典雅的建筑相互映衬,格外浪漫迷人。微信上有疯传关于这两棵银杏树的照片和文字,每至深秋,银杏树一片金黄,撑起一片金色的天空,成为古色古香的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微信中说最绚烂的美景就在眼前,错过等一年!至于草坪四周各具特色的民国建筑,幢幢都是黛瓦覆顶,勾檐翘角,典型的中国古典风格。
比起南大鼓楼校区的深沉笃厚,随园则多了灵动的婀娜。
对于我们来说,一年中春季和秋季两个时节来上课。春天来兼顾赏春,秋天则是呤秋了。每每从京江园赶到随园,心情都会为之一振。
记得班上虞同学一次在群里大发感慨。大致是说就是随意走在随园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四周的景色,心情也格外舒畅之类。看她发的完整句子,就知道这丫要么是一个资深《红楼梦》爱好者,要么是一个电视剧《甄环传》受害者。
我一直以为虞同学是法律界人士中文学素养最高的:作为华中师大中文系的才女,可谓系出名门,因文章出色,经常被抽调省检写材料;而在文学界中,她无疑又是法律专家,过了司考,当了检察官。
可惜如此优秀的同学,却主动要求论文延期答辩,把毕业时间往后推迟了一年。而她延期答辩的理由,任何人都会给予理解和支持的。她要升格作母亲了!写论文还是做母亲?她选择了后者。
这就叫“以人为本”。
走在随园里,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去食堂怎么走?”“去北大楼怎么走?”在“被老师”以后,我都会详细指点一二。自己在一个应该当老师的年龄当上了学生。随园很多老师看起来和学生一样年青。他们早早走上讲坛,拿起教鞭,可谓桃李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