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洞口外飘荡着一个身影。白袍凛凛,三绺花白的须髯被风刮起。
老者脚踏虚空,走进洞内,无声无息。在一名少年身前停住脚步。蹲下身子,手指轻抚少年肩膀,轻声呼唤:“玉儿......”
不知是少年睡觉轻的缘故,还是根本没有入眠,缓缓睁开双眼。四目相对。
“师父...师父,是你么?”少年双唇微颤,激动地不能自已。
“玉儿,自你走后,为师日日挂念,你...为何体内幻气全无?”老者大量少年,突然变得苍老许多。
“师父,真的是你...师父!”少年激动地坐起,双手颤抖着触碰老者的双臂,眼中闪烁着泪光。
老者拍了拍少年单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玉儿,这里虽不比幻斗大陆自在,可我相信,以你的资质,不会沦为庸才,为师帮不了你什么。你要牢记,你师从何人,术承何处。无论身处何地,好好活下去,断不可放任自己。你可明白?”
“徒儿谨记恩师教诲!”说吧,少年扑通跪倒,磕了三个响头。
“甚好,这样为师就放心了,哈哈。”老者仰天大笑,拂袖而去。
“师父!师父!”
“韩兄!韩兄?”韩玉听到呼唤,缓缓睁开双眼,只见方鹤林,洪铮,小金猴蹲在自己身旁。
“我?”
“你可醒了,再不醒我都准备运功打醒你了。”方鹤林急切地说道。
“是梦么...”韩玉眼皮垂下,略显失落地喃喃道。也许是自己太想师父了,才会做这样的梦吧,也不知师父和云霭山门现在如何。“你要牢记,你师从何人,术承何处。无论身处何地,好好活下去,断不可放任自己。”师父,我会记住您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梦中对我所言。韩玉身为师父的徒弟,虽不能让师父以我为傲,但也不能给他老人家抹黑。我会好好活下去!
此时的少年,眉宇之间多了一份坚毅。
抬头望向一脸关切的方、洪二人,真诚地道“谢谢!”
“嘿嘿,韩兄今日怎么这般客气,咱们兄弟来日方长,不谢不谢。”方鹤林一如既往地调笑道。
“俺也不谢,韩兄弟,天色不早了,咱们是不是该走了?”洪铮打着哈欠说道。
“嗯!”韩玉看着身边的小金猴微笑道:“我们该走了,以后不要乱跑,再被坏人捉了去。”说罢,起身山洞深处深行一礼道:“猿猴前辈,叨扰了,我等这就启程,后会有期。”
“吼”一声轻喝,猿猴缓缓挪动庞大的身体,转身在背后的树枝杂草间拨弄着。忽然停下,转回身,此时手中多了一物。顿时,山洞内光芒四射!众人只觉刺眼,忙用衣袖遮挡住双眼,适应了片刻,仔细打量。见此物是一把宝剑,此剑三尺有余,暗红色剑鞘,表面不规则镶嵌着数颗宝石,宝石颜色不一,皆有黄豆般大小,猿猴手中晃动间,映射着耀眼的光芒。
这时猿猴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剑柄,左手握住剑鞘,将剑刃轻轻抽出。寒光乍现!众人心中皆是一凛,剑身光滑如冰铸,剑锋透薄若丝织。猿猴左手一扬,剑鞘朝韩玉飞来,方鹤林上前一步,迅速用内气裹住手掌,小心翼翼地将其接在手中。回头递向韩玉。
韩玉双手接过剑鞘,仔细查看,暗红色的剑鞘,材质坚硬但又有一丝弹性,手感细腻,想必是由某种动物皮肤制成,其上所嵌宝石颗颗通透无暇,细数一番,共有二十八颗。这样的剑鞘,放在上一世,倒是可以勉强归为中品,但这是伏星大陆之物,应该可以高居珍品之列。
一旁,方、洪二人不住赞叹。韩玉抬头望向猿猴,猿猴冲他微微点头,突然,右手持剑在自己左掌划出一道血口,伤口虽然不大,但血已将剑身染成鲜红。
众人心头一震,不解地凝视猿猴,只见后者嘴角似乎微微扬起,右手挥动,一缕内气包裹住剑身,朝韩玉缓缓飞来,韩玉轻轻握住剑柄,奇怪的发现,虽然剑身布满鲜血,但不见一滴流下,正在疑惑之时,片刻起了变化,只见本来均匀的鲜血,此时竟有移动的迹象,逐渐分化,融合,最后竟在剑身处形成三个血字:星边剑
韩玉将剑身反转过来,只见另一面现出数行米粒般的小字:
四七星宿散天边,有形无意照人间,有朝一日齐落下,撼天动地化万千。
下凡只为铸一剑,善恶皆系此念间,翻手为云覆为雨,众星拱月再回天。
韩玉反复默念这首诗,不解其深意,遂再次望向猿猴,但此时猿猴双目紧闭,朝众人微微摆手,一副逐客之意。
韩玉默默将血字记下,朝猿猴深鞠一躬:“多谢前辈赐宝。”将宝剑插回鞘内,轻抚剑身,恍惚间感觉一股特殊的气流活跃在手中。这...韩玉感受着这股不寻常的气流,只觉一丝清凉缓缓流入经脉,便迅速循环起来,虽然流动速度极快,但身体没有丝毫不适,如此几番,最后归于丹田之内,稳定下来。
韩玉缓缓呼出一口气,瞬间感觉神清气爽,一阵舒适。究竟是何缘故?韩玉不解,但这般舒服,便不是有害之物,便不多想。忽然扯下两块块袍袖,将宝剑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块剑柄。大概因为此剑卖相太过招摇,恐怕招惹是非,方才如此。
将粗布紧了紧,对一旁二人道:“走吧。”
小金猴可怜兮兮的望着三人,嗞嗞地叫着,韩玉轻抚它的头道:“我们走了,乖,好好活下去。”便起身朝洞口行去。
望着三人的背影,小金猴不舍得留下几滴眼泪。
一行人小心地攀爬而下,不多时,六条腿先后着地,眼前杂草茂盛,望不到边际。艳阳高照,微风和煦,三人身形隐没在乱草中。
走出这片草海已是傍晚,蒙蒙夜色中,见远处有灯火恍惚,三人大喜,看来内门就在眼前。
果然,行了数百步,清晰看到不远处一座和内门渡相似的山门矗立。再走数十步,已然能借着山门上的两个灯笼看清牌匾:外门。三人疾步行到门前,方鹤林迫切地抬起双手,用力猛地一推,山门竟被缓缓推开一个缝隙,洪铮后退几步,双脚点地,冲向山门,宽大的肩膀与大门相撞发出嘭嘭之声。不多时,凭借二人蛮力,将大门的缝隙扩大了一人多宽。三人毫不犹豫抽身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