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过去了,我到了在康熙王朝过的第一个春节。这个春节可真是非同寻常。连皇阿哥都……今年不是康熙四十一年么?今年没啥大事啊!
就在我和碧莲碧雪姐妹做春节礼物时,有一个小太监过来。这个太监我认识,是十三阿哥身边的小福子。
我连忙迎上去,那小福子告诉我十三年说,正月十五上元节时请我去逛灯会。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孤儿院的阿姨们陪我们一起过元宵节。我连忙说好,小福子马上跑了出去,可能给他的主子报信去了吧!
上元节是传统节日,那时候会有许多许多花灯,还可以猜灯谜。
我高兴地幻想着灯会时人山人海的情景。心想着给大恩人送件礼物。送什么呢?不如送蜡烛吧。再配上手套,这位怡贤亲王能戴上我这三百年后的女孩做的东西。心中暗自得意。
想着,我便为我们敬爱的怡贤亲王的手套了,那肯定要比一比尺寸了。我向德妃请示了一下,便走向兆祥所。兆祥所是给未建府的阿哥们住的,十三就住在这里。
我小心翼翼地来到十三的居所,上书“飘逸轩”,看这牌匾应该是刚钉上去的,莫非……
和小福子一说,小福子进去一通报,没过多久,十三就出来了。听说他一听到我来了就放下笔,急匆匆地出门来迎我了。看来我这个知己的地位还不低啊!
我和十三一起进入飘逸轩,旁人疑惑的眼神我也不理不睬。一进入飘逸轩,就闻到一股书香,居然有了读书的冲动。
“奴婢见过十三爷,十三爷吉祥!”
“起来吧,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启禀十三爷,奴婢想给您做一双手套,来找你要材料。”
“说吧,要什么。”还挺爽快啊。
“要缩水的羊毛,纺成线,要各色的。还有两根针,粗一点,长一点。要快哦。不然你可就戴不上了。”
“好,我明天就给你送来。上元节的时候记得送给我哦。”
“对了,你喜欢什么颜色的?”
“白的吧!”
“没问题!”
十三让小福子送我出去,我笑着说不要让他送了,我自己会走。
碧莲碧雪很奇怪,我一天都笑呵呵的,遇上了什么好事。
“柠儿,你怎么了?一整天都把笑挂在脸上?”
她咋看出来的?“哦,柠儿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
“什么笑话啊?”那是一个男中音。好有磁性。我光顾着陶醉了,居然忘了请安。
碧莲碧雪连忙拉着我跪下,“奴婢见过九阿哥,九阿哥吉祥。”
“起来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好像说的是我啊。
“是奴婢吗?奴婢叫完颜悦柠。”
“哦,是罗察大人家的小女儿啊。你刚才说的是什么笑话啊?”
“启禀九阿哥,奴婢想到的笑话是:江南一所私塾里,先生讲得起劲,学生却昏昏入睡,先生敲醒了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教训他说:‘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那位学生揉揉眼睛,随口应答:‘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还有么?”
“当然还有了: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先生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先生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先生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先生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哈哈哈,真是好笑啊。”这至于吗?我的墨水还没全到出来呢!
“我先走了。”还向我说,“Bye,bye!”
来而不往非礼也,“See you tomorrow!”他很惊讶我会英文,但也微笑着走了。
“唉,一天又过去了!”
这个十三还真神通广大,没过几天就让小福子送来了彩色毛线和钢针,我按着十三的手织着手套,心想着用剩下的给自己织一双。
毛线手套马上就织好了。只等着上元节的那一天。
…………………………………………………………………………… 这一章估计会写到4000字哦,请大家给柠儿留言,告诉柠儿应该写什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