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争的转机全在赵括的行动上,如果他按兵不动继续坚守,那么即使是战神老白(白起)也拿他没办法,然而只要他的新部署有任何疏漏,老白这个捕猎的高手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出破绽见缝插针将战争推向高潮。
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几个月,战争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点观赏性。赵王觉的还不如一场世界杯足球赛扣人心弦,更懒得熬夜等着看有没有最新战报。赵王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一天一封信的催促“为什么还不打?我已经等不及了。”如果他不是大王,估计廉颇、赵括都会对他嗤之以鼻,告诉他“2B走开!”可是,他是王啊?
廉颇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几个月以来就打了几次小战,而且还没有占便宜。赵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廉颇又不怎么搭理这个“战争二货”,这让赵王恨的牙痒痒,多次对近臣发牢骚“这老东西是不是不想干了?不想干,就让他滚蛋!”赵括当然知道自己如果没有什么动作,命运绝不会比廉颇更好,因为他深知赵王的硬伤不是年龄而是智商。
赵括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草包,他也有自己的无奈。他知道廉颇被黄牌罚下反省,就是因为忠实的执行防御策略,以他本人及其老爸的战争素质,不可能不知道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双方投入了几十万的军队,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战争规模。
赵括领导起这支军队,左右他思想重心的是赵王需要的进攻,而不是现实条件规定的防御。如果他老调重弹执行防御策略,估计过不了多久自己也要被撤换。可是,面对这样的战局,有什么比继续执行防御更好的策略呢?
廉颇和赵括的不同之处在于,廉颇只会根据战争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他从不在乎政治对他的处理,只忠实贯彻战略要求;而赵括虽然知道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但他常常把政治需要当作战争的目标,特别是赵王的愉悦需要,还有赵王的自尊心也迫使他必须改弦更张,赵括只想落实赵王的要求,为提拔他的赵王加油!
他召集众将到中军开会,为了改变众将在这几个月以来形成的防御思维,他向大家传达了赵王极力要求的进攻!进攻!进攻!只有进攻才能取得胜利!
赵括口授大王的原话后,心中又暗自澎湃激动了一番,然后看着与会成员一脸懵逼的表情,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廉颇驯熟的部下,不会这么轻易就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军队。
控制军队!马上行动!他将廉颇主持工作时的将佐都换了,然后对新上任的军官进行集体训话,主要告诉他们自己才是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以后要完全听从他的指挥。紧接着他对军队的日常管理制度也做了一系列调整,比如每天的换班站岗更频繁,早操时要喊“进攻!进攻!”的口号等,与此同时,他在作战方法上从积极防御转向积极进攻。
这些做法首先使军队的管理出现了混乱,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被撤换,而新的军官未必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官兵与新军官之间管理关系没能协调磨合,所以整个军队的纪律松懈,官兵的斗志削弱;其次整个军队已经形成的按部就班的防御手段被紧急叫停,立即要让全军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进攻性是不现实的;最后,在秦赵两军相互对峙期间,形成的相互咬合的攻守形势并不容易打破,这就像自行车的链子的齿和槽扣得很紧,一旦二者有松动就容易掉链子。
总而言之,赵军要实现整体的反攻计划,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步骤的规划。整个军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赵王已经等不及了,赵括攥紧手中的马鞭狠狠抽了一下,带着军队冲出了营垒。
白起听说赵军换了主帅,就一直等待着战争的有利时机,他常常在研究完地图后,一个人挑着灯芯用浓重的陕西方言自言自语,“小赵同志,全靠你了!”正在这时,军中传来赵括出兵攻击秦军的军报,高兴的喜不自胜!
老白坐镇军中指挥全军,赵军以洪水奔流之势冲向了秦军,老白通令秦军退走,引诱赵军乘势追击深入,在半道埋伏两路奇兵截杀一番,赵军击退了两路奇兵,乘胜追击到秦军的大营壁垒前,赵军奋力冲杀未能攻破壁垒,这时秦国埋伏好的奇兵25000从秦军背后截断了赵军归路,又以5000奇兵隔断陷入秦军壁垒的赵军,将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前部冒进的队伍和负责粮草辎重的后队被阻隔了,秦军以不着重甲的轻兵发动对赵军的攻杀。
赵军人数众多在狭窄的空间中难以展开,加之秦军上阵如狼似虎,个个都想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赵军一时惊慌失措,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于是赵军筑起壁垒坚守不出,等待援兵的到来。几十万的赵军已经被围困,他们根本无法消息传出去,他们等啊,等啊,最后终于等来了援兵,但可惜不是援助赵军,而是老爷爷(秦昭王)从河内动员15岁以上的男子参军,集体奔赴长平阻断赵国的援兵和后勤补给。
到了9月份,长平的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身处野外的赵国官兵已经食物短缺46天,饥饿的士兵偷偷杀害受伤和衰弱的士兵吃。赵括认识到不能干坐着等援军,再等下去是死路一条,他们集合起来编成4对,分批次轮番攻击秦军壁垒,始终没能逃出包围。
赵括苦等援军不到,亲自带领精锐士兵冲出壁垒与秦军搏斗,秦军打退了赵军的攻势,英勇奋战的赵括不幸中箭身亡,统帅阵亡了!苦苦支撑的赵军就像是一栋被抽掉房梁的房屋,一下子轰然倒塌了,四十万饥寒交迫的赵国士兵向老白投降。
老白跟属下商议,得出了一个结论:“赵军不可靠,必须杀光,不然他们会叛乱。”老白在这种迫害妄想的支配下,欺骗说给他们蒸馒头吃,然后把放下武器不再反抗的40万士兵坑杀活埋了,只留下240个未成年人放回赵国,通告赵人长平之战的结果,这次战争秦军出征的军队伤亡过半,前后斩杀和俘虏赵军45万,经此一役赵国的青壮年丧失无几,影响了后来赵国人口数量的恢复,给赵国的军事实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赵括,这颗明星刚刚升起的军事明星,正要通过长平之役一战成名,像爸爸一样登上军事生涯的辉煌时刻,然而命运总是让人叹息不已,在众星云集的战国军事界,这颗新星刚开始发光发亮,就迅速的陨落了。历史没有给他更多解释的机会,他的失败成为后人对他最直接、最无情的由衷诟病。
赵括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白起的命运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