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并不是单纯的想要将这个网站打造成为一个网络上的博物馆,反而类似于另外一个概念,时光机器。
今年5月份的时候,鲁斯特·卡利和布鲁斯·吉利安特开发了一个爬虫软件“wayback”,这个爬虫并不止单单去搜索各个网址的诞生,而是将所有找到的网页全部保存下来,包括网页的所有数据缓存。
这就意味着,哪怕这个网站在若干年后消失不见了,你也可以通过时光机器网站来访问他保存的所有数据。
没错,这两个人妄想把互联网诞生的所有网页数据全部保存下来!
这两人在到处寻求支持的时候,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懵了,谁又会支持这个无底洞呢?
但是据沃森所知,这两人已经为此付诸了行动,建立了一个叫做互联网档案馆的网页。
在这个尚未达到G量级的互联网出生期,谁又能想到这两人在未来储存了大约10PB,也就是一千万GB的数据资料。
这个创意是一个无底洞,因为沃森无法看见这个的可能盈利,项目的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补给和其他人的赞助,如此恐怖的数据,就算是维持一个承载的服务器数据中心,也是一个无比恐怖的资金。
包括服务器的硬件成本,场地购入成本,数据中心的电量成本,宽带成本,以及服务器温控成本。
这样的一个数量级别的数据中心,单单一个公益性质的网站根本无法承担,除非由政府买单。
当然互联网的发展千变万化,每一个的行业都能与互联网产生或多或少的化学反应,总的来说,在短时间内,这个项目也只能成为公益网站。
一旦互联网档案馆网站依靠这些数据来赚取费用,美国的律师们就高兴疯了,找到原网站所有者,随随便便就能敲出一笔钱。
可能在未来,这个网站能够找到盈利的途径,但是沃森却能够依靠维持网站的成本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所以沃森便没有在这个项目上插上一脚。
即便没有参与,但是互联网时光机的名号还是给了沃森极大的灵感,仿照这个网站,建立一个属于游戏行业的全网备份。
即把自游戏诞生以来的所有已发售游戏的代码数据全部收录,当然这些备份当然不会向用户们开放,一旦开放,那和开源程序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也不利于网站的游戏备份收录,毕竟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是开源的支持者。
不同于互联网时光机保存的网页数据,沃森却可以依据各个游戏的收录情况,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较为标准,公平,公开的游戏评分媒体。
而且能够完成对每一个游戏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和对未来的游戏时代的数据预测,这才是这个备份库的真正意义所在,甚至可以硬性规定,只有加入了游戏博物馆的游戏备份计划的公司才能够拿到这种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这种规定简直是收取各个公司人头的极好方法。
不过成为游戏媒体后,这个网站就注定要成立一个委员会,如同E3背后的主办委员会,将由各个游戏公司组成。
但还得想办法将委员会与公司管理分开,这才是游戏博物馆长久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
假若未来社会的科技发达到足以支持人类生活游戏化的技术水平,游戏博物馆甚至还能成为新的社会秩序的标准制定者。
未来就是未来,沃森还得先顾好时下。
公司的组建,沃森给了助手团队相当大的权限,缺少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会有专门的猎头公司负责,为此,沃森还向自己的爷爷诈了一笔巨款。
毕竟自己的前都是用来收购自己的游戏公司的。
1996年6月,经历了两天的推介会,洛杉矶的玩家越来越多了,有很多玩家都是在网上看到了攻略组网站的更新帖,才引起了参加展会的兴趣,于是洛杉矶的机场,车站又兴起了一小波的热潮。
洛杉矶市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看着秘书送来的人口流动报表,在E3临近时期,洛杉矶接纳了几十万的外来游客,本来趋势有所下降,今天却反常的又涨了一波。
市长大人根本没有心思理会反常的现象,这些人头可都是意味着,洛杉矶这两年的开明政策得到了证明,市长大人还在想着能否凭借此举竞选州长职务。
不过,E3展会的主办方也没能聊到今年的热度居然如此的高,所有的门票已经全部卖光了,甚至市面上还有了高价的黄牛票。
主办方临时售卖了一部分门票,还增添了购买者的身份验证,这才阻止了黄牛的兴起。
沃森没有门票的困扰,脖子上挂着的员工证件就是他最好的出入方式。
E3向公众开放的第一日,会议中心的场馆四周都被游戏广告给包围了,就是会议中心的墙壁上,也都租给了各个有实力的游戏公司,其中马里奥的形象是那么的惹眼。
相比于索尼,世嘉两家,任天堂几乎包揽了在场的一半广告,鲜红的红色让众多玩家频频侧目,没办法,索尼和世嘉的主机都卖了500万份,任天堂的N64还没有开始卖,不努力打广告怎么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沃森作为独立游戏人来参加E3展会,因此雇佣了几个人来帮助沃森维持展台,不过跟隔壁的暴雪展台比,就有些小家子气了。
有一种,我不混好就不回去了的滋味。
暴雪的展台在场馆开放的一瞬间就被热情的玩家们淹没了,从去年年底曝光出来的RPG新游戏还有魔兽2的资料片无一不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
而相对的,沃森的展台则只有三三两两的身影。
沃森也没有气馁,《以撒的结合》毕竟只是他的个人作品,而且还是小众的rougelike游戏,即使融入了RPG要素,但也不肯能一出场就碾压过无数的游戏公司,沃森早就对此有了心理准备。
如果有一个俯视角,会发现,绝大数的人群都蜂拥到了任天堂的展会所在的大厅,PS主机和世嘉土星已经没有尚未公布的N64有着那般的神秘和吸引力了。
沃森其实也想去看看,任天堂会不会在展会上曝光出更多的新东西,最主要的是,沃森想玩N64的实机啊!
绝大多数的东西,主机性能,游戏大作,发售价格,沃森几乎都知道,任天堂目前能吸引像沃森这样的游戏制作人的唯一理由,就只剩下,N64主机的实机游玩和《马里奥64》的实际操作了。
索尼和世嘉几乎都对N64那奇怪的控制器心存疑虑,几乎要到了派商业间谍偷取设计资料的地步了。
索性《以撒的结合》展台的人还不多,沃森干脆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自己没有不知任务的助手,自己带着个棒球帽,装作潮男,一路奔向了任天堂的展厅。
话说,为什么沃森能和小岛秀夫臭味相投,就是因为如此,沃森在进入展厅的一瞬间就看到了伪装的小岛秀夫,RB人特有的特质,再加上在小岛家住了两个月的时间,沃森已经对小岛十分熟悉,正所谓化成灰都能认出。
惊吓,拍脑袋,一系列流程,沃森做的是十分流畅。
“你怎么在这?不看自己的摊子了?”
沃森翻翻白眼,好嘛,也没见你看摊子啊?
“扯淡,那你也没在科乐美的地盘上呆着啊。”
“你觉得我们和任天堂一个展厅的会有人第一时间不去看任天堂,反而去看我们这种二流游戏公司?”小岛没好气的反驳。
“也是,毕竟你的《潜龙谍影》都六年没出正统新作了,更别说还是二流的游戏作品,人气早就流失光了。”
科乐美有什么代表作?要放在后世,你就只会想到《潜龙谍影》,《寂静岭》还有被科乐美作死的《实况足球》。
这三个,有两个是小岛秀夫的作品。
但是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在FC时代,《魂斗罗》《沙曼巴蛇》《恶魔城》《赤色要塞》都是科乐美的代表作,还有94年才发售的《心跳回忆》。
到了90年代,科乐美每况愈下,《沙曼巴蛇》从属的“GRADIUS”系列被科乐美彻底玩死,宣告系列作品的GG,直到97年小岛的《MGS》发布,科乐美才重回玩家心目中的一线游戏公司形象。
不过现在,玩家们还记得科乐美的就是那一条非常著名的秘技了吧,上上下下左右左右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