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亲爱的朋友们,想象一下,你们在暗夜里躺卧在雪橇上,头下脚上地沿着山坡滑雪道一路往下冲,这幅景象活脱脱就是我目前的处境。
要不是亲身经历,再怎么样我也想不到一个书架居然能如此快速地向前移动。根据吱吱响的金属摩擦声和我左右两侧四溅的火星判断,这个书架应该是在轨道上滑行,只是火花这么刺眼,我根本看不到任何车把,更别说是煞车器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命抓紧书架,闭上眼睛。然而身体那种快速坠落的感觉并没有就此消失,胃和脑筋似乎翻搅个不停,我感到恶心得要命,几乎要吐了。我鼓起勇气睁开眼睛,努力仰起头来想看清楚这个书架究竟要飙到哪里去。就在我以这种极端违反自然的姿势向下疾冲时,我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它:锈地精的轨道!
这整个巧夺天工的系统,其轨道支柱、铁轨和轨枕,它的每根钢梁、每个螺钉、螺帽都蒙覆着一层在黑暗中闪烁碧绿磷光的铁锈。从我这里望去,整个轨道就像一只发着亮光、在一处永无止境的漆黑空间里蜿蜒盘旋的巨大无比的千足虫。
寇罗佛尼乌斯在他的书里曾经非常详尽地介绍这个地底世界的奇迹,以及它那深富传奇色彩的建造者:锈地精!锈地精是一种侏儒族裔,他们有着铁锈色的胡须,加上对所有和金属、锈蚀有关的事物非常着迷,
因此被称为锈地精。
锈地精是地底世界里最早想到要运输大量图书的生灵。古时候想在地下迷宫里将沉重无比的图书这一区到另一区,是件吃力又危险的工作:这里四处潜藏着野兽、巨大的昆虫与盗书匪;到处都有裂开的深渊、坍塌的坑道或渗透的水。因此运送书,尤其是珍贵的图书,风险非常大。根据雷根骰的描述,锈地精有着雪白的肌肤、锈红色的毛发和胡须,而他们的眼球虹膜则是鲜红色的。再没有哪个族裔像他们这样熟悉地下迷宫了。凭着科学的研究精神,他们一无所惧地冒险犯难,连最偏僻的角落都探勘过,并且绘制了极为详尽的地图。此外,对于机械事物,他们拥有傲人的巧艺和卓越的发明能力。他们探勘矿石,生产金属,疏浚地下河道,把岩浆流导入人工渠道供应暖气,还用井道贯连巨大的洞穴。他们在地底世界各处铺设铁阶梯和梯子,还以巧夺天工的支柱系统大大改善了整个地下迷宫的稳固度。
锈地精还培育出一种特殊的铁锈品种,并将它与发光藻类和霉菌混种,产生一种无法清楚归类为矿物还是植物的产物。锈地精用这种发着荧光、不断繁殖的物质照亮它们广大的生活领域和运书轨道。地底世界的其他居民称这种突变的锈质为“幽光霉菌”。
另外,锈地精还遗留下巨大的图书馆,里面收藏的全都是探讨机械、化学及物理问题的图书,而书中描绘的各种奥妙仪器、机械及工具图像,则可用来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可惜的是,直到今日还没有哪种生灵看得懂这些书的内容,因为锈地精使用的文字至今还没有谁能解读。传说锈地精与其他生灵只靠手语沟通,以免他们的语言及知识外流。
关于锈地精这种侏儒族裔有许多流传已久的说法,比如说他们在地心安装了一具飞轮,好让地球不断旋转;或是锈地精的牙齿是钻石,因此能咀嚼铁块。
其中确有证据的是:这个运书轨道系统是他们建造的,而这古代系统的遗迹至今还能在地底世界多处地方见到,其中几处雷根骰更是亲眼见过。这个轨道系统是锈地精最伟大的工程,他们原来计划以这个系统连接整个地下迷宫,可惜这项雄伟的工程计划最后功亏一篑,因为一场原因不明、导致缺铁的瘟疫夺走了所有锈地精的坐命,唯有他们培育成的幽光霉菌还继续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皮革洞穴里的图书机,说穿了不过就是锈地精的调车场。絮絮叨叨了这么多,但我忠实的读友们,老实说,以我目前的处境,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我挂念的室这场飙速之旅究竟会把我送到哪里,还有飙完后我的小命还在不在。有那么一瞬间,我几乎以为这场惊险万分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因为轨道走势越来越平缓,最后几乎是水平的,甚至还开始往上。
趁着速度放慢时,我赶紧翻过身来趴着,这个姿势舒服些,而这样至少我也看得到自己究竟会滑向何方:先是往上,越往上走势越陡,最后到达最高点,接下来又沿着急速下降的坡度高速往下冲。我的斗篷就像暴风中的旗帜呼呼作响,我乘坐的书架轮子在轨道上发出尖厉的摩擦声,进出一道长长的白色火花,在我底下闪着碧绿幽光的轨枕则一个接一个毁坏。接着走势再度往下,之后又往上、往上。我原以为接下来会猛然向下冲,但这次下滑的速度和之前几次相比却要和缓多了,虽然向下,坡度却没那么陡——紧接着又是一道长长的上坡道。
我想都不敢想,在这两条发着幽光的金属铺成的细铁杆下方深渊究竟有多深。轨道支架只有一部分看得见,大约一二十米远吧,之后那种碧绿的幽光就被黑暗吞噬了——因此我根本不清楚下头究竟是几十米还是几百米深。
之后书架来到一处平坦、绵长的路段,速度平缓,而我也觉得现在不必抓得那么紧,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可以确定的是,这里再没有哪个猎书徒追过来,我置身在一个非常古老的运输系统中,它的路径、目的只有一个已经灭绝的侏儒族裔才清楚,但我的书灵朋友歌歌却把我托付给了它。
在我一心想着这些令人稍微放心的事情时,我也来到了更大的洞穴,这里矗立着的其他运书轨道纷纷从黑暗中显现,有如雾中的桥头堡。这些轨道也都蒙覆着幽光霉菌,差别在于它们不只发着碧光,也闪烁着淡红、蓝或橘色光。我看到一路延伸过去的长弯道,有的向上攀升,有的往下俯冲,有些在我的轨道旁,有些在上方或下方。看到黑暗中蜿蜒盘旋、神出鬼没的工程结构如此错综复杂,委实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现在我的书架只用行走的速度移动,徐缓地穿梭在这令人赞叹的奇景中。接下来我所见到的,让我心惊胆战。
我经过一段笼罩着一层散发着蓝光的锈斑的路段,心里正赞叹着这一段笔直的轨道,这些轨条架在细细的高跷上,而这些高跷又由细如蛛丝的编织物互相串联,但接着轨道忽然中断,蛛网断裂,柱子崩塌。在前方不到二十米处轨道又接续下去,但这两段之间却裂出了一道黑缺口。
锈地精的轨道早就年久失修了,只是这段旅程中我极力避免想到这件事。我这书架滑经的工程构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久未维修,我早该想到这段路上不知何时会出现一道缺口、裂出—道深渊。
顷刻间,我忽然觉得这个书架就像一块随时会失去魔力的飞天魔毯。我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该下“车“用走的。眼下这书架移动得如此缓慢,看来非常可行,只是轨枕之间的距离超过一米,只要踏错一步——哦,别提了,还是别想的好。除了保持信心,祈祷我经过的运书轨道状况无虞,赶紧抵达终点之外,我也别无他法了。
只是眼前的景象可没那么乐观,我经过的地方不断出现颓坏的轨道系统、断裂的轨条与断柱。可能是岁月,但也可能是那些活生生的锈质啮蚀了运书轨道的骨干。几百年后,这里除了一大群幽光霉菌,洞穴底部一片由所有我们想得到的色彩组成、发着光的海洋之外,可能再也不会留下什么了。
就这样,我继续前进,满腹担心地紧盯着前方。在这种昏暗的光线下看不了多远,老实说,我老以为前面不远处轨道就崩裂了,结果轨道却依旧不断向前延伸。
忽然出现了一座山!哦,不对,说是山未免太夸张了,其实是一块巨石,圆锥形、灰色,约有两三米高,横挡轨道上,而且距我只有几箭之遥。这是哪来的?难不成是断掉的钟乳石?只是这么巨大、沉重的岩石为什么没有把如此细瘦的轨条压坏?
我评估了一下目前的的行进速度:现在书架移动得如此缓慢,顶多只会轻轻撞上那块岩石再停下来,目前没有理由“跳车”逃命。至于该怎么将这块岩石移开,我暂时不敢多想。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紧抓着书架,以免对撞时摔下去,前方几米就是这个障碍物了。
障碍物忽然动了起来。
动如波浪。
舒展,拉长,改变形状。
发出古怪的凄厉叫声。
就在我和“它”只差几厘米就要撞上时,那东西忽然从轨道上往深处坠落。
我的书架继续向前行进,我则失魂落魄地望着那个消失不见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见。虽然我离这件怪事发生的地点越来越远,却还是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盯着下头看。
从深处忽然又响起那种凄厉的叫声,令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紧接着传来了呼啸、振翅声,好像有一大群鸽子飞起,接着那怪物从仿如黑洋的暗处升起,化成鸟类般的形体,张开两片巨大的翅膀,用力拍动几下,向上飞起。
它的头很长,形状像纺锤,嘴喙如钳子,皮肤类似皮革,呈岩灰色,一对招风耳大得引人注目。不过最不寻常的是它没长眼睛,只有两个深深的眼穴,头部看起来仿佛是个髑髅。此外,它脚上和翅膀关节处都长着尖利的爪子。它既不是鸟类,也不是蝙蝠,是一种唯有地底世界才有的怪物,而且我甚至知道这怪物叫什么——就是“哈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