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心已经死了,也许是太过思念建成和元吉,唐高祖李渊于贞观九年五月病逝于垂拱前殿,享年七十一岁。)
“承乾,你也别太伤心了。皇祖父他也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啊。”看着憔悴的承乾,我心里酸酸的。
承乾微转过头,淡淡的看着我:“心宜,你不知道,我是皇祖父一手带大的。我和皇祖父呆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父皇和母后。皇祖父这一生不容易,临了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
哎,看来李渊和承乾还真的情感很深啊。
“报,太子殿下。陛下宣您去太极宫商议太上皇殡葬之事,还请您即刻出发。”一个小内侍跑进殿内,跪倒说道。
承乾挥了挥手:“我知道了,你回去和父皇说我随后就到。”
那内侍跪安后撤步离开了显德殿。
“心宜,你也换身衣服吧,这次去可能要给皇祖父守孝的。你可得注意自己的身体,你毕竟也受了风寒,不要大意啊。”承乾向我挤出了一丝微笑。
哎,他越这么说我越心痛。“承乾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倒是你,不要太过伤心了。死者已矣,生者就该更好的活下去。”我觉得自己就像后世某某老大妈。。。
“嗯,我会注意的。”承乾轻声说道。
换了一身素衣,系上白布条,就和承乾一起从延喜门出了东宫。来到承天门前,明显能感觉到气氛的变化。守门的卫士全部默然不语,头盔上还系上了白布条。那守卫见承乾到来,赶忙跪倒行礼,一番象征性的检查后,我和承乾顺利的进入了太极宫。毕竟没人想在这个时候给承乾添堵。
来到甘露殿前,就被悲伤的气氛所笼罩。肃穆的白布挂在了甘露殿的匾额上。我和承乾阔步走入甘露殿。殿内李二陛下坐在正首的龙椅上,身穿淡黄色对襟闲服,头上绑着一圈白布。看得出他是真的很伤心,尽管李渊对他有些不公,但再怎么说也是他的父亲啊。长孙皇后侍坐在一旁,愁眉不展的看着李二陛下。李恪,李治等皇子也已到齐,都是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是否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我和承乾上前,跪拜,行礼。李二陛下挥了挥手,示意承乾和我坐在下首。
看人都到齐了,李二陛下开口了:“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了商议太上皇的殡葬之事。太上皇仙逝,照例子孙应该服孝三年,但是现在朕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弃社稷于不顾,所以我打算服孝一个月,剩下的时间有你们这些孙辈补齐。”
众皇子纷纷跪倒,安慰着李二陛下。过了不久,李二陛下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惊讶的话:“让四郎回来吧,听说他在那边住的不习惯,总是腹泻。而且也该给他祖父守孝的。承乾这事你没什么意见吧。”
李二陛下这话真是绝了。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在试探承乾。
承乾又不傻,连忙答道:“儿臣也有些想四弟了,这下正好可以和他叙叙。皇祖父殡天,四弟照例也是该回来守孝的。”
李二陛下满意的点了点头,显然他对长子的表现很是赞赏。不管承乾怎么想的,至少明面上表现得心胸宽广,这是一个储君也是未来皇帝所必需的。
“嗯,朕守孝期间承乾你就监国吧。政务上有什么不懂得多问问房玄龄和你舅舅。”李二陛下仔细的向承乾嘱咐着,毕竟这军国大事可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恪儿,你过来。”李二陛下挥手示意跪在地上的李恪上前。
李恪谨慎的起身,走到李二陛下面前,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父皇有何吩咐。”
李二陛下长叹一声,“恪儿,你也到了赴藩的年龄了,你守上一个月的孝就赴安州上任吧。”
李恪虽然心中不愿,但也跪倒谢恩:“儿臣定会将安州治理好,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李二陛下显然有些劳累,挥手示意:“你们都下去吧,朕想自己安静一会。”
我和承乾像其他皇子一样跪安,转身,缓步离开。
这诺大的甘露殿此时寂静无声,如同坟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