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了一次济南,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实人生的常态就是这样,总会有很多东西不在预料之中,比如说,我不会想到还会再见到曾经一面之缘的朋友,我不会想到很久以前一直想去的地方被列入了别人的旅游计划中,还愿意捎上我,当然,也不会想到那边的四月,似乎还沉浸在冬日的萧瑟中。
第一次跟团游,披星戴月,一路奔波,本不该是旅游的正常节奏,至少我一直这样认为,但也还不错。总共十多个人,不多,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跟团,这种大家庭一般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温暖,这也让我在即使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晚上七八点归来的情况下也不抱怨太多。我该是所有人中年纪最小的吧,他们侃侃而谈那些历史事件和时事政治时,我只是安静地听。也是在这时才明白,我的谈资还那么少,那么不懂政治,年轻人表面上的愤世嫉俗原来那么浅薄和无知。团队中有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人,年纪约摸六七十岁,穿着整洁,不大爱说话,不带相机不拍照。大家都是结伴而行,只有他,一个人,我曾猜想着种种可能的原因,却始终没有问他,尽管他就坐在我的斜后方,我们也讲过几句话。那么,他究竟为什么那么大年纪了一个人出来跟团呢?这一路,他是觉得辛苦,孤独,还是开心呢?
此行的目的地是SX,我是在济南和朋友们会面然后从济南出发。三天行程,满满的,从乔家大院到水塔醋业到平遥古城最后到五台山,这些地方,人也是满满的。在乔家大院看到的,全是硕大的宅子以及满屋的金元宝,古时候的有钱人,亮瞎我们的双眼啊!那些宅子还很讲究,方位、风格等,我们都不懂。其实一直都想去平遥,真的去了,倒有些失望,原因不在于它本身,这地方,该是选一个安静的时节,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拿着单反行走在每一条小巷中,安静而悠闲地欣赏悠久的历史。罢了,切身感受一次小长假中著名景区的人流,也算是一种体验吧!很遗憾,没有时间在平遥住一晚,这种地方,真该好好体验的。同样是古城,她和凤凰古城、丽江古城不太一样,并没有青山绿水,也没有很多酒吧咖啡馆什么的,很多就是居民,建筑并未经过太多翻新改造,有些屋子已经破败不堪,街边上有很多卖当地特产的,太多,都不记得名字了。最让我引起注意的是那些红色的剪纸和窗花,心灵手巧的人们剪出各种各样的剪纸,用绳子串起来飘在空中,虽是做点小生意,却为古城带来几分诗意,人生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窗花并近距离看别人剪。佛教圣地五台山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没有险峰,被导游忽悠着逛了几个寺庙,烧了几炷香拜了几个佛,就这样匆忙下山了,浪费了我特意为爬山买的一双平底鞋,有点失望。所谓佛教圣地,被商业模式笼罩得让人们有这样一种无奈的感慨:这就是一烧钱的地儿。导游会拼命地鼓吹烧香拜佛可以带来多少多少好运,师傅们会拼命地拉着你去许愿,去拜佛,那些佛像前都摆着像捐款箱一样的箱子,不过美其名曰“功德箱”,给的钱越多,功德越大,许下的愿望越可能实现,我看着人们将大把大把的一百元钞票假装神圣地投入那些功德箱里,不禁摇头。(还好,我很穷,没有多余的钱让我纠结该怎么花)
还是会有某些震撼人心的画面,见到虔诚的朝圣者,他们不给钱,只是认真地朝拜,有一种拜法叫做五体投地,这是藏传佛教中最诚挚的一种礼佛方式,又称磕长头。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磕头朝圣的人五体投地,匍匐跪拜,将胸膛与大地贴近,把灵魂与天空相融。信仰者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才算虔诚,每天从早到晚,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当我看到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在五台山的大白塔下面虔诚地若无旁人地朝拜时,突然被深深地感动了,后来听说她是一个居士。我来时她在,我走时,她依然在。有信仰,真好!也在那一瞬间,我特别想去XZ看看那些朝圣者们。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武汉地铁上认识一个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坐在我旁边,或许太孤单吧,一坐下来就一见如故似的跟我聊起来了,她也是一个佛教徒,原是大学教授。一生走遍全国所有的佛教圣地,踏遍千山万水去拜佛去修行,末了感慨一句:丫头啊,人生最大的神该是自己的爹娘,最大的信仰莫过于孝顺!
2014年春