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红是叶燕儿平时处得很好的小姐妹,主要原因是姜小红年纪比燕儿她们大好几岁,个头也高,但从来不会欺负她们小孩。而且,她还乐于助人,经常帮小孩子们摘个枣、掏个鸟窝啥的,挺受小伙伴们欢迎。
叶燕儿五岁的时候,有次她割的猪草被同村顽皮的男孩们打翻了,姜小红还帮她整理草料,并把自己的草料分了一部分给她。
姜小红的母亲叫蒋红芳,是土生土长的上河村人。蒋红芳的父母就生了她一个独生女儿。家里有十多亩地,在村里
算日子过得不错的。
“只怕不生,不怕不长”,蒋红芳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蒋红芳喜欢上了自己家的表哥姜文华,他的母亲是红芳的二姨。
姜文华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他们家兄弟姐妹加起来有六个,
家里的经济负担啥的都挺重的。所以姜文华十一岁就被父母送到镇上的染布坊做学徒。
人家做学徒凄凄惨惨,姜文华倒还好。主要因为他人挺聪明的,为人处事也比较圆滑、有心机,更善于拍大师傅
和掌柜的马屁,所以他在染布坊混得还不错。几年过去了,姜文华顺利出师,这时他已经掌握了不少染料配方,染色技术日益精进,成了镇上有名的师傅。
这样精明能干的表哥,蒋红芳是越看越喜欢。两家人把事情说开了,双方父母都挺赞同的。这表兄表妹的,亲上
加亲啊,而且蒋红芳家经济挺宽裕的,房子造得气派,人口又简单,到时候直接让姜文华住过来就行了。
结果人家姜文华不愿意,他早就喜欢上了镇上的一个小姑娘,家里是在路边卖馒头的,经济状况也不大好。
一个硬要嫁,另一个不愿意娶,蒋红芳气得帕子都扯烂了几条。最后两家父母出了个馊主意,有天直接把姜文华灌醉了送到蒋红芳房里,把生米做成了熟饭。
姜文华第二天醒过来时都给气坏了,这真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不过还没等他想明白,蒋红芳已经有了身孕。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成也得成了,毕竟他对蒋红芳也没啥深仇大恨的,只是把她当妹妹,没有爱人的感觉而已。再说人家蒋红芳给他的时候还是黄花大闺女,有喜帕可以验证的。
于是在姜文华的默认下,俩人成亲了。
婚后夫妻关系还可以,三年抱俩,生了一男一女,男孩是哥哥,叫姜维,女孩是妹妹,取名姜小红。
两个孩子五六岁时,姜文华准备给他们开蒙。首先是学习数数,从一数到十。姜维还好,学了几遍就学会了;轮到
姜小红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她学了无数遍,始终也没能掌握。学写字也是一样,一个简单的字也学不会,今天学明天忘,她的脑袋里好像塞了稻草一样。
试了无数遍,姜文华终于发现他家女儿的智商好像有点低。姜小红就只会做点粗活,稍微精细一点、要动脑筋的事情就做不来。唯一让他有点安慰的是儿子的智力还算正常。如果儿子和女儿一样的话,他简直要给气疯了。
上河村是没有秘密的,很快大伙就知道姜小红是个笨蛋,虽然面孔漂亮,但是脑子笨笨的。绣花枕头一包草,说的
就是像姜小红这样的人。看来近亲结婚要不得,亲上加亲更是不靠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